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楊靖宇觀後感

導讀:楊靖宇簡介:

楊靖宇將軍生前恪守黨的紀律,不拿民眾一針一線;楊靖宇將軍一生勤儉節約,在餓得沒有辦法的時候,就靠樹皮、草根等充肌;楊靖宇將軍在極其險惡的條件下,依然頑強地堅持對敵鬥爭。在楊靖宇將軍的帶領下,戰士們打了許多勝仗,他的名字令日寇膽寒。楊靖宇將軍的故事告訴我們,今天的生活條件雖然富裕了,但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不能丟;在學習上我們也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我們要像將軍那樣藐視困難,頑強拼搏。

多么可惜呀!——一個年輕的生命。多么頑強啊!——一位勇敢的戰士,一位偉大的英雄。我在想,難道他是神仙?在這這么長的時間裡只靠草根和棉絮充飢下能堅持下來。不,他是人是要吃飯的人。我想到這淚水從眼睛裡奪眶而出。楊靖宇他本人以草根草根棉絮充飢戰至一人的氣概在我心頭樹立不朽的精神豐碑。

少年楊靖宇觀後感

最近觀看了《楊靖宇將軍》,深受感動。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中將軍依然能夠與日本侵略者頑強戰鬥。真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啊。

在這之前,關於楊靖宇題材的影片看過不少了,這部片子拍得特別理想。但是,它的意義更勝過其影視效果,英雄的身影更加高大,但故事的結局卻更為悲憤起來。

楊靖宇的部隊受到前所未有的困境:日軍的圍困策略,叛徒的出賣,糧食的短缺和天氣的寒冷。這其中的任何一個問題都能導致我軍的重大傷亡。也降低了我軍的戰鬥能力。

楊靖宇將軍為了讓更多的抗聯隊員擺脫圍攻,多次採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將敵人的攻擊分散。而每次,他總是選擇少數人的那支隊伍,到最後一次,只有兩個少年團的戰士跟隨他。可是敵人確大批的跟了上來

。此時的楊靖宇將軍,已經幾天沒有吃過像樣的食物了,渴了就吃幾口雪,餓了抓幾根草來充飢,連無法消化的松樹皮也成為食物。雪原中他仍然邁著矯健的步伐,跳躍在叢林之中。英雄的一次次壯舉,甚至讓他的敵人也不得不欽佩起來:“他是山林之仙,無人能及。”叛徒程斌哀嘆道。 “楊將軍,我雖然失敗了,但是我很崇拜你。”潛伏多年的日軍特務老道木交代說。 “他就象鴕鳥一般地跳躍著,儘管幾天沒有吃東西。”一郎大佐讚嘆道。“楊靖宇是戰神,就算抓住他,我們仍然沒有勝利。”關東軍司令官佐佐木看著楊靖宇的身影,不由地感慨。

戰爭到最後一次,楊靖宇終於因叛徒的再次出賣,而被日軍的槍彈擊中。 我很欣賞這時候的畫面安排:一切聲音突然消失了,將軍艱難地,慢慢地倒在雪地之中。而腳下,正是他熱愛的白山黑水,此刻終於無比溫柔地接受了這個偉人的身軀。這幾十妙的沉默,勝過了無數吶喊和槍林彈雨。

影片無與倫比的震撼力讓我深刻體會到抗日戰爭的偉大和人民英雄的光輝。我們還能以怎樣的熱情去繼承革命者呢。我想也只能以我們優秀的學習成績來證明。並且回報祖國了。

電影《少年楊靖宇》觀後感2

五星紅旗迎著朝陽冉冉升起,在晨風中飄揚著,在這土地上灑過多少英雄烈士的鮮血。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這勝利來得曲折坎坷,來得刻骨銘心,包含著太多太多......一想到楊靖宇,就有一中感情湧出來,是憤怒?是悲傷?是惋惜?還是崇敬?各種歌曲交織在一起,使我久久不能平靜......

楊靖宇烈士那感人的情景把我整個心都牽了進去。

1938,日寇為鞏固其戰略後方將關東軍的兵力擴大了3倍以上,並以偽蒙軍替換作站不積極的偽滿軍。加強對南滿的“大討伐”。一些非黨的山林武裝經不起艱苦考驗紛紛瓦解和叛變,楊靖宇率部突圍進人長白山區建立密營。日寇在誘降碰壁後。於1939年大雪封山時又展開封鎖和“討伐”。因敵追蹤雪地腳印和炊煙,部隊又衣食無著,楊靖宇決定分散突圍。最後,他自己帶60餘人東進。因有一個參謀叛變使行蹤暴露,激戰後他身邊只剩兩人,被日寇封楊靖宇鎖在伐木場附近的山中。1940年2月18日,兩名警衛員下山找糧殉難。日寇從遺體上搜到楊靖宇的印章,估計他就在附近的山上,於是加緊封鎖各條道路。五天后的下午,楊靖宇隻身到路邊,碰到幾個大柴人,便請他們帶買糧食,棉鞋。這幾人中有一個是偽滿的“排長”,回村告密。討伐隊迅速開到。將已無力奔跑的楊靖宇包圍在一片小樹林中。2月23日,他孤身下山也被圍,戰至最後,壯烈就義。日寇根據估算,認為他缺糧已有半個月。完全斷糧也至少在五天以上,能在零下20攝氏度且沒房屋的山林中堅持下來簡直不可思議,於是將遺體送到醫院解剖。當腸胃被切開後,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在場的中國護士禁不住流下熱淚。

多么可惜呀!——一個年輕的生命。多么頑強啊!——一位勇敢的戰士,一位偉大的英雄。我在想,難道他是神仙?在這這么長的時間裡只靠草根和棉絮充飢下能堅持下來。不,他是人是要吃飯的人。我想到這淚水從眼睛裡奪眶而出。

楊靖宇他本人以草根草根棉絮充飢戰至一人的氣概在我心頭樹立不朽的精神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