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創業史讀後感

柳青是建國後三十年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創業史》深刻地記錄了那個時代農村的巨大變革。那創業史的讀後感該怎么寫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柳青創業史讀後感,希望你有所收穫。

柳青創業史讀後感篇一

作者柳青是一個真正了解農民、熱愛農民的人。為什麼會提到作者?因為我相信只有真正和農民生活在一起並且深入了解的人才能寫出如此的小說。

主人公梁生寶,是中國50年代的農村社會主義創造者!會這樣說是因為他的自強不息、勇於奮進和堅持不懈。生寶是一個世代貧農的兒子,他年幼喪父,後來在一個災荒嚴重的年頭隨母親流浪到渭河南側的下堡村。緣份使該村村民梁三老漢成了他的繼父,之後,他們父子二人在渭河平原上開始了他們艱苦的創業。

人常說: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有遠見,而梁生寶就是這么一個人。他十三歲就給呂二財主家打長工,兩年後便用五塊大洋買了呂老二家半死的牛犢,回家後他母親和梁三老漢都責備他太衝動,可他卻說:“爹,你那是個沒出息的想法,今輩子也創不起業……”後來,小牛犢果然長成了壯牛,生寶也種出了好莊稼。

但真正讓生寶站起來的是中國共產黨。互助組、合作社那時候在廣大剛剛解放的新農村是燈塔一樣的新生事物,所以有很多人不認同,可是結果告訴大家是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現實可能性和歷史必然性。路就在前方,所以生寶才能領導一大群農民進山砍竹子,才能推廣新法育秧,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

柳青曾說:“要知道,好多歷史事件,都是逼出來的,譬如,不搞五年計畫,不一定會有糧食市場緊張;糧食商人不搗我們的亂,不一定在一九五三年實行統購統銷;不實行統購統銷,互助合作不一定會一下子結束逆水行舟的階段而快馬加鞭。歷史巨人的腳步並不亂。沒有上帝!是辯證法同志決定:舊勢力在滅亡以前囂張和瘋狂,讓它刺激我們,逼使我們很快地發動消滅舊勢力的鬥爭,義無反顧!”就因為在困難無路可走時還相信前方有路,所以才會激起民眾的憤怒,開闢新的道路。

我們是新時代的年輕人,有新思想,但仍不能忘前輩辛辛苦苦的努力。在困境中,不能忘記前方的路。

人生的道路是漫長的,但關鍵處僅有幾步,特別是人年輕的時候。

柳青創業史讀後感篇二

說不清楚為什麼,最近讀書頗雜,這幾天又讀了柳青名著《創業史》,受益不校

小說通過新舊社會的對比,描寫了兩代人的創業歷史:小說第一部是描寫梁三老漢的一生,舊社會給地主耕地,苦苦打熬養活一家三口,一輩子的夢想就是擁有自己的土地,能夠住上三間瓦房。但是這個夢一直都沒有實現。兒子梁生寶長大後終於碰上了新中國成立,農民鬥倒了地主富農,分得了自己的土地,梁生寶也實現了老人的願望。並且組織貧僱農成立了互助組和燈塔社,當上了社主任。

讀過《創業史》後我深受鼓舞,偉大的著作會跳過時代的束縛而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我就是其中之一。這部書中的兩點對我震動最大,我想細緻的講講。

一、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大無畏精神。

梁生寶組建了互助組,富農和一些黨員都在看笑話,他們不相信一個老貧農撿來的兒子會辦成這樣的大事。梁生寶沒有被困難嚇倒,也沒有去找這些富農借貸,甚至最後這些富農出組他都沒有阻擋。他走了另外一條路,他組織這些貧僱農一起去終南山割竹子,雖然出了一點意外,一個人的腳被扎傷了,但是他們依然按期完成任務,掙了一大筆錢,最後辦好了互助組,退組的人又都回來了。

我們工作中、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就是當我們去乾一件事的時候,旁邊總是有很多人說長道短,更有一些人在看我們的笑話,他們希望我們幹不成,希望我們失敗、倒霉,最後的結果是不如他們。

其實,讀完《創業史》我們就會受到啟發:為什麼不學學梁生寶呢?生活中、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比如要買房錢不夠,職務提升後擔心自己乾不好等等。在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前正確的態度是迎難而上,不要指靠任何人,所有問題都要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幹事的時候也不要太在意別人的嘲笑,當然還要像梁生寶一樣時刻警惕別人惡意的破壞。任何成功都得來不易,都是在小心謹慎和刻苦自勵中完成的。當然,還要有一種大無畏的精神,梁生寶就是把生命都交給了集體,交給了事業後才什麼事都向前沖,無所畏懼,最終終於用事實說服了觀望者和破壞者,給了大家一個交代。

