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國小讀後感400字

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那么下面是小編和你們分享的《弟子規》讀後感400字,一起來看看吧。

《弟子規》讀後感400字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弟子規》中的第二部分"入則孝"就說了要孝順父母,"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道出了怎樣孝順父母。但是,在看<<弟子規>>之前,我卻不懂得孝順父母。

有一次,媽媽上了一天班,非常疲憊。剛回到家中,就睡在了床上。然後讓我給她倒一杯水。而我卻看書入了迷,嘴上敷衍著,可卻沒什麼行動。直到媽媽憤怒地叫了一聲:“你到底倒不倒?!”我才不情願地去倒了一杯水,嘴裡還嘟囔著:“倒就倒嗎。”事後,爸爸和媽媽批評了我,我忽然間感到很慚愧,感到無地自容。父母為我們可以傾其所有,可我卻連一杯水也不肯為他們倒,這件事令我羞愧難當,慚愧至今。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這句話很好理解,自己身體受傷,親友們就會為自己擔憂,就可以算是不孝了。古人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就是這個意思。而道德如果受損的話,人們不但會取笑自己,還會笑自己的父母教子無方,父母臉上也無光,從而又是不孝了。

《弟子規》讀後感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大家應該都看過讀過《弟子規》吧!可是大家真正讀懂了什麼,學會了什麼。讀完《弟子規》有什麼感觸,接下來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領悟到的。

《弟子規》中的首孝悌,次謹信和有餘力,則學文。這兩句讓我感觸最深!“首孝悌,次謹信。”告訴我們要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孝順這一點許多人都沒做到,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拉扯大,對我們恩重如山。願為我們赴湯蹈火,從來沒有一句怨言,只是一心一意的照顧著我們。就如《遊子吟》中所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來和大家說說黃香是如何孝順父親的。相傳在東漢時期有一個叫黃香的孩子,在夏天,他每天晚上都給父母扇枕席;在冬天,每天晚上他都先上床用體溫把被子捂熱。黃香小小年紀就懂得如何孝敬父親,我要向他學習,我們只要做好身邊的小事,不讓父母操心,還要學會為父母分憂。

“有餘力,則學文。”這話的意思是如果有餘下來的力量一定要去學習文化知識,有些人努力學習成為舉世聞名的作家、書法家和教育家。而有些人不努力學習,誤入歧途,走上了偷竊、搶劫、殺人的犯罪道路。學習的好與壞,決定了你一生的成與敗,在學習上我們的前輩作出了很好的榜樣與例子。學習要用“三餘”,“三餘”指的是冬天很少有事可做為一年之餘;晚上也沒什麼事可做為一天之餘;雨天沒什麼事可作為平日之餘。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飛從小也不愛學習,母親訓斥了他,告訴他要樹立遠大理想,報效國家,於是岳飛發奮苦讀,最後成為了抗金英雄。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

《弟子規》是本好書,他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孝順父母,努力學習,大家一起品味一下《弟子規》吧!

讀《弟子規》有感

在寒假裡,老師讓我們通讀《弟子規》,開始我覺得沒什麼意思也看不懂,之後,媽媽讓我上網看了《弟子規》電腦版說明,讓我讀一句看一句註解,慢慢得我最後明白了。這本書是我國古代兒童的啟蒙讀物,是約束兒童的行為,明確道理的規範讀本。這本書無論是在孝悌,行善,日常行為等方面都給予了正確的解說。主要是讓我們從思想上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讓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好事,摒棄不良行為。

這本書產生的時代畢竟是封建社會。有它的歷史局限性,我們要站在現今時代的高度評判學習這本書。有繼承,有摒棄,傳承健康的歷史文化精髓,維護民族文化遺產,使中華民族的精神永遠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