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先生的企鵝》觀後感

《波普先生的企鵝》不是一部有新意的電影。立意、演員表演、情節,無論從哪一方面看,我們都能找到超過二十部類似的片子:成功人士在生活的河流里迷失方向,忘記了生活本真的目的;主演或誇張恢諧或內斂張揚收放自如的表演;看似荒誕不經卻又絲絲入扣的劇情,主人公由迷失到找回,最終花好月圓的結局。而把這些元素結合在一起時,卻成就了一部“笑中帶淚”、適合親子觀看的精彩影片。據說“笑中帶淚”現在是一個槽點,是“一些出身八線小城,在《知音》和《讀者》浸淫下長大的公關團隊”愛用的電影宣傳語,但這委實是一個客觀真實反映我觀影狀態的詞語。

影片改編自美國三十年代同名兒童小說,事實上,除了主人公名字和主要人物遵照原著,以及同樣幽默風趣的風格,情節設定全然不同。

前者是以三十年代為背景,講述了一個有妻有子的普通人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追尋並實現自己的夢想,這不是個類似《月亮與六便士》的故事,而是提供了與之全然不同的追夢人樣本:即使不脫離生活正軌,擔負著家庭責任,人們也有讓夢想照進現實的可能。後者是一個生於七零年代成長為新千年社會精英人士的男人,工作時精明能幹洞察人心並以此為制勝手段,生活中卻無法和家人推心置腹地有效溝通,家庭之舟幾乎觸礁沉沒,直到一群企鵝的到來,一切悄悄地改變:高檔豪華卻冰冷的公寓因為企鵝的加入變得富有生氣和人情味,波普先生處於分居狀態的妻子和兩個孩子因此漸漸和波普重新親近,而波普先生在與企鵝的互動中學習去了解他人的需求並懷著體讓的態度接納包容這些需求,愛由此重新在夫妻、父子之間流轉。

金·凱瑞豐富的面部表情、萌物企鵝們的搞笑動作、甚至助理皮皮的可笑服飾無一不戳中觀眾的笑點;波普先生和貌離神未離的妻子之間的情感,波普先生和青春期女兒之間初時生硬逐漸圓融的溝通,波普先生與他父親之間的隔閡的消除,總有某個片段會擊中你心中那塊柔軟的角落。

想想,在某個仲夏夜,和孩子邊吃冰激凌邊看著波普先生在冬雪皚皚的曼哈頓大道上溜一隊企鵝,他的橡皮臉上常常是讓你笑點驟降的表情,偶爾流露迷失悲傷的神情,這時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大人也會像孩子一樣有'迷失'的時候,走著走著忘記最重要的事情,記得對我保持信心並提醒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