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魂》紀錄片觀後感範文

《國魂》分為上中下3集,分別從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個人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解讀和闡釋。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國魂》觀後感

《國魂》填補了具體、形象、直觀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空白,滿足了廣大人民民眾“有圖有真相”地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需求。

黨的xx大以來,全國上下都在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近日,3集電視專題片《國魂》在央視播出。該片填補了具體、形象、直觀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空白,滿足了廣大人民民眾“有圖有真相”地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需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如何用電視手段解讀這12個詞24個字,讓觀眾在短短3集的篇幅內能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更深刻的理解,的確很難。不過,看過《國魂》,筆者受到了深深的觸動,沒有想到該片能夠拍得如此生動、鮮活、接地氣。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稱為“國魂”,這個比喻非常精確。一個國家不可能沒有靈魂,人民不可能沒有信仰,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我們的國魂和信仰。看《國魂》,找回信仰,找回價值觀,找回生活的意義。《國魂》不愧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象讀本,不愧為人民民眾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指南。該片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值得一看再看。

一是構思巧妙,結構合理。該片分為上中下3集,分別從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個人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解讀和闡釋。

二是採用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通過基層一些有血有肉的故事高度凝練12個詞,讓觀眾在欣賞中獲得啟迪,感受價值觀的力量。該片基本沒有採用傳統的專家解讀的方式,而是讓老百姓唱主角,讓老百姓說真話,講述老百姓的故事,深入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老百姓的密切關係,增強了思想性、觀賞性和藝術性的統一。

三是用故事架構靈魂,拍成了一部由大量故事構建起來的有情感、接地氣的片子,每一集又有各自的基調。上篇對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闡述,敘事風格主要以“振奮”為基調;中篇對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闡述,敘事風格主要以“溫暖”為基調;下篇對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闡述,敘事風格主要以“感動”為基調。這樣有分有合,既貼近所要闡述的內容,又在多樣化中體現統一,避免了單調乏味和說教意味。

四是解說詞言簡意賅,有力量,又富有極強的哲理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2個詞24個字,表面看起來不難理解,但實際上要說清楚也沒有那么容易。該片有許多解說詞感染力極強,往往能夠鼓舞人心、振奮精神。尤其是寥寥幾句,就能把複雜的問題概括得簡單而有內涵,堪稱電視專題片解說詞的典範。

觀國魂有感

這天下午,我們在平谷七小的後操場觀看由哈爾濱劇團表演的《國魂》。節目演完了但是我的情緒卻久久不能平靜。

《國魂》是要讓我們記住那些為了國家而犧牲的英雄先烈們。在那裡我們看到了很多的精彩的節目:有的節目讓人心驚膽戰,有的節目讓人記憶憂心,還有的節目是歌頌英雄的偉大的事跡。但是,最令我難忘的是課本劇《劉胡蘭》這個感人的一幕幕。

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中國,而中國又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有的英雄是為了保衛祖國奔赴疆場;還有的英雄是為了保住共產黨的機密,犧牲了自己的性命。劉胡蘭就是這些英雄中一位勇敢的小英雄。

由於叛徒石武澤的出賣,日本人明白劉胡蘭是共產黨,所以就逼迫鄉親們交出劉胡蘭,就在萬分緊急的狀況下她毅然走向了敵人的面前。敵人用金錢還誘惑她,她不但沒有被敵人所說的話而動搖堅定的信念,反而還罵了敵人。劉胡蘭為了保護其它的共產黨員和村裡的民眾沒有說出任何的機密,她沒有辜負黨和人民對她的期望,沒有向日本人投降,而是反抗敵人的誘惑和威脅。威脅對於劉胡蘭這樣的共產黨來說算不了什麼的,只有向石武澤那樣的敗類才會被威脅嚇倒。當敵人問劉胡蘭:“難道你就不怕死嗎”劉胡蘭聽了,笑了笑說:“怕死,就不參加共產黨!怕死,就不是共產黨人!”

