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6篇觀後感650字

《哪吒之魔童降世》講述的是魔丸轉世的哪吒從小就遭到很多的偏見,只有父母十分疼愛哪吒,而面對命中注定的雷劫,哪吒又將做出怎么樣的選擇呢?希望以下文章對您有所幫助!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

頭頂兩個童子髻,黑髮上繫著紅飄帶,穿著小孩子的肚兜,金項圈,混天綾,風火輪,又是三頭六臂,滿面堅定,至剔骨還父,割肉還母……一直以來,我對“哪吒”的印象還停留在小時候看的卡通片里的存在,最多最多也是原著的改編或複寫中的設定。小魔童卻是長成了一開始“醜”得嚇到我變為黑粉,看完電影變為親媽粉的樣子~還有我們最美最帥的敖丙丙~~~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二

太棒了,我都不知道從何說起了。🎥我算看得很晚的了吧!第一次機會給了《銀河補習班》,第二次去看了《使徒行者2》,第三次看了《上海堡壘》。我覺得,《哪吒》完勝這三部。作業都沒寫完還出來看電影我自己都佩服我自己。活得跟個藝術生一樣。🎥如果說《戰狼2》和《流浪地球》都還有問題,我覺得,《哪吒》我是真的沒有看出什麼大問題。沒有特別讓人想槽的地方,劇情走向整個兒很舒服。先說說我看到的一些東西吧🎥我覺得《哪吒》給我的感覺像《銀河補習班》一樣都有點對教育乃至人生觀的反思。哪吒和敖丙這倆“全村的希望”代表了兩種出身——來自“上層”的(算統治者?)的哪吒,和看似很拉風實則啥都不是的敖丙。有點交換身份的意味。但是電影沒有明確給出他倆甚至兩個家族的命運有沒有通過後天交換的方式改變,這部分我相信不同的觀眾有不同的看法。李靖和龍王都是那種“老父親”人設,望子成龍,哪怕犧牲自己也要把孩子抬上去。申公豹能夠和龍王合作,也是因為兩人本質上對得到認可都有一種渴望。這一點我點到為止不便再多說。🎥哪吒被下了咒只能活三年。感覺就像是有很多因為身患絕症而被下了生死期限的人一樣。他爸爸和他媽媽代表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發光發熱派和及時行樂派。李靖是希望孩子能夠用三年以造福人民的方式改變人們對他的認知,能夠最終以“正面形象”離去。而哪吒的媽媽則是希望孩子可以活得開心快樂。怎么都是活,人生的決定權在自己手中。微博上衝浪的時候點進去過《流淌的美好時光》(原因我就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唉),森湘的話我覺得很對:“這個世界上,除了我自己,都是別人”。李靖教要自己決定人生,不僅教哪吒,也是教觀眾。所以哪吒教了敖丙。🎥我覺得真正讓我很難受的是看見陳塘關全體百姓誤會哪吒。他本來可以選擇當一個“好人”,但是所有人都覺得他是“魔鬼”,他便決定一壞到底。他不是沒有選擇,只是為大環境所迫。社會輿論可以殺人。我猜敖丙被嚼舌根的時候他應該也明白了哪吒為什麼會變成那樣,那個不服輸的熊孩子唯恐天下不亂的那種。如果說敖丙的孤獨是日復一日的為了家族翻身而練習準備,我想哪吒的孤獨更加使人難受。敖丙是因為社交圈簡單——父親和師傅,但哪吒明明被一群人環繞卻沒有人懂他,他的孤獨是精神的孤獨,這比社交方面的孤獨更加讓人難受更加讓人絕望。兩個人的那句“唯一的朋友”真的真的太戳我淚點了。🎥人物的正反很分明。哪吒一看就是搞事的熊孩子,敖丙一看就是小天使啊!!!申公豹一看就是反派,太乙真人一看就是沙雕擔當。我想看到的人物形象的立體性在敖丙身上很明顯——是家庭還是朋友?是家族的期待還是自己人性中的“道德底線”?他的糾結與掙扎我覺得表現得太棒了。🎥說一下個人對靈珠的理解:哪吒和敖丙很像天使和惡魔,只有兩者攜手才能爆發出巨大能量。就像每個人的內心都是複雜的,我覺得不存在說一定要壓制什麼一定要培養什麼,多元才是力量。學著讓它們攜手合作吧。🎥哪吒說,全部放開會失去理智。學會克制🎥哪吒讓我想起了Jean。有的時候也許知道真相很殘酷,但是如果能把真相解釋清楚,很多事兒都會變得很好辦。 OK接下來說說比較感性的部分😝被太乙真人笑死啦哈哈哈哈哈。一口川普真的超好玩,還有那隻“根據主人的性格變化的坐騎”和很那啥的儲物方式。典型的“傻樂兒”。😝哪吒的媽媽我好喜歡!太剛了姐們兒!又能打又有母性的光輝。對哪吒而言外是盾牌護自己周全,內是港灣,是全陳塘關唯二掏心窩子對他好的人之一。家庭永遠都是港灣啊!😝哪吒的變身術和他們在圖里搶筆我差點因為笑聲太大被前排觀眾趕出去哈哈。雖然前排觀眾沒有嫌棄我但是我還是跟大家道個歉,sorry。😝沙雕和眼淚齊飛,這個度我喜歡。😝敖丙真的太帥啦我想當他女友粉了我的天。感覺電影裡那個聲音和形象嚴重不符的路人甲完美地道出了我的心聲。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三

