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師影觀後感範文5篇

《一代宗師》有這樣一句台詞千拳歸一路,此話深得我心。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一代宗師影觀後感

周五一個人看了一代宗師,對的,一個人的周末,看電影,我覺得這種格調比較適合看王家衛的電影。看電影前一個發小說:網上說這部電影文藝青年看哭了,普通青年看睡著了。我喜愛有爭議的東西,就像矛盾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

這是一部向中華武術致敬的文藝片,傳承了王氏電影一貫的風格,在內地上映是它最大的喜劇也是最大的杯具。這是我對這部片子的總體評價,為什麼會這么說,稍後我會說明。

首先要談的是立意,這部片子沒有大談宗師是如何成為宗師的,正因宗師成為宗師的套路都差不多,這部片子主要寫的是宗師成名之前。要成為宗師,首先是要有過人的想法,志存高遠方得始終。而宗師並非神話,那裡的宗師是個人失敗過,也遇到過生活的問題,也有感情。這比葉問那種純粹的武打片,至少在我看來,要好許多。談到葉問,就不能不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一代宗師到底是誰?葉問肯定是,這是最明面上的解釋,葉問是一條主線,他帶著我們經歷了那個時代,把所有的情節串了起來,這是第一層的含義。第二層是什麼?第二層是宗師一代,無論是宮家老爺子,還是其他宗派的掌門,他們都是宗師,信奉者統一的武道,都是那個時代傳承者。第三層是什麼?還是一代宗師,這個重點在一代上,僅僅也就是那一代了,一代之後,再無宗師,這是那個時代的選取。

說到時代,就不能不說宗師出現的環境,環境是什麼?就是江湖。那裡面至少有三個江湖,民國時期的沒落江湖,抗戰時期的風雨江湖,香港的末路江湖。民國時期的江湖是沒落的,那廣闊自由的天地已經僅僅局限在了金樓里,對那時的大俠來說,這樣的江湖本就是一種悲哀。於是他們放眼整個武林,無論是北拳南傳還是南拳北傳都是為了讓中華武術在槍炮橫行的時代傳承下去。但那個時代的江湖人保留著最原始的道義,金樓搭手前的前輩們指導,便是最好的武道。抗戰時期的江湖是風雨飄搖的,宗師們受到了極大的打擊,肅殺之後,儘是凋零,但這個時代雖然江湖形毀,但是江湖的精神還在維繫,因此導演並沒有在此浪費過多的筆墨,而是把這個時代的特寫留到了十年後。十年後的江湖在香港,是末路江湖。這個江湖只停留在一個個的招牌中,江湖規矩、師脈傳承均以崩塌,就連江湖人也開始了改變。一線天開了理髮店,小瀋陽來收保護費,之後改成了拜師。很多人覺得這段是剩餘的,在我看來這段並不剩餘,至少這是王家衛所無法迴避的,讀懂這個情節也就讀懂了香港的兩大組織武師和黑幫。那裡面似乎少了一個時代,沒錯,解放戰爭時期的江湖。影片中明明白白提到過解放戰爭時期,為何沒有?我覺得很可能是被審核掉了,以至於一線天

的出現那么突兀,好像沒有任何緣由就出現了,我更期盼4個小時完整版的一代宗師。

接下來說規矩,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規矩,江湖在,是正因規矩在。宮老先生金盆洗手找人搭手是規矩;許了人的姑娘不能代表宮家是規矩;奉了道不結婚不留後不傳藝是規矩,點顆煙務必抽也是規矩。在這天大多數國人看來,這些個規矩有點怪,這便是這部片子在大陸上映最大的悲哀,你跟一群不信道的人談武道,能獲得什麼呢?有人說趙本山的出場是剩餘的,我只能說他們真心沒看懂,他象徵著規矩本身,他跟宮老先生一明一暗是正因門派的規矩,他對葉問說:六十四手你一手也見不著。這也是正因規矩,但他,也有他的無奈,最後的點菸是規矩最後的守護者一點點的尊嚴,是那個時代下為數不多的還在堅持的宗師。你不能說他錯,也不能說其他人錯了,正因那個時代是末路江湖,是規矩崩塌,是重新整合的時代。

