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日讀後感

有關中國節日的書籍看完後,你有什麼收穫呢?又該如何去寫心得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中國節日讀後感,希望你喜歡。

中國節日讀後感篇一

我原來一直以為過節的含義只有兩個,吃好和玩好,自從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以後,我終於知道了每個節日的內涵都比我想像的要豐富得多。其實,每個節日都有自己的文化起源、習俗、趣聞和傳說,這是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

其中,中秋節就是最具有文化內涵的節日之一,是大家共同嚮往的節日。許多親朋好友,外出遊子在這一天團聚在一起,共敘親情。它象徵著美好、和諧和團圓。現在中秋節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節日了。

“獨在他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寄託了唐代大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重陽節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重陽節有著古老的傳統習俗,每逢重陽節,人們都會登高、野餐、配插茱萸、飲菊花酒和吃重陽糕等,也形成了尊敬老人的習俗。這些風俗習慣是我們祖先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是值得我們紀念和發揚的。

七夕節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節日,它包含了深刻的意義,還有著最美麗的傳說。在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的夜晚,天氣溫暖,花草飄香,相傳每年的這個時候,是天上的“織女”與“牛郎”相會的日子,聽大人們說,這天晚上,如果躲在葡萄架下,還可聽到牛郎織女的悄悄話。這就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有浪漫色彩的節日,代表了人們嚮往幸福美滿的願望。

《我們的節日》這本書不僅僅增長了我的知識,開闊了視野,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深刻認識和領會到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民族精神,以便我們健康成長,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中國節日讀後感篇二

今天,我看了《中國節日故事》這本書。裡面寫了中國的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春龍節……”

其中我最喜歡春節,因為可以和家人團聚。農曆一月一是“春節”,又稱“過年”。是中國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之一。正月初一是一歲之元,一月之元,一日之元,所以過年又稱“三元”,同時因為春節又是一歲之朝,一月之朝,一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過春節北方人家家戶戶吃“餃子”,南方人家家戶戶吃“年糕”。過春節有兩件事很主要,一為貼春聯,二為放鞭炮。聽說是為了趕走“年”這個怪獸。

過年是為了趕走“年”才定的這個節日。有句古語:“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體現了過年對人們又多么重要。一月一晚上十二點便放起了滿天煙花,好美啊!春節是個吉祥喜慶的日子,也是舉家團圓的日子,我很喜歡春節。

中國節日讀後感篇三

打開《中國節日故事》這本書,我的心情無比激動,因為這本書,帶給我又一門豐富多彩的知識,讓我更近一步了解我們民族的節日。

中國文化的這本書,讓我可以看到我們祖先歷經漫長的歷史創造了數不勝數的節日,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一種精神,一種氣派,一種特有的民族文化。一個偉大的民族,它的發展不僅體現在政治上,經濟上,更深深的體現在文化上。這種具有特質的民族文化氣象和豐富多彩的節日,更鮮亮的顯示民族的血脈。民族的根基。民族的標誌。民族的身份和民族自身的精神家園。

由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中國民族的文化,就有中國民族的風俗,就有以春節為代表的各族文化知識,就像清明節,即有他祭祖先掃祖墳。生別死離的悲傷,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成為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的節日文化是以一份值得我們珍貴的文化遺產,他維繫著我們對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記憶,對於提高我們的文化。道德素養,培養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懷,有著不可缺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