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國夢》有感

三河口國小三(3) 李思睿

他,被當選為XX“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大會給他的頒獎詞中這樣寫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位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的權威和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袁隆平。”是袁隆平讓我們吃上了白米飯。如今,他已經獲得了一系列的榮譽:獲得我國第一個特等獎發明獎“雜交水稻之父”,獲得第一個國家最高科技獎……袁隆平也就此變成了身家超過千億的“富豪”、集團董事、兩院院士,儘管這樣,他竟然還穿著35元的衣服。袁隆平取得這樣多的成就,是因為他小時候就下了個決心。

袁隆平年幼的時候,正是日本侵略中國,民不聊生的年代。那時,袁隆平隨父母到處遷徙。四處奔波的他早已看到過無數的屍體,他明白了一個道理:落後就要挨打。小時候的他就樹立了為祖國的強大而奮鬥的志向。

1953年7月,袁隆平大學畢業了,他放棄了都市的好工作,懷揣著夢想來到了農村。在村里,他成了一名鄉村教師。課間,他來到田地里,偶然發現了一株鶴立雞群的水稻,基因突變可以培育出雜交水稻的大膽想法萌生了。以後,他每天都不知辛勞地培育、觀察水稻。儘管有很多人都不支持他,可他還是堅持下來了。最終,他種植的南優2號雜交水稻,每畝產量達到了1256斤。

我想,我們現在衣食不愁,爸爸媽媽都幫我們安排好了。常言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所以,我們一定要吃好每一頓飯,珍惜每一粒米,以實際行動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