哪吒之魔童降世

暑假末才去看,把遺憾補齊了,劇情很走心,不是很懂動畫動漫類,在我看來覺著一切的製作都是好的,可以說不枉期待吧。片子由古代神話故事入手,卻又不失對人性萬物情感的思考,不乏幽默感,深入淺出,揭示了人性,親情,命運等主題。片頭至片尾,陳塘關百姓對哪吒的偏見與畏懼,對龍族的鄙夷,一切切,使我不禁發問:難道人與人獲與其他事物之間,連最起碼的公平對待都沒有嗎?我們應該反省及思考:人群之間對一類事物的側面評價、看法;事物其表面所展現的;抑或是一個人的某些行為所展露的,就是我們用來判斷整體的依據嗎?片面之詞,以偏概全罷了。我們不願去相信我們所不敢相信的,我們不願去面對事情的真相,總是願意用自己的看法來臆斷,看到的路會窄,心也隨之而窄。

李靖、太乙真人和小云云關於換命符那一段戳到我淚點,溫情滿滿。李靖這個人物作為哪吒的父親,不苟言笑,給哪吒立規矩,但父親終歸是父親,無私付出這一點總會在父母上看到,因而聯想到家中父母自然而然,愛的方式多種吧,過程不同,出發點和終點總是一樣的。

哪吒不信命,他信自己,突然想到貝多芬,霍金及偉大人物。當代很多人因為現狀不佳,或是他人的負面評價,以之為藉口,不去上進,不去努力,碌碌無為,無所事事,不相信自己能改變現狀,視眼前為結果,殊不知奮鬥去改變的過程如何精彩。這部片子有激勵到我,想到學習的道路上,因為理科成績不佳,被老師和家長貼了標籤,當時深感自己無用,心裡也會給自己負面的心理暗示:我就是不擅長啊……通過歲月逐漸看清,不大相信天賦論,因為真正用上天賦的次數屈指可數,大家歸底倒是相似的,只是努力程度不同罷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四

上映14天,豆瓣8.6分,拿下30億票房,它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

作為今年暑期檔的爆款,從點映到正式上映,《哪吒》憑藉著良好的口碑不斷發酵在觀眾之中迅速擴散。

《哪吒》能夠在暑期檔力壓群芳,帶著國漫衝上新高度,絕不是單靠良好的口碑。其原因主要有五點,讓我們接下來好好分析一下。

首先,《哪吒》的故事和形象是徹底顛覆之前的傳統。

“是他!就是他!是他!就是他,我們的朋友小哪吒!”

