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嬌救志明》觀後感:需要被救的是...

原文標題:需要被救的是春嬌,而不是志明

《春嬌救志明》影評:其實糍粑五一期間就看完了這部電影,不過呢,實在難以具象糍粑觀影之後,糾結難受的感覺....結果一拖再拖——直至今日...

有人說,電影裡大部分都認同這樣一個定律:三部曲中,第三部最差。果不其然,這部《春嬌救志明》,看的糍粑難受了很久。

其實即使是再重複看以前的老梗,糍粑都可以接受;第三部的劇情,實在是爛的有點出乎意料。

原本成熟,感性,有趣,包容的春嬌,在第三部中,變得讓人不可理喻,無病呻吟;而志明反而經過幾年的成長,變得基本上難挑毛病的積極向上的好男人。

不花心,即使面對誘惑,仍舊坐懷不亂,選擇回家面對春嬌;工作上也是認真積極;生活中更是主動承擔遛狗的責任,工作之餘陪她媽媽買菜逛街....

還記得第一二部里的志明么?

討厭狗狗,甚至第一次正式見春嬌的媽媽,就忘掉放鴿子;面對美女,更是有種來者不拒的感覺,和春嬌鬧了矛盾,直接分手從香港飛北京....

如今即使面對分手,仍舊順著春嬌的性子,參加生日趴,舉行轟動的求婚儀式...

看的糍粑全程莫名其妙,到底誰在救誰?

首先,進入了中年危機的春嬌,變得十分的多疑。

對於志明各種不信任和懷疑,從開始收到的訊息就開始懷疑,最後終於在地震中分手。

大概還有些其他的細節,糍粑印象不是太深刻了。反正就是糍粑看的全程懵逼臉。

不可否認,網路上的聊騷,是誘發出軌或者導致情侶夫妻之間關係破裂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糍粑倒是覺得,既然志明敢把手機放在外面充電,而不是直接帶去廁所,就足以說明他心裡很坦蕩啊。

要是真有什麼,正常人的反應也應該是隨身帶,堅決杜絕另一半看到手機頻幕才對吧....

況且,兩個人都在一起六七年了,雙方的人品啊性格啊應該造就心知肚明了吧。難道還要靠著偷偷翻閱手機么?

雙方之間,連這種最基本的信任都喪失的話,別說結婚了,朋友都難以相處下去。

不過,鑒於志明之前的“幼稚”,這個點,糍粑也算是咬著牙根兒,能忍下去。

最讓糍粑崩潰的是地震,成為他們分手的契機。

心疼編劇,被逼成這樣了。

當時志明和春嬌剛從香港飛來台灣旅遊,在舒適賓館裡,結果遇上了地震。然後春嬌被嚇的要死,死死的抓住門把手,志明無數次想要將她帶到桌子下去,可是她就是不動,志明沒有辦法,只好自己先去,然後不停的呼喚春嬌和他一起去桌子下躲著....

但,春嬌的手仿佛被五二零粘到了門把手上,死活不肯挪過去....

最後,地震平息,明明已經盡力了的志明,春嬌卻完全不接受志明這種行為,強詞奪理認為志明在困難中拋下了她....

姑且不論志明的行為。春嬌作為一個年近四十的人,難道還不知道,地震來臨之後,在不能去室外的情況下,桌子下比門旁邊安全么?

這可是基本的生活常識吧?

其次,志明作為她最親的人,拉著她去桌子下躲地震,多么合情合理的事情,不去相信他,而是死活不肯挪開,仿佛抱著救命稻草似的拽著門把手...?

這不太邏輯吧?

最後,志明分明一直一直都在呼喚和試圖幫助春嬌,確實做的是當下“最合理的選擇”。難道自己的另一半一門心思想死,還非得陪著么?

不願意殉情,就表示沒有愛么。說真的,如果糍粑面臨這樣的情況,大概也會這樣選擇吧。

“我會拼了命去幫助你救你,但如果你執意作死,抱歉,那我就不奉陪了。”

簡直了。

糍粑一直覺得,一個女人等到了近四十歲,應該算是歷經風華,成熟知性吧。

而第三部中的春嬌,卻仿佛越活越小,幼稚而且情緒化。

生活中始終不開心,而且一顆心全部懸掛在志明那裡。

“人啊,如果將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射在另一個人身上的話,不僅僅自己會很累,很難開心;而且對那個人來說,也同樣是煎熬。”

這個時候的春嬌,按照劇情發展下去,應該比之前更加自信,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吧。結果呢,感覺她似乎整天都不用工作,自怨自艾,自己給自己編故事....

大概是閒的吧....

而且,人的安全感,從來都不是其他人給的。能夠給你安全感的,從來都只有你自己。

平時撒撒嬌就算了吧,如果真的以這個為人生信條的話,生活真的挺艱難的。

根據糍粑看網上的一些評論,有人說這部電影充滿對女性的歧視,是父權電影。

《速度與激情》其實就是典型的父權電影,充滿了赤裸裸的雄性至上論,但這部《春嬌救志明》,則是披著羊皮的狼。

表面上,想把女人捧上天,但是實質上,他們並無兩樣。他們口口念念,“女人是作的,蠢事好的,情緒化是可愛的“

但這不是捧,而是愚弄和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