再來談談情,夜裡藏花一度,夢裡踏雪幾回?宗師們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情感,這一段三角戀中,其實包含著相濡以沫和相忘於江湖的兩種情感。宮二是個信奉規矩的人,而葉問是個守規矩的人,這就注定了葉問看了半生看不懂宮二。這段糾結的相忘江湖啊,宮二問:十年前的夜裡你為什麼不來?我替她說下去:你是我爹南方隱退的搭手,由你來報仇也許更適宜,若你真的來了,也許,我此刻已經委身於你。宮二信奉著規矩,一輩子守著她的承諾,他呢?他是愛她的,不然不會保留了那顆扣子那么久,但葉問是個守規矩的人,守規矩的人注定不會出現,十年前他錯過了她,十年後,他已經開始擯棄了規矩,卻離那個信奉規矩的她越來越遠。而她,我想也並非完全是正因規矩,在那次決鬥後,她受的重傷就應是留下後遺症,以至於她最終選取了放下。也許一個轉身,便能成就一段完美,然後終究,我們都沒能等到那一剎那。在糾結的一生中,另一個相濡以沫的人,也走到了人生的終點。

最後說說招式,這是我最想看明白的地方,我覺得王家衛就應在招式上下了很多功夫,這些招式如果是練武的行家來看也許更能看出門道來,可惜,我沒練過武,如果某人能夠把影片中所有的招式寫出來並解釋其中的精髓,我想,我們也許能挖掘出更多的東西來。可惜,我們只能看看那些招式,覺得很熱鬧而已。然後導演似乎並不死心,他點明了老猿掛印這一招,做了特寫期盼引發更多的明白。因此我說,這是一部向中華武術致敬的文藝片,不僅僅在情節上,在招式上也下足了功夫,力求留下每一門派的東西,因此影片裡的打戲部分很精彩,可惜終究是沒有那么深的底蘊,算是一點遺憾吧。

一代宗師影觀後感

王家衛還是那個王家衛,武林卻不太像過去的那個武林。我原本也不是想著看傳奇去的,我深知,無論他的浪漫放到哪個故事裡,最終講的都是他那固執濫情卻又讓人無法抗拒的愛之殤。小弟這天總結下一代宗師觀後感,留個紀念。

但是隨著王家衛自己也在不斷積澱,他的人生感悟以及對電影創作的訴求,已不會完全如原來那般私人情緒化,他勢必要在精神層面上轉向更高的領域。武林,成全了王家衛的這種訴求,王家衛也用這部電影鞏固了武林在電影美學中的地位。體此刻他電影裡的,便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從頭到位,王家衛都把影像處理得很暗,超多暗色塊兒填充在畫面里,虛焦重影,這是他喜愛的一貫風格,再加上他摯愛的流淌著情傷與變遷感的音樂,都是他以往作品氣質的延續,進而造就了這部辨識度極高的王家衛作品。

王家衛用整部電影成全了一個“韻”字,也證明自己是這個時代里的毫無疑問的電影大師。

宮二這個主角太適合章子怡了,她仿佛是《臥虎藏龍》里的玉嬌龍跟《2046》里的百靈,混合蛻變以後的女生!章子怡這次的綻放,是主角給她的,也是她“自己找回來的”。

葉問與宮二過招的那段動作戲,流暢又富有美感,兩個人的情愫在切磋間的來往交流,也透過鏡頭語言表達的清楚明白。王家衛在這部作品裡,的確變得接地氣了一些。

梁朝偉的表演完整、穩當。本山跟小瀋陽我都能夠理解。但是《鄉村感情》的趙玉田竟然也出來了,而且還有一大段台詞,沒看過這劇還好,對這劇很是熟悉的我,在那一段徹底出戲了……

