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5篇範文_觀看《一生只為一事來》有感

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已經於9月9日在全國正式上映。這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第35個教師節的獻禮片,其觀後感怎么寫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五篇《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來參閱。

《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

看《一生只為一事來》的時候,竟然掉了眼淚。我自己也有點意外,半輩子電影看下來,我早就是一個心腸冷酷的專業觀眾。類似《唐山大地震》《山楂樹之戀》這種,電影內外,全中國大概流了有五噸眼淚,我也就是聽別人哭哭。

而《一生只為一事來》這樣的電影,老實說,也不是我的菜。因為我不喜歡煽情,不喜歡勵志主題,而要在影像的意義上去挑剔這部電影,更太容易。比如,整部電影的年代感單薄,年代符號也簡易,劇情設定和起承轉合基本套路,主要演員的聲口和表情也相當城市。

但是,我幾乎是輕易地被這個題材拿住,因為,這些年的中國教師太缺乏影像表現。自《陽光燦爛的日子》後,中國教師的形象基本就被馮小剛給遮蔽了。雖然,馮小剛演的這個胡老師絕對是他個人表演史上的最佳,形神兼備地表現了教師行業的難堪開端,之後的教師影像,基本就在胡老師的光圈裡搖擺,傳達一種溫和的無能,色厲且內荏,以及猥瑣的體面。 而隨著這些年教育被各種蠶食,影像中的教師或者成了“瘋狂老師”“麻辣老師”,或者就成了“恐怖老師”“人偶老師”。

我們幾乎忘記了,少年時代,我們遇到的老師曾經多么親切,他們曾經就是我們的左鄰右舍,我們的父親母親。這就是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的意義,編導用相當樸素的鏡頭帶我們回到過去,重新把我們童年時代的老師還給我們。

電影開頭恰好是我們20世紀70年代初出生的人上國小的年代,背著行李的支月英從城市來到大山,我想到了我自己的國小語文老師金感芳。她在和支月英一模一樣的年紀成了我們的班主任,而少年時代的喜歡,常常就用惡作劇的方式表達,雖然我們沒有像電影中的小男主一樣給老師吃巴豆來逼她離開,但我們也把自己最喜歡的老師氣得眼睛出血。

老師眼睛出血住院,跟電影中的孩子一樣,大家突然意識到了老師的珍貴。我們把兩分五分零用錢拼湊一起,給老師買了四個雞蛋,一路像捧著玉璽一樣護送到醫院。可惜醫院不讓我們一群人進去,我們就爬牆,跌碎了兩個雞蛋,當時的心痛到現在還歷歷鮮明。看《一生只為一事來》的時候,因此就一直交織著我們自己的記憶,到後來,你就完全不覺得它是一部電影,雖然有那么一個時刻,比如支老師和學生如意一起睡在黑暗的學校宿舍時,電影給了一盆紫色花兩秒鐘的鏡頭,當時我想到了《晚春》中被原節子凝視過的花瓶,導演可能並不知道或記得小津有過這樣一個鏡頭,但是,《一生只為一事來》中三次出現的花鏡頭,讓人覺得,在電影的意義上,最樸素的表達就是最高級表達。

當然,《一生》還遠沒有那么高級,編導的手法幾乎老梗,支老師的每一次困難,都表現為跌倒和爬起,矛盾和矛盾的解決,也都是橋段。好在,江西大山裡的風景是樸素的,千年月色是樸素的,溪水是樸素的,導演也難得地沒有把這部電影做成江西風光片,樸素的天地,才釀造真正的日子。也是在那樣的歲月里,我們和老師一起經歷風霜,共同成長。

電影結尾,有一個很不起眼的細節,成了大老闆的小男主把過去同學召集一起坐在教室里,給支老師一個意外。日子過得最辛苦的如意,一直輾轉各個工地謀生,帶了老師寫給她的一疊信來,說,老師,這輩子能遇到你,就一點都不遺憾了。這個演員不漂亮,但是特別情真意切。想起我們國小三十年聚會,每個同學,看見過去的老師都哭成一團。 因此,《一生只為一事來》最好的地方就是,全片沒有去表現支月英的學生多么有成就,也沒有去強力表現支月英的付出多么感天動地。

這部電影終極要講的是,所謂教師,就是那個在幾十年歲月里,種樹成林的人。對一個民族的情感呵護,才是教師最深沉的付出。黑澤明的《裊裊夕陽情》里,老師和過去學生聚會,大家各自耍寶,看上去情商不太高的學生表演報站名,他一直站在那裡報,特別呆萌的樣子,時間久了,就有一種感動,最好的師生關係就是這樣的吧,面對老師,每個人都重新獲得回到童年的能力。而一個民族的童年能有多長,就看這個國家的支月英有多少。

《一生只為一事來》電影觀後感

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已經於9月9日在全國正式上映。這部由張亞海導演, 穆婷婷、 譚凱、 鞏漢林、 王姬主演的電影,根據“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支月英老師的真實故事改編而來,以商人董大山的視角展開,講述了支月英老師駐守大山38年、為鄉村教育奉獻一生的感人故事。

電影 《一生只為一事來》從支月英的19歲,一直講到了50多歲,幾乎概括了支月英整個教師職業生涯。電影以商人董大山的回憶為線索,回憶了支月英在19歲這個本是迷茫躁動的年紀,卻懷揣理想,駐紮大山,開展教育工作。

