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不可丟—讀《一諾千金》有感

李美微

誠信,就是要誠實守信,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都要有責任感。它是我們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誠信很重要,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枚砝碼,擁有誠信,你會發現做事十分簡單容易。但是如果沒有誠信,人生的路途會充滿黑暗與坎坷。

《一諾千金》這篇文章的作者記敘了她中學時代的一個男生,是一個守信用的人,他的誠信與孝心,最終使他走上灑滿陽光的成功之路。而作者的朋友已經說風雨不誤,卻因大雨滂沱而失約,令作者傷懷,朋友的行為讓作者失望,她的朋友不懂得誠信,拿著承諾不當回事,說穿了,就是對自己不負責,更談不上對別人負責了。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經歷。一次,我的朋友向我借三十元錢,還約定好日期歸還。她在當天給我一些零錢,遠遠不夠三十元錢。她對我說:“先拿著,不要花掉,過兩天我就拿整錢來換零錢。”我答應了,好幾個兩天過去了,一個多月過去了,可是這位朋友好意思不還,我卻不好意思去要!這錢也就不了了之了。她原來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一下子大打折扣,我對她有了戒備之心,最終,友誼破裂,我開始討厭她,因為她不講信義,不守承諾。

我們常說,“誠信是美德,誠信是砝碼,誠信是橋樑。”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無論朋友之間多么要好,如果不講誠信,一定會產生隔膜,這種隔膜,促使人有了防備心理,就像是不可逾越的一堵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談不上和諧了。如果大家都講究誠實守信,擋在大家面前的這堵牆,就會變成橋樑!可見,誠信是多么重要!誠信可以使你走向成功,我們切莫失去它,你想成功嗎?那就請你播下誠信的種子,你就會有可喜的收穫!

《微笑著繼續》賞析 李美微

《微笑著繼續》是一篇哲理性很強的優美散文。作者對微笑的研究和體會頗深。

文章開篇引用一位哲人的話“微笑,它不分四季,不論南北,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會開放。越是高潔的心靈,微笑之花越美。”是的微笑之花是永遠不會凋零的。它矗立於不敗的巔峰:你的心靈越美麗,你的微笑就越美麗。你不會失去微笑,“只要你可以自信而不輕狂,悲傷而不頹廢,衰老而不僵化,青春而不搖滾。”學會坦然地面對一切,你就會發現你很樂觀,微笑的種子已經在你的心中生根發芽,你的臉上就會綻放出燦爛的微笑。作者說“人生的態度最難就是看淡眼前的虛華,把思想放飛,腳踏實地地前行”告訴我們要冷靜地面對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絕不虛榮!可見,微笑的魅力無窮矣!

面對別人的不解,你的微笑化解了矛盾,你的寬容包容了他人的狹隘,你的理智,喚醒了他人的良知,可見,微笑的影響之大矣!

“學會微笑,並不只是保持淑女形象,而是發自對生活的理解與感悟”試想,一個不懂生活的人,就算保持淑女形象,那么她的微笑里又有多少內涵呢?

“留一個微笑給傷痛,它便會悄然地溜走,因為在你的心中沒有太陽照不到的角落讓它駐足。留一個微笑給邪惡,你會看到它們在顫抖。因為邪惡最恐懼的正是面對真理的笑容。留一個微笑給善良,它們會發揚光大。留一個微笑給弱者,他會在溫暖中成長,生活中微笑。”人只要樂觀豁達,微笑著面對一切艱難險阻,就可以把困難踩在腳下,作者體會多么深刻啊。作者通過人們的一個小小的表情,就挖掘出這么深刻的道理,文筆細膩,道理深刻,引人遐思。

“我要用微笑去點綴明天,用歌聲去照亮黑夜,不要再苦苦尋覓快樂,祈求光陰的憐憫”說的沒錯,我們要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一切,用微笑去點綴生活,即使落入黑暗的淵谷,只要有微笑,就會有希望,就會有光明,學會用微笑抵禦痛苦。可見,微笑的力量神奇矣!

