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時刻》觀後感精彩影評5篇_開國大典觀後感

《決勝時刻》講述的是1949年,黨中央領導人進駐北京香山,在國共和談破裂的千鈞一髮之際,全力籌劃建立新中國。希望以下觀後感對您有所幫助!

《決勝時刻》觀後感一

主鏇律影片的水準如今可以差到何種程度,《決勝時刻》無疑是個鮮明的例證了,尤其是跟題材比較類似的《開國大典》和《建國大業》相對比,更是能夠讓人看到水準上的巨大落差了!

從本質上說,《決勝時刻》根本就不像一部電影,仿佛是根據各方要求的“必備元素”組合在一起的大雜燴!

政治大戲一定要有吧?那就拍一拍渡江戰役前的國共北平和談;戰爭戲得有吧?那就拍一拍渡江戰役,甭管拍得是否毫無創意;反對帝國主義揚我民族志氣得有吧?那就把我軍長江炮擊英艦紫石英號拍一拍;描寫我黨如何會團結、國民黨如何不團結得有吧?那就把在主鏇律電影中出現過好多次的各民主黨派在北京迎接毛主席的場面再拍一拍,把蔣介石和李宗仁的權力矛盾再講一講。

政治戲和戰爭戲都有了,但不能端著主鏇律影片的架子,還得鮮活接地氣不是?那就讓毛主席在家逗逗女兒逮個鳥,外出聽個戲、吃個飯,吃飯完一摸兜發現沒錢!還有毛主席給警衛員噹噹紅娘,給人家支招兒追妹子。不僅要表現偉人,小人物也要表現啊,那就讓毛主席的小警衛員回家參加渡江戰役,然後把紅旗插上敵人的陣地,人死旗不倒!

主鏇律影片也要加強商業元素,讓觀眾喜聞樂見嘛,那就像《建國大業》那樣找明星來主演+客串,帥哥小鮮肉都安排上,讓帥哥黃景瑜演毛澤東的警衛員,讓他一出場就把女觀眾帥到尖叫,再讓他跟王麗坤扮演的電台播音員組個帥哥美女CP。觀眾不是愛看諜戰嗎?諜戰戲也加上加上,營造一下開國大典前北平諜戰危機四伏的氛圍!

看了上面這些描述,想必大家也看出來,本片想要的東西太多,但這么多東西放在一起亂燉,導演根本hold不住啊,結果整部影片只能亂成一鍋粥,成為讓人倍感無聊、難以下咽的大雜燴!

舉幾個例子大家就能明白本片散亂無章的程度了,影片開頭花了不少篇幅來展現國共北平和談的內容,但談著談著這條線就斷了,就開始講別的戲,直到臨近結尾又把和談戲給撿回來了。諜戰戲也是支離破碎,架勢搞得挺大,結果啥看點都沒有,特務都到毛主席香山別墅附近踩點了,影片中軍統特務頭子毛人鳳都來北平親自策划行動了,讓人以為接下來會上演多么精彩的諜戰戲呢,結果後面根本沒有驚險曲折、緊張刺激的諜戰情節,我軍輕輕鬆鬆地就將敵特一網打盡了,看完讓人發現,諜戰戲只是毫無用處的鋪墊了一些小細節,主線情節根本毫無發揮。在參加政治協商會議的代表屋裡搜出了炸彈和手槍,也沒了下文,讓人嚴重懷疑是不是諜戰戲被大量刪減了!

對了,這么一鍋“大雜燴”該起個啥片名好呢?內容已經如此亂了,那片名一定要起得響亮點才好唬人啊,就叫“決勝時刻”好了,反正看完估計也沒人能說出影片中的“決勝時刻”在哪兒,呵呵!

導演黃建新這些年少當導演多乾監製,監製過的《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等不少片子還都挺靠譜的嘛,自己掛名導演的兩部主鏇律大作《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也都水準基本過硬,幹嘛非得當導演淌《決勝時刻》這趟渾水呢?整部影片完全就是沒有規劃好就倉促上馬的樣子,黃建新導演生涯的晚節不保啊!

《決勝時刻》觀後感二

值得去看一下,比較中肯,沒有無腦諷刺一方攀高另一方。故事看起來很散,但每一段劇情都在暗示為什麼8大條約是基本底線,為什麼需要渡江戰役。只不過節奏很想電視劇有些地方銜接不是很好。劇情很克制很不像其他主鏇律電影一樣,把某些元素捧的很高,而是很細微,悄悄地容咱在劇情里。所以看完沒有感覺很紅,只是在客觀敘事歷史(有些小改動大家懂的手動滑稽)

裡面有個人鏡頭和八佰很像,但是效果真的天差地別。看完我明白八佰我什麼會推遲檔期

《決勝時刻》觀後感三

沒有人願意挑這種正能量紅色歷史影片的毛病。

以下僅僅是個人的建議。

主席的湖南湘潭口音,在中華兒女的每一個人二中都是刻入人心的,最近幾年的片子,毛主席都是一口標準不過,膛音渾厚的國語,說實在的,僅個人而言,外表神似、神態神似、舉止神似,可一張嘴,就破了功了,我想00後10後的新人,可能都不知道主席說話的口音到底是什麼樣的,所以減一分。

不得不說唐老師演繹的毛主席是真的英偉神武,但是我很想看到的是,但是最想看到的講話是一口湖南口音領袖,這些片子把主席都改成國語了,說實在的有點跳戲,建國大業里,張國立老師飾演的蔣光頭說的一口浙江音很是入目,個人覺得無論在怎么演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這股鄉音一口不太標準的國語是難以忘懷的

《決勝時刻》觀後感四

剛看到電影的訊息,我就知道我要去看

看電影的時候,我過於情緒化,幾次留下淚水。帶著情緒來寫影評著實不好,但是情緒又催動我寫下這篇影評。主觀之處,各位見諒

第一個鏡頭:炮擊紫石英號

1840年,英國憑几座大炮就打開中國國門的時代已經過去了;1949年,面對紫石英號的挑釁。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回答只有兩個字,開炮!

