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與能力讀後感

我認為,責任就是既然自己選擇了去做某一項工作,就應該付出努力去完成它,負責任的人總是推進整個過程的進展,但是責任不是激情,激情是短暫的,而責任是長久的。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工作就意味著完成自己的份內事,然後心安理得地拿自己那份薪水。過去,我也一直這樣認為。工作既是自己的謀生手段,也是個人對社會的一份責任。一個平凡人,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上班下班總是忙忙碌碌,似乎也找不到多少不平凡的業績。讀了《三分能力七分責任》這本書,使我受益非淺,此書運用了通俗易懂的語言,體現了求真務實精神,其深刻的內涵,淺顯易懂的道理,特別是其中一系列的案例,有很強的說服力,闡明了責任有無直接決定事物的成敗,也讓我對文中的“責任”二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們的家庭需要責任,因為責任讓家庭充滿愛。我們的社會需要責任,因為責任能夠讓社會平安、穩健地發展。責任和我們的工作、生活密切相關。有人說“假如你非常熱愛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討厭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地獄。”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當中,有大部分的時間是和工作聯繫在一起的,責任就是對工作的出色完成,責任就是忘我的堅守,責任就是人性的升華。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在教育學生的問題上責任比能力更重要。我們在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一些調皮的學生或者說行為習慣較差的學生,需要我們用耐心和愛心去教育他們。這個棘手的問題光有能力沒有責任心是無效的,在學生周而復始的反覆不良行為中,你有可能會放棄對他們的教育。如果你有很強的責任心,你即使生氣、無奈,你也不會放棄他們,而是勇於面對,耐心引導,使之成才。畢竟他們是成長中的兒童,他們的身心還未定性,教育好他們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

責任勝於能力還在於:責任能夠讓一個人具有最佳的精神狀態,精力旺盛的投入工作,並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致;而只有能力沒有責任的人卻往往對工作糊塗應付,彰顯不了他的實力。曾遇到這樣一位老師,他只有高中肄業的學歷,卻在國中的數學教學中取得了顯赫的成績,他所帶的學生個個數學頂刮刮,參加數學競賽均名列前矛,他也贏得了所有人的尊敬。是什麼力量使他比那些大專、本科的同事更勝一籌呢?是高度的責任心使然,他憑著自己對工作的熱愛,在工作之餘勤於鑽研、博覽群書,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內涵和課堂教學藝術,從而贏得了學生對他的擁護和敬愛。

在學校工作中,不管你是行政、是班主任、輔導員、還是一般教師,你都應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因為學校是由每一個人組成的,大家有共同的目標和共同的利益,每個人都肩負著學校興衰成敗的責任,職務區分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因此每個人都必須有“學校的事,我的事;教育的事,我的事”的責任感。

面對自己的工作崗位,我們應時刻記住:這就是我的工作,不要忘記我的責任。我們要敢於面對各種困難,不要隨意放棄完成工作的機會,雖然不做可以得到暫時的“清閒”,但是清閒的同時也等於放棄了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發揮和展現的機會,其實也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行為。社會學家戴維斯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放棄了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就意味著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的機會,工作意味著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