作者最後寫道:“做一條林間的小溪,悠然而新鮮地流過樹根,穿過草地。我喜歡看小草高高長,花兒默默紅,一切在微笑著繼續。”平凡、樸素的願望引人深思,告訴我們,學會在平凡中觀察美,欣賞美,感悟美。美,不需要華麗的外表,只需要一顆樸素的心,便可以發現其美的內涵!

作者以“微笑”為話題,洋洋灑灑地寫微笑的方方面面:微笑著面對自己、面對別人、面對掌聲、面對困難,可謂是形散神聚矣!

《窗》賞析 李美微

《窗》是一篇耐人尋味而又感人肺腑的小說。小說共寫了兩個人物,一個是靠窗的病人,一個是不靠窗的病人。他們所處的環境,也只不過是一個病房,病房裡有一扇小窗。但人物形象豐滿,故事情節完整而有波瀾,且內涵豐富,表達了深刻而有普遍意義的主題。

小說開頭用極其精練的語言交代了故事發生的地點、時間、人物和環境;兩個病情嚴重的病人過著單調乏味的生活,他們只能躺在病床上靜養,這真是:“一個病房一扇窗,兩個患者臥病床。各種娛樂都沒有,單調乏味惹人煩。”其中一位病人經允許,可以分別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被人扶起各坐上一個小時。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視窗。他就把窗外看到的美景講給不靠窗的病人聽 :那靜謐的湖水,美麗的天鵝;那公園裡爭奇鬥豔的花朵,映著情人們的笑臉;那精彩的網球比賽賽,讓人神往。不靠窗的病人盡情享受著著短暫的美好時光。這真是:“靠窗病人繪美景,景色斑斕有生機,”不靠窗的病人是“津津有味仔細聽,享受時光每分鐘。”可是,後來不靠窗的病人卻又萌生出一個邪念:為什麼偏是他有幸能觀賞到窗外的一切?為什麼自己不應得到這種機會呢?他為自己會有這種想法而感到慚愧。可是,他愈加克制,這種想法卻變得愈加強烈,直至幾天以後,這個想法已經進一步變為緊挨著視窗的為什麼不該是我呢?這真是:“忽覺自己挺倒霉,我要靠窗沒機會,偏偏他賞窗外景,緊挨視窗該是我!”由於他有了這種想法,病情就更加嚴重起來,連醫生都不知道為什麼加重了。這真是:“白天想,夜裡思,病情加重怪自己,病因醫生全不知。”

一天晚上靠窗的病人突然不行了,掙扎、咳嗽,急促的呼吸時斷時續,液體已經充塞了他的肺腔,只要按一下電鈴,醫生會立即趕到,可是,他連按急救電鈴的力氣都沒有了,在同伴病情危急的情況下,不靠窗的病人不但沒有出手相救,反而睜著雙眼盯著天花板,他在想,這回可好了,你死了,我去享受窗外的美景。這真是:“雙眼頂住天花板,紋絲不動想占窗。”他見死不救,冷酷無情殘忍到了極點!同伴的死亡使他如願以償地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可是他發現窗外只是光禿禿的一堵牆。這真是“迫不及待觀窗景,無奈只是一堵牆!”小說寫到這裡就戛然而止,耐人尋味。

小說借病房之“窗”來折射人性之“窗”,謳歌真善美,鞭撻假醜惡。你看,這位靠窗的病人明明也是病危,可是,他為了鼓舞病友戰勝病魔,竟然對著乏味的光禿禿的一堵牆,用他微薄之力來給病友講故事,用他豐富的想像力,描述出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生機勃勃的畫面,那么動人的畫面,那么令人神往的畫面,這該需要何等的意志力!忘我的精神感人肺腑,令人敬佩,他把歡樂帶給病友,清晰地告訴讀者,美麗迷人的“公園景色”,是靠窗病人心靈的投影,並不存在於窗戶之外。作者不動聲色的讚美與批判,凝聚於凝鍊、冷峻的尾句中,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