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代觀後感600字作文

《小時代》,它大概就是小四心裡一個完美的憧憬。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小時代觀後感

人們在談論《小時代》的時候,他們在談論些什麼?是“排片”、是“行銷”、是“票房”、是“現象級”。而相比之下,電影本身似乎已經沒有那么重要。導演郭敬明對於他的目標客群有著清醒的認識,並在此基礎上開啟了精準的行銷攻勢,並為電影“物質至上”的價值觀準備了一套強有力的後盾說辭:觀眾的更新換代,時代的物質選取。這一切,都讓人不得不咋舌佩服,某種好處上,郭敬明真的把《小時代》做到了極致。

任何事情做到極致就會成功。無疑,電影《小時代》作為一個工業產品,它在上映之前就已經自帶“成功”的聖光。

濃墨重彩的面部特寫和肉體展現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大片格調

拋開電影語言、敘事節奏之類的東西不談,《小時代》絕對是一部“養眼”的電影。一眾俊男美女精緻的年輕面孔和鮮活肉體,正如預料般,成為了導演郭敬明最濃墨重彩展現之物。

影片充斥了面部特寫,在郭敬明的鏡頭下你能清晰看到女神郭采潔顫抖的睫毛和通紅的眼睛,堪稱我見猶憐梨花帶雨,你更能清楚研究鳳小岳刀削斧鑿的側臉是如何地神似阿湯哥,以及向陳學東學習怎樣眨眼賣萌最能秒殺圍觀民眾。不得不提的是,郭導為廣大女冬粉謀求福利的心令人感動,柯震東、陳學東等英俊小生紛紛在鏡頭下貢獻出了他們的八塊腹肌。順便一提,柯震東還露了人魚線。

《小時代》是一個發生在時尚圈和富人圈的故事,楊冪飾演的林蕭剛剛進入《M.E.》雜誌社的那段,有美國電影《穿prada的女魔頭》之感,而整部影片所泛著的一股“上東區”氣質,又不禁讓人聯想到美劇《GossipGirl》。換裝、時裝秀、以及片尾字幕上一屏屏品牌贊助的logo,都在彰顯這部電影“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時尚大片”格調。這足以讓看慣了銀幕“髒亂差”抑或者是看膩了銀幕“小清新”的觀眾虎軀一震。

正如郭敬明所說的:他是在為新一代的觀眾帶給一種新的類型片,這種填補類型片需求空白的做法,將為他自己贏來巨大成功。

小時代觀後感

“物質”不是貶義,而“物質崇拜”就說不好了。而郭敬明了不起的一點,不在於他能坦誠自己就是“物質崇拜”(全世界都明白郭敬明就是物質崇拜,就是名牌奴隸),而在於他能高調地為“物質崇拜”找到一套強有力理論,他說,“為什麼《小時代》要強調那個物質的東西,其實很多人持不同意見。我堅持要放在小說里或者更高的層面去討論,是因為其實此刻電影觀眾在不斷的更新換代。我堅持,是因為我們上一輩父輩是沒有物質概念的,他們穿一樣的褲子,吃一樣的東西,他們面臨的是吃飽飯的極限狀態,我們此刻這一代還會遇到嗎?沒有了。中國發展到此刻,已經20xx年了,大部分的人都不會經歷生存的這種極限狀態。我們面臨的是新的痛苦與掙扎”。

所以,他將“物質崇拜”放在時代的大背景下來討論,忽然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了。

如果說電影有顏色,那么《小時代》就是灑了金粉的。全片的顏色,是奢侈品的光芒、是鈔票的光芒、是名利和特權的光芒。郭采潔飾演的顧里、柯震東飾演的顧源,都是富人家的孩子。不是普通富人,是平時住在五星級酒店頂層、有一個火車車廂那么長的衣鞋儲藏室、擁有學校領導特批特權那種級別的富人。鳳小岳飾演的宮洺和陳學東飾演的周崇光,更不用說,是經常上時尚雜誌封面的名利圈中心人物,宮洺隨便一個喝水的玻璃杯,要價就是4800元人民幣。這樣奢華的人物設定,滿足了一批觀眾對於所謂“上層社會”生活的幻想與YY,也能夠說為他們做了一次到位的科普,看,上層社會的人是這樣生活的。

小時代觀後感

一部作品難免帶有創作者本人的痕跡,但《小時代》卻完完全全是郭敬明的內心投射,這種全身心的投入,說這部作品是他全身心的心血一點兒不為過。電影開場的時候,“導演郭敬明”、“編劇郭敬明”、“原著郭敬明”三個詞組霸氣高調地並列出此刻銀幕之上,宣告著郭敬明在“小時代”國度中的國王地位。

宮洺是郭敬明作為商人身份的自我投射,他嚴格苛刻、運營的雜誌社獲得了巨大成功、時常出此刻財經雜誌的封面、有收集各種各樣杯子的奇怪癖好,正如郭敬明本人;而周崇光則是郭敬明作為寫作者身份的自我投射,他留栗色的頭髮、愛穿有毛絨絨感覺的衣服、愛用千奇百怪的生病理由脫稿、更能寫類似““春華秋實,萬物都是宇宙的塵埃”或者“我們都是小小的星辰”的句子。郭導本人就這樣化身為戲中兩位主要主角,在《小時代》里鮮活著。

當然,除了郭導本人,他身邊的朋友們也多多少少成為了戲中人物原型,而整部《小時代》正是他自我構築的理想生活,是他堅持自己的產物,“儘管很多人覺得很爭議,或者意見很大,但我覺得不重要,你就堅持自己”。

