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死亡做什麼

最早經歷親人故去是高一時爺爺的離世,老人離世除了悲傷並沒有對生活的擔憂,甚至沒有惋惜。

最早經歷身邊朋友離去是大學剛畢業時,隔壁同屆同鄉的同學與我一道分到同一所學校任教,正當我們青春年華,憧憬未來,努力工作生活時,他不幸患上尿毒症,一年半後與我們永遠離別,那時惋惜哀嘆,卻沒有感同身受的擔憂。

近年來經常會有比自己年長的,與自己同齡的,比自己年幼的相識人非正常離去,車禍、絕症,每經歷一次感嘆一次,憂傷一次,提醒一次,歷練一次,有了對自己及家人的擔憂,有了遷移比較的想像。

今天,我認真思考起這個問題,面臨死亡做什麼?別說這殘酷,別說是無事找事,這就是生活,生活的本質讓我能坦然地談到這個話題。

別鄙夷地笑話我坐著說話不腰疼,我確實想著坦然面對,坦然接受。既然無力回天,我認命,儘自己最大努力安然度過剩餘時光。

首先我要告慰年邁的雙親,以自己的坦然安定感染他們,既然如此,接受現實,再多不捨,也要放下。我甚至會文縐縐地和他們說起莊子,說起人不過是自然萬物的一員,說起相比宇宙,人的一生不過白駒過隙,說起相比歷史眾生,我們的生命不過螻蟻一般,有生就有死,氣聚則生,氣散則死,不必過於悲哀。

告訴老公,人一輩子可以不止愛一個,擁有熱愛生活的熱情,幸福還會在未來招手,未來的歲月還很長,與她人共度的時光遠遠會超過與我共度的。會和他商定家庭財產的去向,做出最有益於孩子的安排。

最不能放下的是孩子。永遠失去母親對孩子來說幾乎是滅頂之災,這狠狠的一棒不知是否會把他打沉,所以有生之年幫助孩子在受到這一棒後堅強站立是我最大的責任和義務。我會立即著手為孩子留下我想要留下的。我會用筆為他留下愛他的母親的涓涓細語,構想他成長學習生活過程中碰到的種種難題,站在母親的角度用筆提前為他解疑答惑,陪他到成年有能力自己尋找愛;會教會他家庭生活的瑣碎家務,洗衣,做飯,拖地,購物,折衣疊被,收拾屋子,甚至針頭線腦;提醒他學會照顧自己,照顧家人;引導他學會安慰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還有父親;會用筆構想他的未來;會提前告訴他許多他這個年齡並不能領悟的道理;會詳細地向他複述我的一生,總結我的感悟;會留下一段我們共同生活的影像;會留下我的聲音;會讓他陪著到我最想去的地方……

和醫生理性分析後,我不想為了延續質量不高的生命做無謂的治療,我會回到家,不過多地在金錢、精力上拖累家人。

當然最後的時光我也要考慮自己。我會沉下心,問自己一生的遺憾。除家人外和想見的人輕鬆地聊聊,度過美好時光,和要好的同學朋友再次共聚,選一個最想去的地方,讓家人陪著走走,會去自己曾經生活工作過的每個地方……

畢竟是構想,真實的狀況下我想會做得更多,只要身體允許。

其實就應該是今天,是現在,就要讓孩子逐漸學會生活。如果真能有李連杰所說的境界——把活著的今天當作最後一天活著,該會少了多少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