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作文:透過迷霧,重尋讀書路

讀書於我們何用?它不能飽口欲,不能遮寒冷,似乎無用,所以有“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說法。但我想,人活於世,除了口腹之慾,軀體之欲,總應該有點什麼,讓我們區別於其他動物,讓我們在天地中找到作為人的價值和意義。面對誤區,我們需要讀書,來豐富我們的精神,提升存在的價值。

讀書於我們何用?“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讀書讓我們短淺的目光變得遠大。

如果沒有書籍的引領,這個貧苦的農村小孩坐不到北大教室,如果沒有書籍的指點,這個孱弱的身體成不了偉岸的校長,如果沒有書籍的引領,我們也許聽不到這樣一個響亮的名字。他就是俞敏洪。他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而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有用途徑。一路走來,他有過困頓,有過悲愴,但他從來沒有彷徨。 他堅定地掌控自己的方向,依靠著書籍,執著地走在讀書路上,一步一步改變自己的命運。什麼讓他變得不平凡,是讀書。讀書開拓了他的眼界,使他走出了狹小的農村,迎來了廣闊的世界。什麼可以引領一個人走出志氣的低靡,走出精神的狹隘,是讀書,它總讓我們接觸偉大,觸摸高尚,接近完美。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應該懷疑讀書的意義。

讀書於我們何用?“不辭艱險出夔門,救國圖強一片心”,讀書哺育我們的精神,鑄造不屈的國魂。

一套軍裝,一副綁腿,一雙草鞋,一把油紙傘,就是全部的裝備。湖南、貴州、雲南,翻過崇山峻岭,走過草地平原,步行3600里,只為一個讀書夢,只為一個強國夢。這就是西南聯大。戰火紛飛的歲月,許多人顧著苟活性命,保全財富,而他們卻把讀書當做生命中的唯一信仰。書桌不倒,精神就不跨。哪怕路途迢迢,哪怕條件險惡,安放下一張書桌,便能埋頭苦讀。那一段戰火紛飛的歲月,孕育出一個個輝煌的名字:楊振寧、李政道、黃昆、屠守鍔,……他們知道:讀書才是強國根本,讀書才能鑄就不屈的民族精神。不為個人前途,不計物質艱辛,只為一顆愛國心,只為一個崛起夢。如此選擇,震撼人心。任何一個民族要繁榮,要昌盛,一定不能背棄書桌,踽踽獨行。正如列寧所說“書籍是巨大的力量”,這種力量推動國家不斷前進、不斷強大。我們還能以物質的眼光去看待,去評判讀書嗎?

讀書何用?它的“用”,不是即刻的滿足,不以鈔票的多少衡量,它的“用”是有關人的價值,是有關民族的興亡。猶如夜空中那一輪皎潔的明月,你不舉頭,看到的永遠只有沉沉的黑夜。

走過認識的誤區,透過思想的迷霧,讓我們重尋讀書路,便結伴走下去。因為我們的生命不能長久地處於暗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