在她的教育生涯剛剛開始的時候,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但是都憑藉自己頑強的毅力和智慧克服了。 也許一般觀眾會認為支月英一定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才能克服那么多的難關,教育出一批批有出息的孩子。但是事實反而正好相反,支月英在一開始就被別人說“傻”,但是她說:“山里需要我這樣的‘傻子’”。

任何事情能堅持做38年,絕對不止是聰明這么簡單,如果不是懷著一顆善良博愛的心,擁有著頑強的意志,是絕對堅持不下來的。支月英用現實行動踐行了一個“一生只為一事來”的偉大壯舉。

電影引發了無數觀眾、網友對“老師”的懷念,在眾多的懷念和話題聲中,我們發現很多人都和老師之間發生過很多感動的故事,老師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啟蒙作用,每個人的性格養成、品格塑造都和老師脫不開關係。時光如白駒過隙,若干年後,我們也許懷念的不僅僅是當年的老師和同學,更是懷念那曾經的難忘時光。

在“新中國第35個教師節”來臨之際,《一生只為一事來》作為一件珍貴的禮物送給全天下的教育工作者、全天下的老師是再合適不過了。

《一生只為一事來》觀看心得

為慶祝新中國七十華誕,弘揚新時代尊師風尚,在我國第35個教師節來臨之際,9月9日下午,九江國小組織全體老師到影院集中觀影《一生只為一事來》。

影片《一生只為一事來》以我省“全國模範教師”“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20xx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女教師支月英為原型創作拍攝。

支月英在偏遠山村的講台旁堅守39年,從“支姐姐”變成了“支媽媽”,從“支媽媽”變成“支奶奶”,為大山深處的孩子帶去充滿希望的童年。

為慶祝我國第35個教師節,九江國小印發了《關於做好慶祝20xx年教師節的活動方案》,將觀影《一生只為一事來》等教師題材影片納入慶祝系列活動中進行師德教育,作為主題教育的一堂生動的“電影黨課”。

此生為師,終生無悔。這次觀影活動,對這次全體觀影人員來說是一次精神的洗禮、靈魂的升華。大家表示,要牢牢把握“四有”好老師的要求,向先進模範學習,主動對標對表,悟初心、守初心、踐初心,擇一事終一生,不為繁華。用實際行動寫好教育奮進之筆。

《一生只為一事來》觀看影評

近日,以奉新縣鄉村優秀教師支月英為原型拍攝的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在南昌舉行首映禮。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總督學曹伴好出席並講話。

曹伴好在講話中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向影片出品單位、全體主創人員及工作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熱烈的祝賀!他指出,支月英老師近40年如一日紮根山區,為點亮大山里孩子的希望,恪守初心、執著堅守、無私奉獻,先後獲得“全國模範教師”“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20xx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等稱號。

支老師的事跡感動著全國人民,以她為原型拍攝的電影一定會成為“以電影形式講述師德好故事”的成功典範。

曹伴好希望全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充分認識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的重要教育意義,將其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一堂生動的“電影黨課”,納入高雅藝術進校園、慶祝第35個教師節和“開學第一課”的活動內容,認真組織好觀影工作,引導教育系統廣大師生和黨員幹部向身邊典型學習,弘揚高尚師德和優秀品質。

曹伴好同時指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將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來抓、擺在突出位置,堅持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標準,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曹伴好希望社會各界一如既往地支持教育、關心教師,歡迎更多的新聞媒體和傳媒公司開展教師題材作品立項,推出一批讓人喜聞樂見、能夠產生廣泛影響、展現教師時代風貌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發掘江西師德典型、講好江西師德故事、形成強大的正能量。

首映禮上,導演張亞海和演員穆婷婷、徐梓涵等一起,與大家分享了影片拍攝過程中的故事和感受。

據了解,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由教育部教師工作司指導,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宜春市委宣傳部,奉新縣委縣政府等單位聯合拍攝,是我省第一部以教師為原型創作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支月英老師堅守大山40年,為鄉村教育奉獻一生的感人故事。該片於20xx年10月在奉新縣開機、11月在南昌殺青,並將於本月9日在全國上映。

《一生只為一事來》觀看體會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第35個教師節,充分發揮教育系統先進師德典型的教育示範作用,9月4日中午,教育部直屬機關組織近500名黨員幹部,在機關禮堂觀看了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孫堯全程觀看影片。

這部影片由教育部教師工作司指導拍攝,講述了曾獲“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模範教師”、央視“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的鄉村教師支月英的真實故事。支月英在偏遠山村的講台旁堅守39年,從“支姐姐”變成了“支媽媽”,從“支媽媽”變成“支奶奶”,為大山深處的孩子帶去充滿希望的童年。

細膩的場景刻畫、真摯的師生情感打動了觀影的每一位黨員幹部。大家紛紛表示這部電影堪稱中國版的《鄉村女教師》,為支月英堅守大山,放棄優越生活的奉獻精神深深感動,不少人留下熱淚。

做一棵大樹,守望一片遠山,時至今日,支月英還在以最樸素的信念堅守著教育初心與大山的希望。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一項內容,本次觀影活動讓教育部機關黨員幹部受到一次靈魂的洗禮。大家表示,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向先進模範學習,主動對標對表,切實查找問題、短板和不足,悟初心、守初心、踐初心,擔教育使命,學榜樣前行,用實際行動寫好教育奮進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