國中議論文 :忍耐

忍耐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孔子之忍飢,顏子之忍貧,閔子之忍寒,準陰之忍辱,張公之忍居,婁公之忍侮;古之為聖為賢,建功樹業,立身處世,未有不得力於忍也。凡遇不順之境者其法諸。”從中我們可知到忍耐的重要性,他是我們處理事件的法寶,是我們成功的基石。

說起忍耐,不得不提春秋戰國時期的越王勾踐。當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降服,忍住心中的仇恨,在吳王夫差身邊稱臣。後來在吳王夫差生病時博得他的信任,被召回國。他在趙國中體恤百姓,減免稅賦,並和百姓同吃同住。他還經常臥薪嘗膽,憶在吳國所受的侮辱,以警示自己不要忘記過去。經過十多年的艱苦磨練,勾踐終於一舉滅吳,殺死夫差,實現了復國雪恥的抱負。

越王勾踐滅吳的故事就像辛姆洛克說的:“忍耐之草是苦的,但最終會結出甘甜而柔軟的果實。”

同樣,畫家梵谷在成為畫家之前,在一個礦場上當牧師。在一次下井中,他看著那黑漆漆的礦穴和聽那木梯向下發出隆隆的鳴聲,陷入巨大的恐懼。顫微微的鐵索軋軋作響,箱板在左右搖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聲,聽憑這機器把他們運進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這是一種進地獄的感覺。後來梵谷問一位神態平靜的礦工為什麼他能夠如此的平靜,礦工說:“做這行,要學會忍耐,我們已經學會克制了。”這也說明了忍耐的重要性。

孔夫子說過:“小不忍則亂大謀。”不論我們做什麼事情和遇到什麼困難時,都要學會忍耐。他是我們處理事件的法寶,是我們成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