還有就是來無影去無蹤的張震,幾場戲,冷峻,莫名,乾淨利落。在這個人物身上,王家衛有意的留白,這也是他的癖好。他電影裡總要有一個讓人思考其存在的用意的主角,他的電影也需要這樣的主角來增加電影本身不確定性的感覺。

毫無疑問,宮二是所有人物中最立體豐富的一個,葉問刻畫得反倒單薄,有點反客為主的意思,如果認為“一代宗師”意指葉問,或許不準確,王家衛只是假借了葉問的視角,見天地見眾生,見一個時代的氣度,見一個時代的俠風道骨。因此《一代宗師》,你見到的不是招,是意,王家衛並沒有濃墨重彩的渲染熱鬧的打鬥,而是更多的將視角聚焦在門派的師承關聯,武者的禮儀氣派上,因此功夫的一招一式,台詞的一言一句都深有講究,所謂外行拍熱鬧,內行拍門道,這點正是《一代宗師》與以往功夫片的最大不一樣。在影像的建構上,依舊延續了王家衛電影一貫精緻曖昧的視覺風格,每一幀畫面都能成其為一張獨立的攝影作品。慢鏡,窺視同樣沒少。人物塑造上比較遺憾的是張震和宋慧喬,宋的驚鴻一瞥如過眼雲煙;張模糊不明的人物交代,與劇情看似毫無瓜葛的突兀存在更是讓人大感意外。可能戲份被刪了很多,王家衛說之後會出四個多小時導演剪輯版的藍光版,但願會在此交代清楚。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說實話,這部戲我期盼已久——除了五年前的長江七號,。畢竟是第一次在影院看王家衛——之前10月份在北京百老匯舉辦的香港影展有《花樣年華》,我本來買了套票,但正因《花樣年華》是國語版,轉給別人了。

影片打得挺不賴,其實這片更適合叫《功夫》,不僅僅打,還有要領講解。道具場景做的好才重要。你看,別看就七八年功夫,這片渾身上下都透露著一股古董泛出的光澤。片裡的金樓,那一鏡一窗一閣子,都跟這片一樣,精緻。一看攝影就知道是王家衛的片,即使不是杜可風,也把墨鏡肆無忌憚的特寫、近景發揮得如夢似幻——老早之前說可能是李屏賓,之後又說是個白人,結尾字幕上寫著攝影指導果然是一串字幕。就是配樂梅林茂掉了份兒,一會兒是蜘蛛俠大破沙人,紐約重新和平;一會兒是美國往事可堪回首,人去樓空茶涼。哎,音樂出色的那幾段還是人家王家衛自己配的:一段歌劇,襯出宮二爺的洋底子;玫瑰玫瑰我愛你,張震在香港看來是如魚得水不愁吃穿了。

宋慧喬負責穿旗袍,好賴人家穿起來也標緻,看起來舒服;張智霖唱曲兒,貴氣,不知道還以為這個龍套是給張國榮留的呢。就說趙本山出來你笑沒笑,沒有,忍住了——到了香港,趙老師就原形畢露了,蓋不住大忽悠的氣質了。張震挺可惜的,被剪沒了都;小瀋陽竟然不是我所料的那個哭喪報仇的,好!特此提醒,各位敬請留意王家衛新片,《一線天與三江水》,主演張震,小瀋陽。

真讓那誰給說中了,半部武俠版的《花樣年華》。當章小姐一開口說“有句話從來沒給別人說過。。。”時,我還順口接了“如果多一張船票。。”呢。跟王導以前的電影一樣,不少聽上去不錯的台詞,關於感情的。

一代宗師影觀後感

王家衛的電影似乎是一面篩子,硬是要在滾滾人潮中,將面目模糊不清的人群分成兩種:文藝青年和普通青年。有段子云:文藝青年如痴如醉,普通青年昏昏欲睡。本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夠格稱為文藝青年,但是確實是一向都十分鐘愛王大師的電影,尤其是這部“一代宗師”,因此不揣淺陋,想為這部電影寫一寫影評。