這是20xx版《哪吒傳奇》留給人印象最深的歌詞,把那個與人為善、鏟奸除惡的哪吒精要概括出來。

但到了《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大腦袋、黑眼圈、頹廢眼神的哪吒形象徹底顛覆了大眾之前的認知,“醜萌”成了這一版哪吒最鮮明的特點。

如此顛覆的形象除了帶給當下觀眾不一樣的新鮮感外,更重要的是切合了片中哪吒的“魔童”定位。

不單單是形象的轉變,故事的變化之大同樣給人一種巨變。昔日人人疼愛的小可愛變成了人人害怕的小妖怪,曾經降妖除魔的英雄事跡變成了逆天抗命的自我救贖。這樣的顛覆既讓“哪吒”這個IP煥發新生,同樣迎合了當下觀眾的審美與思維。

第二,一個敘述完整、結構合理的故事奠定基礎

《哪吒》的口碑自點映之始就十分穩定,豆瓣評分從8.6升至8.8又回到8.6後就始終保持著。

如此高的起點、不降反升、上映後長時間的平穩,最大的原因要歸功於故事本身。

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為主線,講述了哪吒如何對既定命運的抗爭與努力,打破預言成就自我的過程。通過三幕式結構,把哪吒人生的跌宕起伏、自我覺醒講述的暢快淋漓、熱血沸騰。

主線中心命題立意清晰,多個副線的合理有序促使了整個故事既流暢又完整、既合理又動情。對於一個完全拋棄了傳統IP的故事情節、自立門戶的全新劇情來說,能夠講故事講述得如此完整,離不開主創對劇本多達66次的反覆打磨。

“打破偏見”的核心命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故事主線、豐富鮮明的人物構建出了這個暑期檔爆款故事。

第三,核心命題引發了觀眾情感的強烈共鳴。

故事精彩收穫的是觀眾的好評,而《哪吒》所傳遞的核心情感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才是電影被不斷“自來水”的原因。

整部電影最具情感渲染力的,莫過於“我命由我不由天”和“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兩句話,這兩句話對應的是抗爭命運和打破偏見。

昔日看著少年英雄小哪吒、懷揣童真與夢想的80後、90後,如今早已步入而立之年,人生中接踵而來的壓力與煩惱無處不在。

為了尋找真正的自己、尋求自由的人生,他們都在不屈地向命運發起挑戰。人又並非生而平等,每個人都遭受過歧視與偏見,為了打破偏見都在做著自己最大的努力。

可以說電影中“哪吒”的形象貼合千千萬萬人的模樣,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也是無數人的心聲。

第四,國產動畫電影的成人向崛起。

在《大聖歸來》之前,國產動畫電影一直被《喜羊羊》、《光頭強》這類幼兒向系列所壟斷。

在許多成年人看來除非是帶娃,否則一聽到是卡通片就瞬間失去了興趣。因此在國人的印象中,“動畫”往往與“幼稚”掛鈎,難以被成人觀眾所接受。但其實動畫是電影展現故事的形式之一,甚至比起真人電影來說更能體現想像力、更富視覺張力。

直到20xx年《大聖歸來》的出現,國產動畫電影才迎來了成人化的時代。隨後《大護法》、《風語咒》接連收到成人觀眾的歡迎,今年年初的《白蛇:緣起》更是把“成人向”體現得更徹底。

前輩們的鋪墊為《哪吒》開了一個很好的市場環境,老少鹹宜的《哪吒》又憑藉自己的定位迅速成人觀眾中傳播,才有了爆款的可能。

第五,暑期檔種子選手皆撤檔。

今年的暑期檔本來有許多頗具看頭的國產電影,比如《八佰》、《少年的你》撤檔後,改名後《小小的願望》也沒能逃過撤檔的命運。

這些電影的撤檔一方面讓電影市場處於空窗期,給《哪吒》聚焦目光和票房爆發提供“天時”。另一方面《哪吒》的直接競爭對手《銀河補習班》上映之後又反響平平,為前者提供了“地利”優勢。最後是“人和”,無片可看的觀眾無論是情緒還是錢包上都壓抑了很久在遇上《哪吒》後直接引爆,為電影不斷充當“自來水”、貢獻票房。

不僅是前期種子選手撤檔了,《哪吒》強大的勢頭也讓不少後來電影選擇撤檔、避其鋒芒。後期缺少票房分流,使得《哪吒》能夠上映後保持著強勁的票房吸引力,再一次助推了票房連連破紀錄。