二、胸懷寬大,態度誠懇的去處理人際關係。

我身邊有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性格鮮明,愛憎都表現在臉上,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們的朋友圈子很狹窄,因此他們獲取的資源和信息都有限,這些東西都把他們囿於一個狹小的圈子裡無法長大。其實,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也可以學學梁生寶。

梁生寶給人的印象是實在,這個印象使得很多人相信他,願意跟著他乾。他對人的態度一是不發生正面衝突,二是不排斥有性格缺陷的人,三是敢用一般人眼中的“壞人”。第一條我們經過鍛鍊可以達到;第二條就有點難度,因為這樣的人相處起來或者用起來很費勁、很操心;最難的就是第三條,梁生寶把國民黨炮兵隊長白占魁吸收入組後組員、民眾、家人一片反對聲,而且白占魁還在組裡犯了一點錯誤,但是梁生寶沒有捨棄他,依然幫助他,直到把他也變成先進分子。

柳青創業史讀後感篇三

小說通過新舊社會的對比,描寫了兩代人的創業歷史:小說第一部是描寫梁三老漢的一生,舊社會給地主耕地,苦苦打熬養活一家三口,一輩子的夢想就是擁有自己的土地,能夠住上三間瓦房。但是這個夢一直都沒有實現。兒子梁生寶長大後終於碰上了新中國成立,農民鬥倒了地主富農,分得了自己的土地,梁生寶也實現了老人的願望。並且組織貧僱農成立了互助組和燈塔社,當上了社主任。

讀過《創業史》後我深受鼓舞,偉大的著作會跳過時代的束縛而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我就是其中之一。這部書中的兩點對我震動最大,我想細緻的講講。

一、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大無畏精神。

梁生寶組建了互助組,富農和一些黨員都在看笑話,他們不相信一個老貧農撿來的兒子會辦成這樣的大事。梁生寶沒有被困難嚇倒,也沒有去找這些富農借貸,甚至最後這些富農出組他都沒有阻擋。他走了另外一條路,他組織這些貧僱農一起去終南山割竹子,雖然出了一點意外,一個人的腳被扎傷了,但是他們依然按期完成任務,掙了一大筆錢,最後辦好了互助組,退組的人又都回來了。

我們工作中、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就是當我們去乾一件事的時候,旁邊總是有很多人說長道短,更有一些人在看我們的笑話,他們希望我們幹不成,希望我們失敗、倒霉,最後的結果是不如他們。

其實,讀完《創業史》我們就會受到啟發:為什麼不學學梁生寶呢?生活中、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比如要買房錢不夠,職務提升後擔心自己乾不好等等。在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前正確的態度是迎難而上,不要指靠任何人,所有問題都要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幹事的時候也不要太在意別人的嘲笑,當然還要像梁生寶一樣時刻警惕別人惡意的破壞。任何成功都得來不易,都是在小心謹慎和刻苦自勵中完成的。當然,還要有一種大無畏的精神,梁生寶就是把生命都交給了集體,交給了事業後才什麼事都向前沖,無所畏懼,最終終於用事實說服了觀望者和破壞者,給了大家一個交代。

二、胸懷寬大,態度誠懇的去處理人際關係。

我身邊有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性格鮮明,愛憎都表現在臉上,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們的朋友圈子很狹窄,因此他們獲取的資源和信息都有限,這些東西都把他們囿於一個狹小的圈子裡無法長大。其實,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也可以學學梁生寶。

梁生寶給人的印象是實在,這個印象使得很多人相信他,願意跟著他乾。他對人的態度一是不發生正面衝突,二是不排斥有性格缺陷的人,三是敢用一般人眼中的“壞人”。第一條我們經過鍛鍊可以達到;第二條就有點難度,因為這樣的人相處起來或者用起來很費勁、很操心;最難的就是第三條,梁生寶把國民黨炮兵隊長白占魁吸收入組後組員、民眾、家人一片反對聲,而且白占魁還在組裡犯了一點錯誤,但是梁生寶沒有捨棄他,依然幫助他,直到把他也變成先進分子。

我在一次培訓課上聽到一個小企業老闆給老師提的問題是:“我們為什麼留不住大學生?”老師讓他詳細說明時他解釋了一大堆大學生的問題,總的意思是現在的大學生不好伺候。老師說,這個問題的根源在你們企業,如果公司有前途,有豐厚的薪水誰會辭職?是啊,現在的小企業出現了兩個極端,一是給企業中的外來人員製造困難,下逐客令;二是根本招收不到空降兵,吸引不來外來人才。讀讀李斯的《諫逐客書》你就知道這樣的企業做不大。所以,與人相處的方法第一個要有誠懇的態度,第二個要有寬大的胸懷,這兩點,無論個人還是企業都適用。

可惜,《創業史》還有兩部沒有完成,柳青就去世了。不過,我覺得《創業史》就像維拉斯的雕塑一樣完美,雖然她是殘缺的,但是給我們大腦中的印象卻是完美的。

感謝《創業史》,感謝柳青,永遠懷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