看到那裡,我熱血沸騰,強烈地感受到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的自豪和偉大。我從無數的革命先烈的身上看到了那閃光的崇高精神,為了讓我們這一代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他們不惜獻出自己的一切和寶貴的生命。我會更加的熱愛我們的祖國,因為我明白我們的新中國來之不易,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必須要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來向祖國匯報。

想到那裡,我仿佛看到了那勇敢的劉胡蘭,她那熟悉的面孔,勇敢的精神和那飽含著對敵人仇恨的雙眼使我難以忘懷。毛主席為她題寫了八個大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紀錄片國魂觀後感

習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這些天中央電視台黃金時段連續播出的三集專題片《國魂》,就是一部用百姓語言講述百姓故事的力作。這部具有深刻思想內涵和顯見政治意蘊的電視宣傳片,並沒有採用常見的宏大敘事的方式呈現主題,而是用小敘事的方式加以表達。作品通過對一個個具體生活畫面的生動展現,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十分自然地呈現出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一幅幅優美的畫卷,使人們感受著生活的美好,體悟著人間的真情,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在感受、體悟和憧憬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得到了具體形象的展現,價值觀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彰顯。通篇看來,《國魂》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具有鮮明的特色:

用百姓身邊的故事說話。在大多數人的想像中,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樣題材的片子,呈現出來的可能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但是,《國魂》並沒有以這樣的方式呈現,而是從百姓身邊的故事說起。三沙市永興島上一位漁民出航時在船頭懸掛國旗這一故事情節的設定、安徽黟縣南屏村兩位都市移民悠然自得的生活畫面的展現,分別將富強、自由這樣宏大的價值理念引申出來,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不是一些與百姓相距遙遠的宏大口號,而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真切的價值體驗。這些價值十分崇高,值得整個人類為之追求;這些價值與每個人的生活那么切近,需要每個人認真踐行。

用凡人的善行義舉感染觀眾。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我們的生活中,在祖國的各行各業,湧現出了很多模範人物。他們的身上閃耀著道德的光芒,為社會傳遞著正能量,激勵著人們堅守社會的良知和道義。在《國魂》中,編導既選取了為國防建設而隱姓埋名30多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也選取了在祖國邊防巡邏戍邊的普通戰士;既選取了創造十二萬例膽囊手術無一失敗的醫學奇蹟的莊仕華,也選取了80後從事抽糞工作的環衛工人李萌;既選取了曾擔任外交官退休後紮根貴州偏僻山區義務支教9年的朱敏才和妻子孫麗娜,也選取了堅守36年承諾擔負照顧戰友母親重任的李元成,等等。通過電視畫面鏡頭的組接、聲畫的有機結合,主人公身上的責任擔當意識、忠誠奉獻精神,真誠友善態度得到了淋漓盡致地展現。觀眾不僅在視覺上受到了強烈的衝擊,內心世界更是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深切地體會到了什麼是愛國,什麼是敬業,什麼是誠信,什麼是友善。

用生活的點滴變化展現社會的進步。如果把今日的中國放置在百年的歷史坐標中,放置在近代世界大變革的洪流中,我們會強烈地感受到民族、國家的發展進步,特別是改革開放36年來的發展進步。我們的發展,不僅體現在國家和社會的巨觀層面上,也體現在百姓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民主權利的充分實現、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社會保障的逐步完善等微觀層面上。《國魂》並沒有聚焦於一系列大政方針,國內外重大事件,而是將注意力投放到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上,用活生生的事例展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通過講述當年在義烏靠賣繡花機起家,如今已把產業做到了國外的湯曉明這一事例,不僅將觀眾帶回到兒時貨郎叫賣聲的記憶中,更讓觀眾從一個側面看到我們的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講述貴州省畢節市蓮花村村民喬遷新居的歡快場面,不僅展現了該村村民居住條件的切實改善,更體現出國家扶貧政策的有效落實。正是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個案的展示,使我們體會到了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緊密相連,切實感受到我們社會的發展進步。

《國魂》的拍攝和播出,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的一種很好的方式。這一專題片所採取的呈現方式本身告訴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高高在上,與民眾無關的乾巴巴的12個詞,相反,它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它就在我們的身邊,滲透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正因為如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能僅僅是停留在自上而下的宣傳上,不能僅僅停留在12個詞的記憶上,相反,它更需要民眾自下而上的自覺認同,需要內化於民眾的心、外化於百姓的行。用百姓聽得懂的語言,樂於聽的方式講述自己身邊的故事,這是引導民眾理解、體悟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頗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