大師的電影,表達上一貫含糊曖昧,但是又十分招惹話題,因此自然出現了許多以解讀大師電影為樂的影評家,那裡姑且稱之為“王學家”吧。猶記得有某位“王學家”以前下過十分精闢的論斷:王家衛的電影無非是四個字:二人世界。此語實在是深得我心。

那還是順著這個思路,先看裡面兩位主角的二人世界。葉問,佛山南海人,按照出場時(1936年)計算,年紀就應已經是43歲了;宮二,芳名若梅,芳齡不知幾許。但是在金樓中,她父親以前談到,20xx年前第一次到金樓時宮二小姐尚未出生,因此年齡肯定是小於20歲,那裡姑且算19歲好了。且讓本人先梳理一下兩人相識相交的脈絡,再細細剖析之。

第一幕:宮老爺子在南方的隱退儀式上與葉問搭手,輸了。宮二小姐要為父親討回面子,兩人約在金樓比武。高亢的歌劇中,二人默默對視。翻飛錯落的打鬥中,眼看宮二要失足墜下樓梯,葉問抓住了宮二的手臂,宮二借力躍起,坐於扶梯之上,卻將葉問一掌擊下。葉問立在樓梯上,木板裂掉了。正因有言在先:功夫是纖毫之爭,要真打壞東西,算你贏。因此這場比武就算是葉問輸了,宮二贏的微妙,葉問輸的優雅,二人相視一笑。

第二幕:一場風波化於無形,二人似乎是情愫已生。宮二回到了冰天雪地的東北,葉問則留在佛山,二人開始通信,相約一齊切磋武術。鏡頭裡(那裡參考3D電影版),宮二對著窗外漫天飛雪,若有所思,腦海里不斷閃回著當日金樓比武的畫面,又幻想著二人在漫天的飛雪中打鬥,甚至有跌落在葉問的懷抱中。而千里之外的葉問,拿著宮二的信箋,同樣是若有所思,後面又開始做大衣,與家人一齊照全家福。

第三幕:正因可怕的戰亂,二人終歸沒能在東北相見,再相見時,時刻已經過去了一十四年整,地點換到了彈丸之地的香港。此時宮老爺子已經離世,二人見面的第一個鏡頭即是一齊拜祭,然後便是一齊吃飯,飯席之中,葉問送了宮二一個紐扣,這個紐扣即是當年葉問為東北之行準備大衣的紐扣。離亂之中,大衣早就送進了當鋪換錢果腹,這顆扣子卻當成信物留了下來。宮二推說不收,最後還是收下了這顆紐扣。

第四幕:時刻又過去了2年,香港大南,二人在一齊聽戲,又有一番對白。從對白上看,就應是宮二約葉問出來。宮二吐露了心聲:我心裡以前有過你,但是也只能到喜愛為止了。此次見面,二人均感到極度傷感,宮二更是留下了幾行清淚。

第五幕:嚴格講,已經不是兩個人再有互動了,正因宮二已經去世了。宮二的老僕人福星按照她的遺願送來了一隻錦盒,裡面裝的是一把剪刀和宮二燒掉的髮絲。老僕人含淚說道:宮家沒人了,我把二小姐交給您了。

好吧,羅列完了,開始分析。金樓比武自不必說,宮二或有爭強之心,但是葉問卻絕無鬥狠之意,但是相讓卻讓的微妙,宮二贏了她要的宮家的面子,葉問輸的優雅,對此宮二自是心領神會。兩人開始尺素傳情,葉問寫到:葉底藏花一度,夢中踏雪幾回。那裡面又有講究,葉底藏花,按照金樓燈叔的說法:人家宮家六十四手千變萬化,一手葉底藏花更是防不慎防。這就應是六十四手中的一手絕招,但是漢語就是這么曖昧,似乎也能夠這樣明白,葉能夠明白成葉問,花,則能夠說是宮二,宮二芳名若梅,花即是梅花,葉底藏花的意思自不必說;夢中踏雪幾回,意思則更加直白,古人素有踏雪尋梅的雅趣,在那裡,踏雪當然是為了尋梅了,那么梅,不消說,肯定是指宮二了。這樣的含蓄表達宮二豈會不知,她的回信則充滿著期盼:一約既定,萬山無阻。

