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讀後感

xx班  段星

翻開書頁,心中湧上沉重,卻也交織著欣慰。作者近乎冰冷的筆調洋溢著樂觀,同時印證一個年代的艱辛、坎坷與蒼涼。一次次生離死別,委婉卻淒涼,展現著生命的渺小與短促。家道中落的悲哀,強徵兵役的悽慘,雙親逝世的痛楚接踵而至,在為“活著”而“活著”的信念的支撐下,次次打擊後福貴依舊繼續堅持著。孤苦伶仃的晚年裡,他只能與一頭同樣名叫“福貴”的牛作伴,回首曾經,他需要多大的勇氣。“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他用他的一生告訴我:活著是一種歷練,活著是一種幸福。

“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活著是任何人也無法逃避的,有的人在歲月中感知到活著的意義,於是得到了生命的價值與永恆。可是有的人活著,失去了追尋的方向,活得迷茫;失去了的奮鬥的理想,活得可悲;失去了美好的期待,活得艱辛;失去了腳下的路途,活得愚昧。其實活著,並非要名垂青史,轟轟烈烈。過分追求名望,常常是身心俱疲卻也無所得。“平平淡淡才是真”,不要過於苛求,不要有太多的奢望,淡然面對,積極把握,珍惜當下。

生活是人生一片廣闊的田野,而苦難亦是一種希望的播種。它在落寞時滋潤枯竭的心靈,在迷惘時指引前進的方向,在無助時鼓舞失意的靈魂,它能夠使人在逆境中堅強,在平凡中不凡。

這樣一句俗話被人們口口相傳:“好死不如賴活。”的確,人們總是在探求生命的實質與活著的意義,認為人活著是為了理想、奉獻、青春、奮鬥,諸如此類,卻忽略了人生中最真的東西——“活著”,不管處境如何,不管堅持著是為了什麼,我們都應該為“活著”而好好活著,這是人生最基本的信條,沒有什麼比生命更加有價值。就如人生旅途上的朵朵小花,我們日積月累地採摘,那些樸實無華的花朵,也會變成生命的花籃。

人生中沒有什麼幸運或是不幸,生命只是靜靜地、平淡地活著。善待自己,珍惜生命,把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