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電影《冰雪奇緣2》觀後感 2024年看《冰雪奇緣2》有感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下面就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動畫電影《冰雪奇緣2》觀後感 20xx年看《冰雪奇緣2》有感,歡迎閱讀!

動畫電影《冰雪奇緣2》觀後感 20xx年看《冰雪奇緣2》有感(一)

今天,上作文課時,老師給我們播放了一部電影,是什麼電影呢?它的名字叫《冰雪奇緣》。

《冰雪奇緣》講述了一個關於真愛的故事。在一座城堡里住著兩個可愛的姐妹,一個是活潑可愛的妹妹安娜,一個是天生就有操控雪的姐姐艾莎。不過魔法使艾莎十分苦惱,在她們小時候,發生了一次意外,艾莎的魔法一不小心使妹妹安娜險些致命,最後是地精救了安娜。而因為這次意外,姐姐艾莎為了不再因為自己的魔法自己一致鎖在自己的房間裡,手上也一直都有那么一雙手套。在她們長大的期間中,她們的爸爸媽媽不幸死亡了。而因此,艾莎成為了這座城堡的女王,同時,安娜也就是這座城堡的公主了。在加冕會上,公主安娜認識了一位鄰國的王子。安娜和鄰國的王子一見鍾情,去請求姐姐艾莎向他們給予祝福,同意他們結婚,不過最後還是被姐姐艾莎拒絕了,畢竟是只認識了一天嘛!在申請的過程中,安娜不小心把艾莎的手套給抓下來了,而艾莎的魔法也在這個同時暴露了,因此,整個加冕會上的嘉賓全都以為艾莎是妖怪。對這個女王有了極大的偏見。而艾莎就逃了出去,在艾莎逃跑的過程中,艾莎一把腳伸到湖裡,湖立刻就變成了冰,就在這個同時,艾莎還不知道她已經用她的魔法在不知不覺中把整個城鎮都從夏天變成了冬天。為了姐姐,為了春回大地,安娜和山民克里斯托夫以及他的馴鹿搭檔、神奇的小雪人,展開了尋回姐姐的冒險旅程……

最令大家驚嘆的是影片結尾,安娜的親情融化了艾莎因恐懼而刻意強加給自己的禁錮,而艾莎的關愛也融化了安娜所遭受的冰凍魔法。

觀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只有真愛才能化解一切!也只有心存真愛,幸福的生活才能夠由此開始!如果心中不存有愛,那么你的一生將在空虛中度過!相信有愛,明天會更好!

動畫電影《冰雪奇緣2》觀後感 20xx年看《冰雪奇緣2》有感(二)

《冰雪奇緣2》終於如約而至,而它也毫無懸念地在國內上映首日便輕鬆的突破1億票房,成為了本周最亮的“黑馬”,不過相比前作一邊倒式的好評,這次的《冰雪奇緣2》卻受到了網上各路“大神”的集體質疑,也許是因為本人的欣賞門檻比較低吧,反正我個人在首刷後,卻覺得這部續作雖然無法續寫前作神話,但卻也不失是一部經典的標準,我知道很多人都會說這部續作劇情和內容的空洞,深意不足,可是請別忘了,《冰雪奇緣2》是一部全年齡段的動畫作品,我們一味地用一個成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去苛求它,真的就合適嗎?

閒話不多言,接下去就讓我和大家分享下我個人對於這部《冰雪奇緣2》的觀後感受。(以下內容部分參考網路及相關資料,如有不足支持請及時指正)這是一個充滿了“成長”的故事如果說《冰雪奇緣》是一場關於“尋找”的故事,那么《冰雪奇緣2》就是在尋找之後探求“成長”的故事。相比於艾莎女王追尋自己父母之謎的劇情,我更在乎劇中四個主角成長的故事,而作者也貌似想通過他們來多方面的向我們表達什麼是成長。比如說我們的艾莎女王,她的成長除了是堅強和勇氣之外,更是放下束縛的灑脫,直面最真實的自己。她一個人背負了太多的責任,也許以她現在的年齡還沒有那種能力和心態去接受這一切。但是為了這些責任她只能選擇獨自一人去承受未知的風險,在巨浪滔天前一次次被打倒,然後又一次次踏浪前行,也許這才是讓她真正配的上頭頂上那頂皇冠的一種考驗。