但是蒼天總是播弄人,命運讓人在頃刻之間變得一無所有。葉問本是錦衣玉食,富貴優遊,但是無情的戰亂卻把這一切打成粉碎。日寇占領佛山,葉問對著前來利誘的漢奸朗聲說道:我喝慣了珠江水,吃不慣日本米,但是之後,卻不得不吃漢奸在金樓喝完花酒後剩下的殘羹。這時他才感慨:原來最難越過的高山就是生活。劇中對宮二的背景並無太多說,但是宮老爺子既然是如此有大成就者,想必生活條件絕對不會太差,但是一夕之間,師兄馬三投日,父親清理門戶反為馬三所害,自己要背上為父親復仇的使命去殺死師兄。請注意一點,那裡有兩年的時刻差,葉問做好大衣準備去東北,就應是在1938年,而馬三投日是1940年,也就是說,宮二是在這一年生活的平靜才被打破。試想這兩年之中,葉問都在想什麼了,宮二又在想什麼了?葉問是否在顛沛的生活里,還是遙望東北,期盼最終能夠成行?一約既定,萬山無阻,葉問不是不想去,而是沒辦法去,正因生活才是最難越過的高山,這樣的苦衷宮二有沒有想到了?又或否,在這段平靜的時光里,宮二還懷著淡淡相思在牽掛著葉問?導演寫了一個未完成的故事,留下多少未盡之意讓人慢慢咀嚼。

再見面時,二人都已經歷經滄桑,葉問的兩個女兒在戰亂中餓死,其錐心之痛可想而知,為了維持生計,他不得不和親人分離,漂泊輾轉來到香港,以教拳為生。宮二苦心孤詣,殺了師兄,報了父仇,自己也孑然一身,帶著一身的傷,來到香港以開醫館謀生。但是情絲相牽,葉問找到了宮二,含蓄的表達了自己的情意,就是那枚大衣的紐扣。這樣是等於告訴宮二:其實一向對你有心,但是只是形勢所逼,蹉跎了多少時光。宮二推說不收,但是葉問離開之時,那枚紐扣卻還留在宮二的飯桌上,那么這樣就算是收下了,自是認可了這份情意,二人似乎是面臨著一個新的開始。既然是郎有情,妾有意,二人此時的心態又如何了,二人是否又有其他顧慮?對此20xx年上映的版本比較隱晦,倒是今年上映的3D版本比較直露,增加了老僕人福星與宮二對話的情節,福星:這但是天大喜事啊,老爺要是知道了,會樂得從棺材裡爬出來。宮二:。。。。。(一言不發)。福星(已經看出了小姐的顧慮):此刻不是以前了,你奉道的事情只有你知我知,我不說出去沒有人知道。宮二:但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看官已經看出來了,並非宮二沒有想法,而是顧慮奉道這碼子事。那裡又要岔開話題,談談本人明白的奉道,正因絕大多數人對此都是十分陌生。這得從中國

傳統社會的結構說起,中國自古是個男權社會,家庭的利益往往又透過血緣關聯同家族綁在一齊,在男權社會裡,只有男生才能繼承財產,也只有男生才能代表家庭和家族。假設某人去世,又只有獨生女兒,那么家族往往會安排有血緣關聯的堂兄弟,作為此人的繼子來繼承財產,而親生的女兒卻有可能得不到,這樣是為防止家族的財產落到外姓之手,比如紅樓夢裡的林黛玉,隱約就透露出這些意思。那么女兒怎樣樣才能代表家庭了?大概就是片中所講的奉道了,不傳藝,不婚嫁,不留後。正因絕藝是財產,如果傳藝就會落入外姓之手;婚嫁後如果有後,財產也會落入外姓之手,因此要奉道杜絕此種可能。這些舊規在現代人看來,當然是不值一哂,但是當時卻是社會普遍認同的法則。宮二為報父仇,只能走奉道一途。

