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最新觀後感影評5篇

《少年的你》是《七月與安生》原班團隊回歸再升級之作,包括導演曾國祥、監製許月珍、編劇林詠琛、李媛、許伊萌,攝影指導余靜萍、造型指導吳里璐、聲音指導黃錚等,主創們經過了前作的磨合,再次合作不改初心,力圖還原最真實的青春本色。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20xx《少年的你》觀後感

被姚璋的臨時起意拉去看了電影《少年的你》,我雖有猶豫但也衝著網上一片的叫好聲去了,我自己來說其實對這種題材的電影已經不是很感興趣了,我是一個想得多,思考的多的人,每個人生階段都認真的迷茫並且與自己和解過,回頭看在我看來是最沒有意義的事,所以單純無聊為看個精巧的作品而去。

話雖說到這個份上,但電影開頭投放的廣告裡出現了一部饒雪漫的電影宣傳著實讓我有些提前進入氛圍的感覺。饒雪漫是我的青春回憶之一,我的初高中在她的寂寞空虛冷就想搞點事的意境裡沉淪過,但再讓奔三的我看這些估計要中途離場了,因為我已經輕鬆走入了當時稱這為“無病呻吟”的那批人的陣隊里。然而整部電影看下來卻讓我們很驚訝,它拍的非常好。

它是一部非常有質感的電影。演員感覺都是素顏上陣,上一次看演員這個陣勢還是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周冬雨臉上的雀斑一清二楚,易烊千璽的皮膚痘坑和斑點一覽無遺,真實感人,不過,易烊千璽這么有天賦的將人生第一部電影演成這個水平,以後估計也不用單單靠臉吃飯了。再說真實的電影場景,有非常濃厚的生活氣息,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一個轉場,鏡頭裡鏇轉的樓就很像姚璋他們的單位的宿舍樓,我當時真的有感覺下一刻尿騷味兒就要衝入鼻腔。

因為劇情有些似曾相識,回家後在網上翻看了一些影評才發現劇本有抄襲和融梗,我認為電影出彩很大程度歸功於曾國祥導演的功力和演員的細膩表達,所以我不會去討論小說本身。這部電影是我最近看到的電影裡角色最為動人的一部電影,演員對著鏡頭表達出來的角色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物,他在電影的情境裡所作出的抉擇、動作、表情都十分的具有感染力,加上導演的鏡頭語言,讓這樣一個我不曾經歷過的故事像真實的發生了一樣,我也接受並認可,我覺得牛逼。

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作品。

對於電影的劇情內容,我驚嘆於導演的細膩。我青春期的時候沒有親身經歷過校園欺凌,但是我知道這種情況並不少見,那個時候的我們太過年輕,有許多許多的疑惑和難過,不良情緒有時候就是以暴力的形式釋放,所以我們對推推搡搡不在意,對推搡的意外升級不驚訝,如果不親身經歷,我們的三觀里對這些事都是十分熟知而又陌生的——“我們那時候也這樣,哪有說的那么嚴重”,無意識的惡意常常由於沒有動機而不被認知。而像陳念和小北這樣的人,我更認為是我們這些電影螢幕以外的人的一縷精神。我們的父母不像他們的父母那樣不負責任,我們的生存環境不像他們那樣惡劣,我們也不像他們在一種情緒里沉淪到最後,但是我們都有過某個時刻被傷害過,生活艱難過,內心難受絕望過,感性的時候就是陳念和小北。陳念和小北的痛苦和迷茫、失落與堅定都被表達的十分生動,我被深深的共鳴著。

或者最後想說一句,當我們帶著老去的皮相掙扎在成年人的欲望與煩惱里時,偶然瞥見那些青春洋溢的臉迷茫著成年人看來不值一提的憂愁而生出羨慕和憐愛時,我們會忘記屬於我們的那一段人生里天崩地裂的情緒和事情,也忘記了我們曾經多么絕望。長大了的我們知道,只要時間過去了就好了,可是沒有人想過那些“過不去”的人去了哪裡。

20xx《少年的你》觀看有感

直面校園暴力。

影片開始,胡小蝶因難以忍受長期被欺凌的痛苦而選擇跳樓自殺。而陳念被警方詢問,她最終也揭發了校園暴力這一事。也正因此陳念陷入被毆打欺凌的漩渦。後面,陳念失手將魏萊(施暴者之一)推下階梯,致其死亡。劉北山協助陳念埋藏屍體。雖然事跡敗露,兩人經歷與現實、與自身的博弈後成長了,坦然地接受懲罰。

人物背景悲慘。

劉北山被父母拋棄,成為了一名混混,每一天都傷痕累累。似乎他已經對這種生活麻木了,但其實他也會在被人問“疼不疼”時流淚,也有對愛情的渴望,甚至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呵護對方。他就像一隻刺蝟,外冷心熱,內心柔軟。

陳念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用賣質量有問題的面膜來賺錢,但被眾人圍攻、辱罵。陳念沒有因此嫌棄自己的母親,而是拼了命地學習,希望自己能通過高考走出去,能帶給母親和自己一份有光明的人生。

