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作文:繁華、荒涼的文明《行者無疆》讀後感

九年級作文:千年一嘆,行者無疆

人生路途漫漫,我們有無數理由為自己的行為作出各種解釋。也許每個人都渴望環遊世界,也許這些人的旅遊有著各自不同的目的,但大概不會有人像余秋雨先生一樣---為了探尋文明。

從《文化苦旅》到《千年一嘆》,再到《行者無疆》,不僅是看遍世間風景,更是探求千百年來的文明。從中華文明,到其他亞洲文明,再到歐洲文明。從沒有完全敗落的中華文明到敗落後就殘酷的中東,還有優秀卻自私的西亞文明。每一種文明都不可能是完美,在千百年來的傳承中它們極有可能失去了本來的面貌。但每一種文明都有存在的理由,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群,需要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精神支撐。

廢墟、大海、流浪,歷史常常在這裡出發。在龐貝的廢墟中,在威尼斯悠長的河道中,在巴塞隆納流浪者的音樂中,是靜謐的南歐。

森林、山丘、古堡,歷史常常在這裡隱藏。在奧地利天然無雕飾的村莊中,在自閉而雄偉的薩爾茨城堡中,在美麗富饒的阿爾卑斯山下,平和的中歐敞開了懷抱。

熱鬧、精緻、張揚,歷史常常在這裡轉折。在柔情萬種的塞納河畔,在熱情如火的阿姆斯特丹,在蒙娜麗莎安靜的微笑中,在諾曼第登入的金戈鐵馬中,西歐露出了模樣。

蒼涼、寂寞、執著,歷史常常在這裡凝練。在冰封萬里的瑞典,在冷漠富裕的丹麥小鎮,還有常常被遺忘的冰島,寂寞的北歐似乎已經等待了千年。

較之中歐的平和,西歐的風情和北歐的寂寞,我獨愛南歐荒涼的廢墟、人性的美麗。

喜歡南歐,是因為那種破敗的荒涼。有時候真的會相信,只有殘缺的美才是真實的。南歐,繁華過,興旺過,但它卻真真正正的死亡了,像一顆流星划過歷史的天空,只留下一聲深深地嘆息。

走過繁華與蒼涼,追溯一段歷史。繁華與蒼涼,是一個城市必經的歷程,這段歷程是文明的起源和終結。這才明白,繁華和荒涼不是兩個對立的辭彙,由於繁華,才能體會到荒涼的絕望;由於荒涼,才能使人想起過去的繁華。維繫於二者之間的,是文明。而所謂文明,就是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地沖刷、積累、淘汰,遺留給我們的經驗和教訓。

幾頁書便是一段歷史,每一次翻動都是歷史的交響曲。較於歷史所在的年代,我們的社會無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以前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從這探尋無疆之界的旅途中,我們跟隨余秋雨先生領悟了繁華與荒涼。從時間被裝進沙漏的那一刻起,文明就開始不斷前行。有過崇,有過卑鄙;有過燦爛,有過衰敗;有過堅強,有過軟弱。文明不是一味的崇高,納粹的暴政,集中營的殺戮,艾菲爾下的放蕩,都已經隨著藍藍的多瑙河流向了遠方。

無論歷史有多么可悲可嘆可勉,歷史終究是歷史。我們不是七維生物,不能夠穿梭時空更改歷史,所以我們要做的只有發展未來。不論是古老的中華文明還是活躍的歐洲文明,都意識到文化的交融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人類的根本都是一樣的,各個文明從本質上來說也是水乳交融。

時間像一張濾網,濾出的是精華。歷史是尺度,度量的是人心。人之於世界,只不過是滄海一粟,浪尖一滴,如此渺小,如此無助。但人生的意義絕不僅限於此,無論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馬丁路德金勇敢地演講,還是但丁、黑格爾,都經過了歷史的層層選拔,他們是人類世界的珍寶,值得我們好好珍藏。

如此神秘,如此愉悅,如此獨特,這大概是余秋雨先生想要教給我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