如今,邁過30億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還在不斷創造奇蹟,希望它能給更多國漫帶來信心,讓我們的國漫綻放更美的精彩。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五

久仰大名,上映一個月後終於有空一個人去瞻仰。周一下午六點半的場,做了八九個人,我獨占一排,邊吃餌塊邊期待。

先說好的吧,相比白蛇緣起,情節方面流暢了很多,雖偶有唐突,但沒發現什麼致命的漏洞。3d畫面不錯,沒有太刺激的場面,但整體效果均勻,最燃的是哪吒托住下落的大冰塊喊出核心台詞時,我的心,被注入了一股力量——我命由我不由天!

五分,給片子的鼓勵,至少我真的看到了國漫在進步。最不喜歡的還是配音,尤其哪吒媽媽的,聲音僵硬沒感情,台詞語氣都出戲。而那些作為笑料的梗,也有些尷尬,讓我一邊笑一邊皺眉。劇情方面希望再多些鋪墊和情緒的醞釀,逐步催化,最後達到那一個點時再突然釋放,給觀眾的衝擊會更大吧。

喜歡的幾句台詞:

1.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動。

2.若命運不公,便和它奮鬥到底。

3.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是誰只有我自己說了算。

4.別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

………………………………手動分割…………………………

人物形象的打造:

哪吒——取材於耳熟能詳的傳統人物,卻又以顛覆傳統形象為立足點,出生時結局便被注定,中間要講的就是他怎樣扭轉乾坤。可三年太短,普通人三歲才上幼稚園,他卻已經迎來生命的終結。三年里的大多數時間都是被關在屋裡,偶爾跑出來嚇嚇村民,找點存在感。

故事的核心是偏見的產生和偏見被打破,但整體看下來,缺少一點滋味,沒能看到哪吒為打破偏見所做的努力,沒能看到哪吒成功時村民主觀意識的改變。儘管有最後那一跪,但他們跪的是誰,因何而跪,有些唐突。

這場災難,本就因哪吒而起,又因哪吒而平,或許只是對這一次哪吒救村的感謝,可以後呢,他們對哪吒的偏見仍然存在。甚至還會有人抱怨,如果沒有哪吒,村莊不會毀,村民不會死傷,一切,都是因為哪吒而起。妖,注定是妖。

所以,如果是我來寫,我會用五分之一的篇幅交代哪吒的身世和所受的偏見,鋪墊全劇的基調和引發觀眾的同情心理;用五分之三的篇幅來講述年幼的哪吒為打破偏見和改寫命運所做出的努力;最後再用五分之一的篇幅將故事推向最後的高潮,也就是終局之戰,一戰定輸贏,一戰論成敗。

贏了,體現全劇的中心思想——我命由我不由天,通過重重困難,哪吒終於修成正果,村民歷經世事,親眼見證他付出的努力和代價,最終順理成章的消除人們對哪吒的偏見。要是輸了,也能表現主角不懼命運,敢於鬥爭的精神。

敖丙——出生在羅馬的孩子,靈珠轉世,自帶光環,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作者給他的任務是拯救家族,改變整個家族的宿命。相比哪吒改變自己的宿命來說,敖丙的任務更艱巨,他擔負的是全族的希望,這同樣是他從出生就沒法選擇的宿命。

可原本只需要殺四個人就能解決的事情演變成了需要殺一個村,只是因為他做出選擇時的“不慎”。當申公豹稍微提醒他一下,他馬上由不忍殺一人轉變為狠心殺一村,這個轉變猝不及防。難道他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責任是什麼?難道他不明白他身上的萬鱗甲意味著什麼?所以,這裡仍有改進的餘地。

當然,他在最主要的作用,或許是作為哪吒的對立面而存在,負責成為哪吒唯一的朋友,負責與哪吒的打鬥場面,最後與哪吒一起對抗他們的宿命?