而艾莎的妹妹安娜的成長,則是承擔責任,並做出正確的選擇。她在劇中的設定是沒有魔法力量,所以當被夥伴留在黑暗的洞穴底部,她會蹲在角落不知所措。而當夥伴都與她走散,她會覺得自己被世界拋棄,但她不能辜負她的姐姐“唯一一顆為她指路的星星”。她要承擔起姐姐過去一直背著的責任,修復過往的錯誤,直面恐怖大地巨人,縱身一躍跨過深淵。至於雪寶的成長,則是他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不再是停留在原有如孩子般的單純,就如一個孩子慢慢成長為了一個成熟的大人(思想上)。

也許是因為他看到了太多,經歷了太多,所以他有時候會長生一些疑惑,比如說他會和別人討論關於成長後的問題和困擾,不可否認《冰雪奇緣2》中的雪寶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也不得不承認,更加成熟的雪寶讓我感覺到了一絲的陌生。最後就是前作中安娜的男友克里斯,他的成長是敢於去擁抱愛。面對自己最喜歡的人,他總是不知所措,把握不到正確的時間節點,不知道正確的去表達自己的情感,直到他在迷路的森林裡再次看到自己的方向,抓住自己愛的人,便不會放手。

看來,《冰雪奇緣2》想要告訴我們的是成長絕不是一帆風順的過程,一切的成功都是建立在"風雨"之後,這幾乎就是一個定論,而《冰雪奇緣2》也自然沒有擺脫它的設定。劇中的迷霧森林就好比是一個圍城,大壩好比築起的一堵牆,真相往往是殘酷讓人無法接受的,可幸運的是人是有記憶的,記憶里有我們想要擁抱的情感,和我們當初所要保留的初心所在。也許有些北境少年“從未見過晴朗的天空”。但是殘酷的真相併不代表著無動於衷,我們總是要適應環境,並且成長,就好像我們會跟隨兩姐妹去體驗故事的結局。

這是一個充滿了“愛”的故事當然我這裡說的愛,可不單單只是我們傳統認知里的愛情,而是我們現實世界裡所有有關於美好的事物和情感,比如說艾莎姐妹之間患難與共的不離不棄,雪寶對於艾莎的忠誠等等。當然還有最難以讓人遺忘的那些場景:比如說出發前:我永遠在你身邊。迷霧森林前的:答應我,我們一起共進退。火靈調皮時:如果你不想我衝進火里,你就不要自己衝進火里。沉船外:我無比相信你,我不想阻止你成為你想成為的人,讓我幫你分擔,我不能失去你。每一個都包含著各自滿滿的愛,雖然他們的表達的形式不同,但是所有的本質都離不開“溫暖”這個詞的本質。

這是一個充滿魔法視覺的神秘世界最後說一下這部作品的製作吧,這一塊其實沒有什麼太多好說的,因為畢竟是“迪士尼”六年精心打造的產物,所以一切都有了一個絕對的保證。比如說這次的《冰雪奇緣2》在畫面上依舊唯美,電腦特效上依舊光彩奪目,在一部動畫電影裡的把場景渲染得幾乎接近真實場景,無論紋理光線渲染都極其真實。建議各位留意一下海水、浪花以及沉船場景。而歌曲也依舊好聽(當然和“let it go"這樣的神話比那就算了)。簡單點說,當你在影院看到艾莎女王在冰上起舞,當歌聲響起之時,似乎已經模糊的記憶不斷被喚醒。而且如果你靜下心來好好體會劇中故事裡的設計,我確定你一定可以融入在劇中之中。也許這個就是《冰雪奇緣》系列為我們營造的一個充滿魔法的神秘童話世界吧。

動畫電影《冰雪奇緣2》觀後感 20xx年看《冰雪奇緣2》有感(三)

《冰雪奇緣2》讓我哭了好幾次,我懷疑這部是為了大人拍的,而不是為了小朋友。

魔法森林的故事,讓我想到了“種族主義”,大約迪士尼有這種野心——以動畫的形式去討論深刻的議題。我想,這種嘗試迪士尼其實一直在做,比如《瘋狂動物城》。我不知道,魔法森林和阿倫戴爾的未來究竟會怎么樣,畢竟安娜和愛莎是親姐妹,那么未來呢?她們都老去以後呢?她們不在了以後呢?歷史會不會重演?所以,影片嘗試討論深刻的議題,卻又根本深入不了,因為,從一開始就埋著大團圓的前提。

為了不劇透,我就說說我幾個哭了的地方吧。

船那裡,必須來一波淚水,地圖的出現,淚水沒幹再來一次。然後,愛莎到達山洞那裡,我已經隱隱知道她會遇到誰了,所以,她和媽媽對唱那裡,淚水又來一波。再然後,安娜抱著雪寶那裡,淚水當然也要有一波——我太愛哭了。最後,愛莎平安歸來,兩姐妹擁抱那裡,淚水肯定還要洶湧一次。