國民黨寄希望於英美兩國所謂的介入是徒勞的,自己不行,何望別人?

第二個鏡頭:田二橋犧牲

我們的中國怎么來的?無數百姓的鮮血換來的,以土地為紐帶,以共同利益為根本,全中國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向著xx,向著不民主不自由以最壯烈的犧牲向前進!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關於戰鬥精神,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武器裝備存在代差,仗就很難打了。就如同英軍和清軍精銳增格林沁鐵騎之間單方面的屠殺一樣。但是在一定物質基礎之上,在每一場戰鬥中,都如同克勞塞維茨對“精神要素”放在第一位的看重一樣。任何戰鬥的勝利,都需要精神的不屈服!

第三個鏡頭:開國大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這不是袁世凱的抵制,也不是蔣介石的總統制,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站起來了,大多數人民在共產黨的帶領下結束了被壓迫的歷史,不斷的在新時代享受著發達的物質生活。現代的我們不再用為被壓迫而焦慮,不再為國家的命運而掀起一場場運動。我們在較大的自由空間之內,選擇我們的生活,為自己的生活而煩惱,為自己的發展而煩惱,什麼是站起來,這就是站起來!

影片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時間跨度大,描述事情多,故事主線散,分鏡頭多。像一部電影與紀錄片之間的混合體。

《決勝時刻》觀後感五

我就想問一句,導演,當孩子們看著你這個電影,他們能感受到建國來之不易,和平來之不易嗎?

導演功課完全不足,從時代特點的考究,到劇情上我黨創建工業的緊要關頭的謀略,完全不行,還是有現代電影跑不掉的俗套愛情影子,我真是呵呵了。

時代特點考究:

毛主席不會講國語,你說為了觀眾能聽懂, 行,我認了。那貫穿全劇的全城的排場,這是一個飽受戰爭之苦的國家嗎?不說斷壁殘垣也得是百廢待興吧。服化道完全照著想像來,不考究歷史就算了,開國大典的視頻總看過吧,那視頻里的人生活水平照電影還得差一大截。

劇情bug:

真的是無力吐槽,解放前夕勝利在望,緊要關頭,毛主席和蔣介石的過招就像過家家,不痛不癢。毛主席抽菸抓鳥保媒拉縴跟護衛兵聯絡聯絡感情🤷♀️,然後就建國了?!我知道導演想用細節呈現毛主席的立體形象,關鍵是您忘了沒呈現偉人的智慧與謀略,全程不乾正事兒,進北京了,談判見見代表,開開綱領會,然後就建國了?要是真這么容易,主席你來當好不好啊!渡江戰役的緊迫,與國民政府鬥智鬥勇分寸拿捏,啥都沒有,你也不知道英國艦為啥就輕舉妄動了,你也不知道蔣介石在想啥顧慮啥,你也不知道咋的忽然就開始大場面戰爭了,反正我黨要過江統一全中國,都別廢話!!!

還有那個保衛科科長陳有富,要是就這點本事,保衛科交給他就是把毛主席送蔣介石啊。完全沒有博弈,沒有智商,潛伏成平民,還沒了解敵方呢,被敵方間諜摸個底兒透。毛主席所住別墅保衛兵被殺,你也不知道那倆人咋靠近的,咋殺的,你也不知道這事最後咋破的案,反正有倆人喬裝成村民上山然後保衛兵就死了。至於怎么死的怎么破案,那不重要。街道潛伏那么久對市井生活一無所知,付個小攤錢您都跟不認識錢似的,還得掌柜的自己拿,而且掌柜的還真大方,上來就不要錢了,咋的,家裡有礦出來乾買賣就圖個廣結善緣唄。

還有陳有富的愛情,那個時代人人都方方正正(這是個感覺詞),強行加愛情戲可以接受,但是一個恨不能結婚了夫妻雙方還以同志互稱的年代,你倆談現代戀愛是不是有點不合適?毛主席喜歡八卦強行給你保媒拉縴談也就算了,你還扭扭捏捏各種規矩,守規矩又沒原則,假裝堅持一下您就服從了。我emmmmmmm哎

還有那個保衛科的小田(好像叫這名),他家地主階層啊,回家後那環境那生活都挺好啊,你也整不明白咋一家三口突然就全去渡江戰役了,你也整不明白戰爭咋就忽然而至了。戰爭場面不到五分鐘,敵人就豆腐渣一樣燒把火就輸了,唯獨我們可憐的小田犧牲了,還特么是在大家捨生忘死衝鋒時他要插個紅旗,哥,你說你冤不冤!!!

兩小時生搬硬湊,沒有緊張情緒,沒有謀略,沒有那個時代人的精神面貌,沒有時代特點,沒有節奏和劇情可言,唯一可取的是毛主席還是挺像的~一部套著解放全中國的外衣的現代片,沒想到這種題材上導演講故事能力依然毫無提升。我知道你想拍出至暗時刻,可是你拍的,不好意思,是觀眾的無聊2小時!看完真想說,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