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議論文各類精彩範文選集

議論文寫作是高中階段作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對高中生進行思辨能力訓練的極好途徑。那么你知道高一議論文範文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議論文範文,供大家分享。

高一議論文範文:性格障礙需要通過批評去跨越

大千世界,什麼樣的人都會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一個人的性格,往往決定一個人的成敗,然而,人的性格障礙如何跨越?性格障礙需要通過批評去跨越。

古今中外,因為別人的批評而改掉自己的性格缺點的人比比皆是。千差萬別的性格都出自一個個不同的個體,倘若沒有別人的糾正,性格障礙的克服比登天還要難,做錯事情後人們常常在想,究竟錯在哪?需要怎么去彌補?這無疑是塑造性格的過程。委婉地問別人,自己哪裡做得不好,每日地自我批評,這往往可以促進一個人的進步,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問自己錯在哪裡,該如何去跨越性格障礙,就好比人得到了一面鏡子,偉大的人亦是這樣煉造自己的成功性格的。性格難以天生完美,全靠自覺改正。

有人認為,問自己的性格是否有缺陷,這無疑是一種難以啟齒的事情。但是,一旦學會了如何啟齒,就會有進步,起碼在做人和塑造性格上,會有一定地超越。這是一種低頭的做人藝術,也是跨越性格障礙的必要條件。愛因斯坦是一個貪玩的人,但是,他因為聽進了父親的勸導,克服了自身的缺陷,最後他通過了自己的努力改變了自己的性格,最後成功了。這就是性格障礙需要批評跨越懂得最好例子。

性格障礙並非不可能改變,只要善於自我批評和接納別人的批評,就可能改變自己的一生。倘若不懂接受別人批評,再有本事,身上還是充滿了性格上的缺陷,一旦有性格缺陷,也難以博得別人真正的尊重,所以,做人不能不會接受別人的批評,“與君一席話”可能“勝讀十年書”!

不管性格是好是壞,每天都要學會問自己,今天哪裡做得不好?哪裡需要改正?有說過什麼傷害別人的話沒有?因為性格上的衝動有可能讓人做出難以回頭的事情,說出難以回頭的話。等到自己想回頭了,發現已經晚了。因為很難想像別人是怎么想的,自己又不知道會因性格缺陷做出什麼不好的事情。所以,做人一定要謹慎行事,儘量避免因性格缺陷而導致的錯誤,從而實現人生的價值。

每天跨越一點性格障礙,每天都學會反省自己,每天都學會做人的道理,每天進步一點點,相信大家在做人方面會有所長進的!

高一議論文範文:苦中作樂,有何不可

世間沒有絕對的完美,但時間有美好的事物,它們不以高度的完美臻於世,人生亦如此,漫漫人生路,苦中作樂有何不可。

羅曼羅蘭曾說:“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都有一雙眸,如一汪清泉澄澈的折射世界萬物,天空的透亮,飛鳥的翅膀,魚兒的潛游,路上的車水馬龍,以及林林總總的建築。平凡的人生中享受著無盡的快樂。可我們是人間煙火,便不能如仙人般遺世獨立,我們要生活,要承受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沒有一個人會因為內心的歡欣而忘卻世俗。亦沒有一個人會因世俗的牽絆而忽視內心的快樂,其實每個人都在苦中作樂。

苦中作樂忘卻暫時的痛。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詩人作為中國古代史上一類特殊的人,有著處女座敏感的心,他們傷春悲秋,他們懷才不遇,陶潛躬耕山野,飢不果腹仍然“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坡被貶到塵埃中亦“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青蓮居士不被重用,遊蕩天涯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文人騷客多苦中作樂之人,他們心有猛虎卻細嗅薔薇,忘記當權者帶給的傷害,為了人生的幸福,逃開世俗的圈子,跳出人生的禁錮,於苦中作樂有何不可。

苦中作樂,化悲為力量。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中國歷史上忐忑時期莫過於民國,文人遷客多沉浸於此,他們以筆為槍,把悲轉化為力量。周樹人棄醫從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喚醒一個民族,林徽因亦以人間四月芳菲天的清新明麗守護著“文化的靈魂”古建築,守住一個民族的心靈寄居地,張愛玲雖不是胡蘭成的今生今世,他卻在塵埃中開出花來,贏來世人的仰慕。多少人都在苦中作樂,或許與世界無用,但卻把悲轉化為力量,為了內心的快樂,與苦中奮鬥,於苦中強大。

我們為了內心的甘露,為世俗所牽絆,於人間煙火中享瑤台之樂,所有的美好,都在時光的黑暗中,苦中作樂,有何不可。

高一議論文範文:翡冷翠的枷鎖

翡冷翠這個足夠令你性靈迷醉之地溢滿詩情的阿諾河流淌著詩人自由的靈魂。在這裡可以山居閒話,可以揮灑才情,似有詩人心中想飛之念。只可惜,自由與飛翔往往會被歲月年輪所打碎,逃不過生活給予的不自由與束縛,像一張網,圈在生活的圍城之中。

詩人總是富有浪漫主義氣息的,然而浪漫往往會伴生對生活渾濁而不切實際的幻想。志摩先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年輕時自由放縱,無拘無束,海外留情,卻無奈陷入包辦婚姻的圍剿之中。即便為了自由,為了戀愛寫下《笑解煩惱絲》,也要對抗世俗的堵截,卻只得把對大才女的愛寄託於詩中。錢鍾書先生說,婚姻是一座圍城。這句話倒是可以轉送給康橋詩人,告別康橋,告別才女,迎來的是一場婚姻一場自由而又禁錮的婚姻。婚姻再美好,再賦予浪漫與自由卻總要為柴米油鹽找一個著落,就是這樣,我們追求自由的大詩人一步步駛向白馬山,“轟—”的一聲,不帶走一片雲彩。,

或許志摩的死不能埋怨他與陸小曼的婚姻,然而對於一個理想主義者來說,往往過於注重追求自由,而忽視了面前的渾水。

且不說詩人這類修養極高的人,就是普通的人怕也常陷入自由與自由的泥淖之中。

巴金的小說《家》中的高覺新也算是高老太爺之後的一家之主了,他難道不嚮往自由,不嚮往光明?不會的,他足夠睿智,只是處於一個激流涌動的家庭之中,他是領導者,他顧忌的絕不能只是自由。明知是枷鎖,卻只能心甘情願套上。

誠然,自由是任何一個有思想有靈魂的人都嚮往的,可是生活中有許多種種是我們無法拒絕的,有時我們無法對抗宿命。

所以,是否自由可借用中國道家的陰陽之說來闡釋,相互交融,相輔相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再借用錢先生的一句話:“圍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其實毋需如此,走遍萬水千山之後我依舊發現,原來自由之城是一隻枷鎖。

再回到詩人的故事中看看,只能無奈的發出一聲哀嘆,生與死又怎可怪花不解情,雨不留意?

漫漫自由路,依舊令人迷醉的翡冷翠,也藏著掙脫不掉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