出乎我意料的,是愛莎的結局——我不劇透喔。因為我喜歡,所以我想讓大家也親自看一看,親自體味一下。我的感動,我的錯愕,我的驚訝,我不願意因為我的口無遮攔,毀掉您的期待,所以,我不劇透。

那么,說說我的感受,這次愛莎和安娜,顯然是成長了,成長的還有我們。呼喚愛莎的聲音,何嘗不是我們自己心裡的聲音——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自己的過去,還有該如何選擇自己的未來。

從第一部《冰雪奇緣》我們就知道,愛莎一直在封閉自己,把魔法當做負累,甚至當做罪責。她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與眾不同。

這是一種很有意思的反向類比,因為成長中孩子們一向會期待著像愛莎一樣與眾不同。而影片為我們帶來的課題是,當真的與眾不同時,我們該如何自處?

愛莎跑到北山,建起一座冰雪宮殿,但其實,她快樂了嗎?我想,我們都知道答案。有人說,沒必要有《冰雪奇緣2》,因為第一部已經足夠完整和精彩了。而我,恰恰認為,《冰雪奇緣2》是必要的,因為結局圓滿不等於內心圓滿。愛莎,確實需要答案。這個答案不是針對於我們觀眾的,也其實無關阿倫戴爾以及安娜、克斯托夫……愛莎的內心需要圓滿,就像我們的內心也需要圓滿一樣。

愛莎需要答案,這關乎愛莎的人生。安娜說,愛莎是一份禮物,但這不是愛莎所需要的答案,她需要是一個讓自己知道該何去何從的答案。

克斯托夫說愛莎看起來完全不同了,對啊,她已經找到了自己,知道了自己該何去何從,她內心清淨和平靜了,所以她完全不同了。

《冰雪奇緣2》是愛莎尋找自我的旅程,過程撲朔迷離,路程艱難險阻,這難道不也是在映照我們自己尋找自我之路的樣子嗎?我們會堅持己見,會固執、會義無反顧、會懊悔、會感恩、會需要被愛被認可、會需要幫助、會希望饋贈、會渴望自由。尋找自我,是人生一課,是永不結束的課題。

就像那個舉劍的國王——她們的爺爺,他何嘗不是迷失了自我,陷在國王的傲慢中無法自拔呢?

迷失,會帶來迷霧、困頓甚至是殺戮,影片中很多淺嘗輒止的暗示,其實也很具有啟發性。

我記得有篇文章說過唐朝的一個小趣事,說拜火教(也許我記錯了)的寺廟在其他國家已經被全部損毀了,而長安城卻有四座。這就是唐朝的自信,因為自信所以包容,因為包容所以多元,因為多元所以繁榮,因為繁榮所以強大,因為強大所以自信!

回到《冰雪奇緣2》,老國王的不自信,使他失去了包容,而他的不包容使他想要毀滅一個民族,地精說什麼?地精說:我看不到未來!是啊,故步自封何談未來?傲慢偏見何談未來?背信棄義何談未來?

愛莎尋找真相,尋找自我的道路,是一個修正錯誤的道路,但這個修正的人是安娜,是沒有魔法的那個——解鈴還須系鈴人——沒魔法的那方的不自信和恐懼,確實需要沒魔法的那方去正視和面對。

好了,不多說了,因為再深刻的去探討,就超出了影片的詮釋了。

話不多說,買票,看它!

動畫電影《冰雪奇緣2》觀後感 20xx年看《冰雪奇緣2》有感(四)

艾莎和安娜兩位公主又和大家見面了,這次的影片完全不是與想像中小女孩童話里夢幻唯美的冰雪冷色調,而是點燃了成人購物熱情的楓葉暖色調。

在這年底的冰雪奇緣時尚發布會中,兩位公主從睡衣家居服到正式禮服,為我們展現了帶有童話風味的新時尚,配色上也增加了乾枯玫瑰色等今年流行色系。這次的設計除了個別兩套還能看出設計師幾十年不變的迪士尼式公主裙設計理念,其餘大部分都可以說是引領了年底高級女裝的潮流。再說說本次兩位公主的妝容,安妮公主主打活潑自然元氣風,眼影和口紅的不跳脫,粉底膚色不過於白皙假面,可以說照顧了一眾亞裔黃皮膚客群。艾莎依然是歐美系冷色大膽眼妝,氣場十足,在這雙十一剛剛過去的漸漸寒冷的冬季,為時尚消費市場添加了一大把柴火。而且兩位主角上山下海,帶妝經歷了龍捲風,火焰森林,以及大海和河流沖刷得考驗,這種防水不脫妝得持久程度,讓每位觀眾都大大驚嘆,直呼:“OMG!買他!”。除了招牌冰雪煙花之外,本次發布會落葉飛花,水晶駿馬和火焰蠑螈得表現也十分可圈可點,不論你喜好的是絢麗多彩還是冷酷俊逸,甚至是可愛軟萌,整個發布會全程,都能找到你喜歡的點。