此時是1950年,按照前文所述,宮二就應是32歲左右,其時正當華年,如果與葉問結成秦晉之好,人生能夠說是又有了新的開篇。但是宮二選取了因循舊規,讓人扼腕嘆息。影片中有大段的留白,比如說,從1940年報得父仇起到1950這十年間,宮二是如何度過的?到底是什麼機緣讓她漂洋過海來到香港?她的選取是否又與她這段時刻的經歷有關?我們當然不得而知。二人再次相聚在戲院,已經又是2年之後了。這其中兩人是不是又經歷了很多事情?從相見的態度來看,葉問依然沒有放下。且截取他們的對話來分析之,葉問:宮先生學過戲啊?宮二:皮毛而已。當年,要真是擰著性子把戲學下去,我定會是台上的角。千迴百轉,一悲一喜。唱膩了楊門女將,就換遊園驚夢唱唱。。。。葉問:。。。。。。。其實人生如戲,這幾年宮先生文戲武唱,但是唱的有板有眼功架十足。可惜,就差一個轉身。宮二:想不到你把我當戲看,我的戲,不管別人喝不喝彩,也只能這樣下去了。。。。這段對話頗耐人尋味,請看宮二列舉的戲名,楊門女將,自不消說,一幫女性要在沙場征戰,做男生要做的事情,自然是宮二自比。遊園驚夢又是怎樣回事?故事情節主要是杜麗娘喜愛上柳夢梅,兩人歷經波折,最後修成正果。宮二此語,何嘗不期望自己有這樣的結局了

。人生如戲,文戲武唱,是葉問對宮二這十年的概括,但是他依然期望她能“轉身”,也許這些含蓄表達激發了宮二,也許是她預感到來日無多,這次她直接吐露了心聲:我心裡以前有過你,但是只能到喜愛為止了。故事到了那裡,似乎是戛然而止,直到宮二病逝,老僕人福星送來了錦盒。那裡又有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送來一個錦盒,只裝了一把剪刀和燒掉的髮絲。其實這才是解讀電影的關鍵,正因髮絲就是情絲,燒掉髮絲實際上是宮二明志,表示情絲已經燒成了灰。古語有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古人把頭髮看得個性寶貴,正因又有早婚的傳統,男女之間訂婚,往往是男方將聘禮送至女方,而女方則將自己的頭髮剪下作為信物,象徵著身心已經屬於男方。這樣的故事只要諸位看官留點意,在三言二拍這樣的小說裡面也能看到。宮二送來錦盒,我覺得是兩層意思:一是證明自己守志奉道,一生未曾違背,二是表示以前愛過,表示自己的情分。

故事到了那裡就真的結束了,宮二去世時,年紀就應是35歲,正當華年,讓人嘆息。中國人習慣於含蓄表達,但是傳遞的意思又十分的明確,在那裡到達了極致。兩人並非只是一點曖昧,而是郎有情,妾有意,心意相通。但是歷經波折,最後沒能夠走到一齊。還是應了葉問那句話:最難越過的高山其實就是生活。

當然了,電影並非只有二人世界,而是有多個平行視角,且讓本人再選取幾個視角剖析之。其一,宮寶森、馬三、宮二,有多少人在幻想這樣的家庭:父母慈祥豁達,能與晚輩和睦相處,自己奮發有為,家庭生計不愁,妻子賢惠孝順,能夠照顧老小,兒女平安健康,成長如同春起之苗。可惜,這些不是真實的生活。弔詭的命運總是把人推向尷尬的處境,讓人難以抉擇,似乎怎樣選都是錯。馬三,是宮老爺子的真傳弟子,又是老爺子一手養大的,相當於是義子。但是樹大有枯枝,族大有乞丐,家族裡面出現一兩個逆子又有什麼個性。馬三的投日,將老爺子推向了尷尬的境地。到底要不好清理門戶?不清理的話門戶蒙羞,清理的話則相當於是大義滅親,毀掉了一段親情,毀掉幾十年培養的心血,同時自己的絕藝也將後繼無人。老爺子怎樣想的,我們不得而知,或許老爺子真的下了決心,要大義滅親,但是待到交手,最後下不了手,以至於反被馬三打傷致死。又或者,老爺子實在下不得手,又不能不清理門戶,最後甚至有借馬三之手自戕的意思。從老爺子留下的遺言來看,不是沒有這種可能。至於馬三,似乎一切都由他而起,那么他是個十惡不赦之徒嗎?馬三和宮老爺子的決鬥到底發生了什麼了?是否正因過於懼怕師傅,因此全力以赴,出手太重,又