李靖——讓我稍微驚喜的角色,以往哪吒父親的形象都是以大局為重,可以為了沒有血緣關係的村民而大義滅親,讓自己的親生兒子只剩削肉還目的選擇。他迂腐而又盡忠職守,對得起全天下唯獨對不起自己的妻兒。這樣偉大的人物離我的生活太遠。

而這次劇中的父親,有膽識有擔當,默默地幫兒子尋找打破宿命的方式,默默地選擇用自己的命換兒子的命。哪吒,是仙是魔,是妖是怪,首先是與他血脈相連的兒子。

世上不乏偉大之人,但這樣的親情,更符合人之常情,更能拉近與觀眾的距離。畢竟,《哪吒》的定位是動漫不是偉人傳,它的客群也主要是青少年群體。

最後,特效方面還是滿意的,希望配音和劇本方面再努力努力。記得看《靈契》時,日語版的精彩絕倫,國語版的……檔次瞬間降了幾個維度。

最後的最後,希望國漫越來越好!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六

《哪吒》火了,不是蓋的?

靠譜君必須為之喊單,來🦆,快活啊,反正是,好玩時光!

1

原始天尊是夠閒得蛋疼,非得把一個整體先天神珠的煉成了靈珠和魔珠。

靈珠先天正大光明,魔珠的天生就是準備被雷劈的。

靈珠性本善,魔珠性本惡。

就像,學校里的班主任,非得把班裡的學生打上“好生”、“差生”的標籤。

如果原始天尊見到如來,就要好好握握手。

你如來玩的是悟空,本天尊搞的哪吒。

孫猴子修行佛法,把一身惡念凝聚成了六耳獼猴。

本天尊直接煉化善惡,把靈珠轉世,把魔珠用天雷擊毀。

哈哈哈哈,還是我道家勝佛門一籌。

原始天尊高興得太早了,因為他有一個豬一樣的隊友愛徒,太乙真人。

太乙真人豬頭照

2

太乙真人一口流利的川普,很得原始天尊的器重,馬上就要入選十二大金仙。

這就和如來指定自己弟子金蟬子轉世取經一樣。

這都是仙界“規矩”。

申公豹對這些“規矩”很是不忿!

為什麼不是我,我差哪了,難道是魔獸妖族出身就受此不公嗎?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人是人他媽生的,妖是妖他媽生的,只要你有一顆善良的心就不再是妖,是人妖。

《大話西遊》妖是妖他媽的

臥槽,還TMD人妖,永無翻身之日了!

哪裡有不平,哪裡就有反抗。

申公豹出手了!

在迷糊太乙和“搞事情”申公豹的“密切配合”下,魔珠轉生給了前途一片光明的正派培養對象-李靖,把靈珠轉生給了不受待見的魔獸龍族。

3

於是,善良的李靖夫婦家出了一個性本惡的魔童-哪吒。

陰暗不滿的魔獸龍族打造出一個性本善的靈童-敖丙。

哪吒出身名門,是官二代,惡名昭彰卻可以招搖過市,陳塘關的百姓都唯恐避之不及。

敖丙出身妖族,是妖二代,一直扶危濟困、行俠仗義,卻不得不偷偷摸摸,怕人發現自己魔獸的身份。

哪吒和敖丙,都在善惡邊緣接受著煎熬

哪吒和敖丙,都在善惡邊緣接受著煎熬。

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善者越善、惡者越惡的循環,這是馬太效應、蒙哥馬利翁效應。(注意啦,又是系統思維!)

哪吒在惡者越惡的惡性循環中被爸爸、媽媽、師傅太乙的愛數度拉回。

敖丙本可以走上善者越善的良性循環,卻始終籠罩在魔獸不忿的陰影下、師傅申公豹的陰謀中。

哪吒和敖丙成為了好朋友、又成了戰場上的對手。

世人誤解,自己來扛!

善惡糾纏,靈魔本為一體。

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也是敖丙的命。

話說,這個平行宇宙的哪吒已經不是那個反叛傳統封建舊勢力家庭、被逼“割肉還父、割骨還母”的革命小將,也不用回到太乙真人的蓮花熔爐里再造。

《哪吒鬧海》中和家人決裂的哪吒

這個哪吒自帶先天魔性,不認命、夠張狂、真倔強!

就如,黑色的閃電,高傲地飛翔!

原始天尊情不自禁打了一個噴嚏,手中的封神榜差點掉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