本次觀影的主要的感覺就是音樂好聽,但是沒到驚艷得地步,迪士尼這部片子特效沒得說,各種技術只能用嘆為觀止形容,製作和設計細節都非常的到位,一些搞笑點以及搞笑的台詞設計也頗有腦洞,只是故事情節相對有點薄弱。但是無疑商業是成功的,說是為了配合商業,在主人公的原畫設計和鏡頭設計上,都有所考慮,這些考慮讓人不由得覺得這個衣服好看,這個口紅色號好看。而且據說口紅眼影等產品都在多地賣斷了貨。這一部只能打7分,劇情及格六分,特效加一分。如果能在劇情和人物上面多花一些心思,影片將更加好看。

動畫電影《冰雪奇緣2》觀後感 20xx年看《冰雪奇緣2》有感(五)

六年前,《冰雪奇緣》橫空出世,就為我們講述了不一樣的童話故事。

艾莎選擇了去做真正的自己,並讓大家也認識和接受真正的她——她就是有魔法的她,而她的魔法恰恰能保護王國子民,由此榮登王位。

安娜的故事則挑戰了關於公主的幸福模式——如果說公主的幸福需要寄寓在王子身上,那么王子若心懷不軌,未來的路又在何方?安娜給出的答案是,她依然是公主,她依然可以選擇轉身,選擇反抗,選擇重新追求新的幸福。

現在,《冰雪奇緣2》的再度回歸,帶來了艾莎和安娜新的冒險和成長故事。

艾莎聽到了來自遠方的召喚,縈繞不去的天籟成為她的夢魘,她是選擇逃避,還是追隨內心的聲音?

安娜沒有任何魔法,在姐姐艾莎決定出行之際,她是選擇安穩地留在王國,還是和姐姐並肩開始新的冒險?

兩部《冰雪奇緣》,都是艾莎和安娜的成長曆程。雖然是親姐妹,艾莎和安娜卻一直展現出不同的性格。

在第一部的故事裡,艾莎因為擁有魔法,從小就被父母保護在城堡里,她的身上也總是裹滿了衣物和手套,避免觸碰外界,無法接受自己的不同,恐懼,差點把她吞沒。直到她不在束縛自己,才成為當之無愧的冰雪女王。

在第二部的故事裡,艾莎開啟了「我從哪裡來」的探索。她的尋找是一直向內延展的,既是探索自己的過去,也是揭秘一段業已封塵的歷史;是追隨內心的召喚,也是與同源的精靈從抗拒到駕馭的歷程。當她發現父母遇難船隻里所隱藏的航線圖後,料到前路險阻,便推走了安娜和雪寶,隻身出發。

面對滔天巨浪,她不服輸地一次次迎面直衝;面對島中密道,她鼓起勇氣一次次毅然邁步……可謂令人動容!

就像是那幾個最經典的靈魂拷問,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活著是為了什麼,似乎在我們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不斷地追問著自己。而只有一直追一直問,才能找出真相,更理解自己的生命,更理解每一個人身上的不同使命。

艾莎的成長,是向內探尋,追本溯源,聽從內心聲音的成長。

在第一部的故事裡,安娜的成長來自對童話範式的反抗。她對高大英俊的漢斯王子一見鍾情,並在克里斯多福的保護下成功突圍;但她的成長來源於敢想敢做。

姐姐失蹤,她沒有在宮殿中等待,而是主動出城尋找;未婚夫將她囚禁,她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從房間的窗戶勇敢逃出;就連最後拯救她的真愛之吻也不是來自情人,而是來自親人,姐姐艾莎。

在第二部的故事裡,安娜的成長更是令人驚嘆。

她明知自己只是沒有魔法的平常人,卻依然決定和姐姐共同前往魔法森林;在火精靈引發的森林火災中,她沖入火圈營救姐姐艾莎。

雪寶消失後,她沒有自憐自艾,而是徒手爬上岩壁,並直面前一秒還在害怕的大地巨人,以自己為誘餌,成功毀滅了水壩;她不再只是一位柔弱的公主,而是繼承了阿倫黛爾的王位,成為和姐姐比肩的女王。

安娜的成長,是向外探尋,勇往直前,征服外部阻力的成長。

如果說《冰雪奇緣》不同於陳詞濫調的童話,是因為它成功地講述了公主成長的故事。那么,到底是什麼在左右公主的成長呢?