或者師傅臨時讓他一招,他已經來不及收手,失手將師傅打傷。片中於此處著墨甚少,我們也無從揣測。但是我堅信,馬三絕無故意殺師之心,不然老爺子約他前去的時候他壓根就能夠不去。馬三在與宮二決鬥之時,對宮二說到:我再三讓著你,不外乎是想替你們宮家留人留面,別不知進退。這句估計也並非是虛言,如果真的要斬草除根,以馬三的武功和勢力,就應有很多機會才是,根本不需要躲躲藏藏。再看宮二,性格決絕剛烈,眼睛裡容不得半粒沙子。雖然父親留下遺言,不問恩仇,雖然叔父輩再三勸說,都只當是耳旁風。其實二位叔父的勸喻,真的是句句都切中要害。且看兩位叔父是怎樣勸解宮二:你和馬三各成了你爹的一手絕活,你倆齊全了,你家這門武功才算齊全。再說,這件事情要是由你出頭,不管是誰死誰傷,傳出去都是個笑話,你們宮家門裡,徒弟殺了師傅,師妹要殺師兄,這不是一窩子不仁不義的畜生嘛?況且他連你爹都拿不下來,你憑什麼?報父仇似乎是天然道德正確,但是站在死者的立場分析,未必是這樣,不然老爺子也不用留下不問恩仇的遺言了。宮二如果去報父仇,不成反為馬三所殺怎樣辦?即使殺了馬三又怎樣樣,師門盡毀,老爺子辛辛苦苦打拚幾十年留下的名聲和門派,突然變成了一個笑話,老爺子的一身絕藝

,從此湮滅於江湖。上方這幾件事情,哪一件是是老爺子在天之靈期望看到的了?棋局難解,終有人解,宮二最後還是選取了復仇。

其二,里子和面子。說的是宮寶森和他師兄丁連山的故事,兩個人一個是面子,代表著師門,譽滿江湖,德高望重;一個是里子,孑然一身,孤身遠引,在佛山燉了幾十年的蛇羹。正如宮老爺子所說: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全是時勢使然。宮寶森身懷感恩,知道自己有這天的地位全是師兄成全,同時也正因感恩,他心懷使命,要提拔後進培養人才,成全後輩,相當於是把師兄對他的恩情傳給下一代。對於宮寶森的態度,影片傳遞的十分準確,但是對丁連山卻著墨甚少,我們也無從揣測了,其實他的態度更加值得研究。

其三,葉問和老婆。說了半天葉問和宮二的感情線,不知道女同胞會不會有意見,葉問明明是有老婆的,怎樣能在外面再去談情說愛?其實分析什麼事情都不能脫離時代背景,其實那個時代,三妻四妾又有什麼好個性。(女同胞勿拍,正如宮老爺子所說,這世間的事,你不看它就沒了?看看無妨嘛。)耐人尋味的反而是葉問老婆張永成的態度,3D版本清楚說明,葉問北上的大衣其實是張永成找人訂做的,夫妻二人各一件,二人準備一齊北上,但是要說她很支持老公,那才是滑天下之大稽。劇中葉問在房間拿著宮二的信箋,若有所思,鏡頭切換到房外,張永成神情黯然。後面去照全家福,DVD版中是葉問提議,3D版則是張永成提議,兩個版本有矛盾,但是按照本人明白,就應是張永成提議更為貼切。她是不是正因擔心失去丈夫,想要留住這些完美時光?儘管心有不捨,但是她是個柔順的女生,還是願意一切順著丈夫。葉問對張永成又如何了?他就應是個寬厚體貼的丈夫,影片中有很多溫馨的鏡頭,比如他幫張永成搓腳就可見一斑。3D版本則又補充了一些鏡頭,葉問為生計所逼,來到香港,入境照是借來的西裝。正因有人告訴他:這是香港的風範,但是到得香港落腳,他卻再也沒有穿過西裝,而是終身長衫。這又是為什麼了?郎心自有一雙腳,隔山