不得不說,這種集整部電影之力,來實現自我幻想的做法是勵志的。儘管冒著被批“自戀”和“YY”的風險(但他被黑的還少嗎,我們有理由相信郭導本人的心理承受潛力超過我們每一個人),但他真的集齊了一大幫美貌的演員、一大批耀眼的奢侈品牌、以及一眾如夢似幻的場景、找來了一幫人氣頗高的音樂人,為他實現了他的國王夢,《小時代》就是“他的國”。

關於影片中的演員表演、敘事節奏、電影語言、還有感情詮釋,暫且不表,有興趣的觀眾,請自由地親自去評判吧。

小時代觀後感

6月16日晚,上海大寧國際商業廣場CGV影城,在數百到場冬粉的翹首以盼中,寫作出版界勵志傳奇人物郭敬明變身為電影導演的首部作品《小時代》登上大銀幕,公開理解觀眾和媒體的檢驗。記者之前有聽看過本片的業內人士發表過口頭評論,也在拜讀過原著後已經對“小時代”擁有了必須的認知和心理準備,但沒想到,還是被導演郭敬明這場金光閃閃的“少女夢”震撼了。

那是一個華麗的皮囊,內里卻難以言表,無法讓它對所有人打開。當問觀眾:你看,我美不完美?喜歡的人會說:四,你真的好美。不喜歡的人雖然很想甩他一臉冷冰冰,但內心又被良知摧殘,會覺得頗為對不住那上揚四十五度的凝眸和努力。

小四花了五年寫出三本《小時代》,但大概在他心裡,林蕭、顧里、南湘、唐宛如這四位少女和她們身邊的帥哥們存在的時間遠遠比五年還要久。不然,他怎樣會以他那幼小的身軀,努力將這場原本僅存在於紙上的完美搬上大銀幕?16日晚上的觀影,小四和一班俊男美女主演們都坐在影院的第二排座位上,親自和冬粉們一齊感受這場以前的夢,也讓觀眾感受他在“華麗帥氣”的外表下那顆“閃著純真光芒”的心。

電影正式開始前,銀幕上出現“編劇郭敬明導演郭敬明原著郭敬明”的字幕,影院響起第一次掌聲。記者坐在小四前一排,所以回頭望他時最後感受到了什麼是四十五度的仰望,雖然電影院很昏暗,但能夠清楚看到小四托著下巴,認真地看著每一個自己親手拍就的鏡頭,神情嚴肅而莊重。在看到自己精心設計的笑料果然讓冬粉們開懷大笑時,小四也會和主演們笑成一團,看起來頗為欣慰。

此時此刻,在離小四不遠,但離這場莫名狂歡似乎很遠的黑暗中,記者忽然感覺,這不僅僅僅是在看一場電影,也仿佛是在看一個少年實現了從小的少女夢。身在此時的影院,就像是在旁觀小四的人生。小四為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找來了自己心中最適合的演員,這些演員長相俊美,畫著精緻無暇的妝容,穿起了令人艷羨的名牌衣服,他們彼此擁抱在一齊,把小四夢裡的每一個有關於愛與恨與冷漠的細節,都演繹成真實可信的人生。

《小時代》的書中,上海、名牌、金錢、外貌的標籤打遍所有頁碼只是表象,“時代的洪流”、“渺小的我們”這樣感慨深沉的詞藻激盪在每一個角落才是真相。作為已經無力再愛的80後,看過這本書以後,頓感淚如雨下。如果說,1983年出生於四川自貢的郭敬明是上天賜給90後讀者和冬粉的一塊珍寶,那么作為80後的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了解並善意對待這樣一位年紀相仿的男孩?他用他那獨有的綜合性筆觸,向年輕的90後讀者娓娓道來一個小小時代的故事,同時又毫不掩飾自己的欲望和想像,把全部內心都放入電影《小時代》。這個故事,根植於那些無憂無慮的男孩女孩們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優越生活,在這“小小的時代”里,小四給了他們將所擁躉的理想維度、生活模式、感情宣言肆意釋放的快感。放片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全場冬粉那多達幾十次的掌聲,小四擔得並非全無道理!

小時代觀後感

電影《小時代》講述了《小時代1.0之摺紙時代》的一部分故事,並且去掉了原著的灰色部分,全片散發著正面勵志的光芒,每一個裸露在大銀幕上的青春男體都只有純美而無肉慾,每一個穿著名牌的漂亮女生都只有純真而無物慾。小四太了解自己,也太了解愛自己的人,他展示出的所有鏡頭就像一個傲嬌的俊男被看到更衣:看到我的全部又怎樣?愛上我,或者更加愛上我。

但身為一個普普通通的80後,記者在看過《小時代》之後,又有些茫然。這副華麗皮囊里的東西,沒有一件曾屬於我,也不可能屬於我,所以它在我心裡瞬間便消逝得了無痕跡,或者可能,從未激起波瀾。可如我一樣的觀眾,在現場畢竟只是少數,回頭仰望更高的四十五度們,是高舉燈牌的狂熱冬粉,一張張年輕躁動寫滿崇拜的臉,高喊著偶像們的名字,高喊著電影大賣。他們的熱情與小四的欣喜交相輝映,點燃了這個夜晚。《小時代》,注定是屬於他們之間的狂歡。這場狂歡,與品頭論足的旁觀者們絲毫無關。如果小四不曾來過你的青春,那也無需你來為他的成年喝彩。

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定格在作家崇光臉上,柔光里是一張年輕英俊的面孔。那大概就是小四眼裡的自己,孤獨、精緻而憂鬱。這場小四為自己而編織的少女夢,雖然美麗而空洞,但無疑具有無窮的商業吸引力,因為他身後有一個龐大的群體甘願如影隨形。而那些自以為是旁觀者的人們,早晚你們也將抵但是自己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