影片借安娜之口,講出了成長的秘密,那就是「做對下一件事」。

做對下一件事

再一步,再一步

這是我唯一能做對,下一件事

我不敢看得太遠,我無法承擔太多

但下一次當我呼吸

下一步選的路,是自己的主張

影片中情節的推動,幾乎都是因為艾莎選擇了直面自己的內心和過去。

艾莎明知追隨內心的神秘聲音意味著要放棄安穩的生活,置自己於危險之中,但依然在深夜醒來時走上山巔,喚醒了四種精靈。

這是本片第一個小高潮,3D效果下的漫天菱形冰晶,簡直是令人震撼的美!

艾莎明知追隨父母曾經的航線一路北上至阿塔霍蘭河,需要克服重重困難,甚至可能再度遭遇父母遇難的悲劇,但她依然選擇了只身前往,追尋過去的真相。

這時,本片最美的精靈出現了!英姿颯爽的水精靈坐騎,令多人少心馳神往!

艾莎明知幼時媽媽在床邊低吟淺唱的古老歌謠里早有警示「別走太遠、怕被淹沒」,但她依然選擇了深入洞底尋找事實,卻在冰天雪地中凍成雕塑。

如果說在第一部的故事中,我們所看到的安娜還是小鹿般的少女,純真、單純、驚慌失措、受人擺布;那么在第二部的故事中,我們共同見證了安娜的成長,她能在冰凍黑暗的洞穴中拚命向上攀爬而出,能面對一開始心有戚戚的大地巨人無畏呼喊,能在遇到士兵阻攔時坦誠曾祖父的錯誤成功扭轉局勢,最終糾正了祖輩的錯誤。

關於「做對下一件事」的種子,其實早就由媽媽在她們心底埋下。

當年,艾莎和安娜的祖父率軍偷襲北地,但北地公主卻對仇敵的子嗣施以援手,最終他們共同從魔法森林逃出,回到阿倫黛爾,並誕下了艾莎和安娜。

在冰川宮殿見證了媽媽救起爸爸的艾莎,完成了全劇最絢爛奪目的換裝,宛若薄紗版的漸變色戰袍,似乎象徵著關於選擇的秘密,那就是像她們的媽媽一樣,擁有一顆善良而勇敢的心!

正在因為心裡有這樣的種子,艾莎才會在魔法森林裡面對引發森林火災的火精靈,將它逼至死路後沒有大開殺戒,而是溫柔地幫它滅火,還一路餵它最愛的雪花冰晶。

在大壩倒塌引發洪水巨浪時,艾莎不顧尚未恢復元氣的身體,騎馬縱身趕往阿倫黛爾,拼盡全力製造了巨大的冰牆,保護了人民的安全。

我們曾一度以為成長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後來我們漸漸發現,原來,「成長」也許會經歷一夜長大,但卻更來自我們所做出的一系列選擇。這些選擇,讓我們走到今天,也讓我們變成現在的樣子。

為人父母的我們,總希望孩子平安喜樂,我們怕孩子選擇失誤。但時至今日,孩子們已經比我們當年有了更多的選擇。

比如,王子,再也不是公主的唯一選擇。

在我們小時候,父母會覺得要窮養男孩、富養女孩,對女孩的刻板印象包括:嬌滴滴、少女心、布娃娃、被人呵護、柔弱無助、別太辛苦等;相反,男孩則需要:勇敢無畏、男子氣概、紳士風度、保護弱小、事業為重等。

「學得好不如嫁得好」是我們小時候所流行的金玉良言,類似的還有「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等等,都將女孩的終生幸福託付在男子身上。

然而——

如果女孩像安娜一樣所託非人呢?

如果女孩像艾莎一樣不甘平凡呢?

如果女孩像安娜一樣百折不撓呢?

如果女孩像艾莎一樣擁有力量呢?

今天的女孩,不再需要通過嫁人來獲得幸福,因為她們本就擁有獲得幸福的力量和勇氣!就像艾莎和整個王國所一度懼怕的魔法,也只是一種力量,即便是公主擁有了這樣的力量,也一樣可以用來守護自己所愛的人和子民。

其實我們都明白,終有一天,我們無法左右孩子們的選擇,他們中的大多數,也許會聽從內心的聲音去做決定。

我們所能做的,也許和北地公主一樣,是在孩子們的心裡埋下善良和勇敢的種子,讓他們即使身處黑夜,也不懼風暴;是給予孩子們信任和關於前路的建議,讓他們每一步都能走得更穩、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