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讀《奇風歲月》有感

編者按:心中的世界不同,你看到的書也會變得不同。在小說中,我能感受到的是,好好地生活,然後從容地死亡,這就是有意義的一生。

"我們都來自一個黑暗世界,而總有一天,我們最終都要回到那黑暗世界去。"

從古至今,生與死都是作為一種對立而存在的,它們也是人們所樂此不疲的話題。文天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簡愛說:“就像兩個人都經過了墳墓,我們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因為我們是平等的!”這是世人眼中的死。

一個嬰兒自母親的肚中降生,一顆衰老之樹再次長出新葉,這是世人眼中的生。

可是,真的只是這樣嗎?

倘若你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可你能有什麼方法來證明自己還活著呢?倘若一個人已消逝於世,可你又能用什麼方法來證明那個人真的已經死了呢?

生與死總是聯繫在一起的,它們的概念總是那么模糊,它們的奧秘總是沒有人能探索。或許是不敢吧,是怕觸摸到那層可能會讓所有人都崩潰的真相的薄衣,所以,生、死,只怕是人們的一廂情願罷了。

而科里不一樣,他曾真正地幾次碰到過生與死。一開始的離奇謀殺案,他與父親親眼目睹死者沉入湖中。緊接著是關於小個子史蒂維·考利的午夜夢娜冤案,接下來是自己從小到大的寵物狗叛徒經歷車禍,最後,便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戴維.雷的離開。他終於開始迷茫:天堂真的存在嗎?上帝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許上帝也在那個黑暗世界?人,又為什麼要有信仰?

最終,他發現了那場離奇謀殺案的兇手,而那位兇手也像被他殺死的那個人一樣,沉入海底,再無蹤跡。

他,好像明白了什麼,我也是。

案子的最後,他說了那樣一句話:牆上那些怪物,還有那隻神奇的盒子,它們在等待著我。

在這個所謂的世界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所留戀的人或物,人生就像一場旅行,每一個人都像那位孤獨的旅人,可無論怎樣,在行程中總會有志同道合的夥伴,也許會陪伴你很長時間,甚或只是幾秒鐘,可那樣的萍水相逢卻能定格為美好的回憶。在我們活著的每時每刻,我們都在創造著回憶,而每種回憶的存在都是為了在垂暮、在死亡前為了回憶而回憶。人生如夢,回首往事總能引發我們無限感慨,我們活過的一生,自己覺得有意義了,那么就算是真正地活過了;我們認為自己真正地活過了,那么就不會有太多的遺憾,就會從容地奔赴死亡。也許生與死本就是一對雙胞胎,因為有死,生才有意義;也因為有生,死才變得更偉岸。

也許,好好地生活,然後從容地死亡,活過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一生,這,便是生死的箴言了吧。

作者:折桂七8班 朱羿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