隔海會歸來。他曾向愛人許下這樣的諾言,卻正因種種原因無法兌現。他只穿長衫不穿西裝,是要向愛人證明,自己只是一個香港的過客,心始終都留在佛山。

曲終人散,意猶未盡。電影講的是個不完整的故事,因此也留給了我們更多的思考空間。如果有天有了新的領會,我還是會再寫出來,送給我親愛的小魚ZW。

一代宗師影觀後感

最後能夠叫好了——評一代宗師3D重映版

所有人都會想知道,一代宗師重映版和之前的版本有什麼區別。

其實重映版和之前最大的區別不是轉3D了,而是故事結構做了脫胎換骨的調整。換句話說,這部片就應叫《一代宗師正式版》才對。而之前的版本,也許正如傳言中所說,是一個正因拍了太久,迫於商業壓力而不得不在不成熟狀況下就“流向市面”的“試玩版”。

拍一部好電影是需要時刻的。十年前王家衛導演就在籌備一代宗師的劇本,這么多年,葉問都被別人搶拍爛了,擂台上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燈火闌珊處,一個人卻還在不緊不慢的琢磨著招式與想法。

之前的版本,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你看完了不知主角是誰,也不知究竟是在說“誰的故事”,你在期盼一個結局,或是一場高潮的打鬥,但是它卻突然結束了。

究其原因,是導演的心太大,但給他的時刻卻太少。葉問這塊餅在別人眼中只是一個手撕鬼子拳打洋人大力士的霍元甲翻版,在王家衛眼中卻是一個武林,一個世界,一段歷史。

一代宗師並不僅僅是葉問,也是宮寶森,也是宮二,也是一線天。王家衛想講一個武林的故事,想講在一個烽火連天,不再需要武術的時代,那些武術家離亂飄泊的一生。

於是這部電影中葉問只能在家園淪陷時默默的忍耐,他沒有也不可能用拳腳對抗鬼子的機槍。他能做的只是在日軍來利誘時說一句:“我這一生沒有窮過。”卻看著自己兩個女兒活活餓死。他對一個北方的女子許諾必須會去看她,但戰爭使他們分別,十數年後再相見,卻早已物是人非,只能淡淡的說:“人生若是無悔,該多么無趣啊。”

沒有瘋狂的誓言與愛戀,所有的一切都被深埋在心底。獨步天下的武功,自成一派的境界,卻無法用來戰勝時刻,那人就在眼前,卻也沒力量說出一個愛字。

有太多的東西要講,髮妻、知已、宗師、勁敵、武林、南北、家仇、國恨、彈指數十年的一生,都要溶在一部電影裡,也難怪即使是王家衛,也要顧此失彼。

重映版中,王家衛最後下狠心不再企圖在一部電影裡講全本中國近代武術史。而是認真的精緻的開始講葉問和宮二的故事。

但我們卻最後能夠看懂那段歷史,葉問和宮二一南一北,遙遙相望,串起了這個國家半個世紀的巨變與恩仇。他們所信仰與守護的,不只是武學,而是千年來的一種精氣神。武藝再高,斗但是機槍坦克,但不能動搖的是風骨與魂魄。

宮寶森說:“武學能分南北,國家能分南北么?”

葉問說:“一口腰帶一口氣,要為一口氣而活。”

宮二說:“這不是你還給我的,是我自己拿回來的。”

他們這一生,從未為自己而戰,甚至無法為自己而活。世事變幻,他們也蒼老,忘記了招式,卻忘不記那傳承。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是為一代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