結局卻是相對美好的。

因為一場校園意外,小混混與好學生扯上了關係。在本應陽光明媚的十八歲,他們與現實鬥爭、維護少年的尊嚴。結尾處,他們沒有離開、沒有分開,這也許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最好的結局了吧。我想這也寄託了製作人一種期許——身處在泥濘中的人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權利。生活有暴力、不公與冷漠但同時我們能通過改變,讓世界更有溫暖。

本片兩大亮點

首先,不用吹噓的好演技。

周冬雨,金馬獎影后獲得者。哭戲自然真實並且能夠清晰地感覺到情感的遞進、變化。可以說,我在影片裡看到的不是周冬雨而是陳念。

易烊千璽,這次的造型十分硬氣,不是少年的稚嫩而是男人的成熟。不得不說千璽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所有的感情如一泉水,被他留住在眼中,表露在行動。千璽的演技已經能帶動觀眾的情緒起伏,不得不說,大佬就是大佬!這次的表演是他送給冬粉也是給自己成年的禮物——認清現實後,仍然能微笑面對。

其次,劇本創作十分良心。

在短短兩個多小時的觀影中,能夠感受到“懸疑片”的手法,“青春片”的校園生活及單純的戀情,“感情劇”的豐富細膩。同時,故事鋪墊到位,情節環環相扣,不會感到生硬尷尬。

20xx《少年的你》觀看心得

今天去看了《少年的你》,理由是昨天看到一些影評說不錯。趕巧有個空餘時間就去看了一下。看看曾國祥導演的作品是不是那些評論里說的那樣好。

先說結論,我覺得這部電影很值得一看,無論是學生、父母、還是教師等社會各界人士都可以去看看,寫寫自己的感受。同時,我對曾國祥導演有更多的期待日後會很關注他的電影。

電影主要講述校園欺凌事件。以周冬雨飾演的高三學生陳念為主線開始講述她所受的欺凌,在這之前被欺凌的另外一個小姑娘胡小蝶跳樓自殺了。因為陳念在胡小蝶求助下沒有給予幫助,她很內疚。也正是因為這件事在碰到一個小混混(易烊千璽飾演)被打時主動報警結識了這個小混混劉北山。之後,陳念在被多次霸凌、嘲諷、排擠後求助一個警官無果,只能求助於小混混劉北山保護。在他倆共同生活的這段時間裡,相互了解、相互幫助、相互攙扶、互相情愫。某次,在劉北山不在的情況下,陳念為幫助同學再次遭受欺負,被一些人拿手機拍下裸照。之後,欺負人事件的主要人物魏萊害怕陳念報警去求陳念原諒,一番言論之下陳念誤傷了魏萊。劉北山為了替陳念頂罪,幫她把後面的事情處理完並教陳念如何面對警方。之後,快到判刑的時候,陳念自首跟劉北山一起坐牢了。

主要故事包括第一個:陳念受到集體的排斥、霸凌、和嘲諷,除了陳念其他同學也有這樣的情況。那么那些霸凌者、嘲諷者、排擠者為什麼會這樣做,同時也說明了那些少年的冷血和失去理智或者無理由的殘忍。

第二個故事:劇中有句台詞:生活在陰溝,也要記得仰望星空。兩個少年,無依無靠,只能夠依靠他們自己,相互依靠相互攙扶走過成人的叢林。想要走出現在的生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第三個故事:這兩個少年的愛情故事,一個為愛自我犧牲的小混混。劉北山為了幫陳念洗脫罪名自己抗下所有的罪。同時那段殺人的鏡頭也是拍的有點懸疑的感覺。

第四個故事:警察在沒有任何實在的物證下說服陳念去自首,挽救了這兩個少年。

一些思考如下:

家庭對少年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家庭環境時刻影響著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狀況。請父母們除了工作以外,儘量多多學習與孩子溝通的方式和技巧,不要除了打罵和批評。應該在ta遇到問題時,能夠及時發現並能夠幫助提供一些解決方案。強烈建議父母能夠幫助孩子一起成長。看這部電影時,我想到了之前看到過的一句話“孩子是成人的祖先”。單身家庭應該要比以前更加關注和關愛孩子,比普通孩子給予的關注和認可要更多一些。

對於學校,請不要把學校的升學率放在第一位,同時希望能夠真正切切的關心每一位同學的成長,關注他們是否每一天快樂。只有在健康的環境下才能孕育出心理健全的人才。衷心的希望學校能夠在培養人才的同時能夠訓練或者教一教這些在校生父母如何去跟孩子溝通,如何能夠讓父母關注到孩子真正需要關注的地方而不只是成績和好大學。幫助他們更好的建立親密關係。

對於社會,我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包容心。包容度更大一些,切實的去關心和關愛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即使那個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孩子的未來就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未來。每個人能夠盡到自己的責任。

對於少年,我衷心希望你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同時,我建議你們多多能夠理解他人,去幫助他人。有問題能夠主動找長輩們、大哥哥大姐姐們、老師、警察等。希望你們從小就可以培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途徑。主動結交一些知心的朋友,也要尋找一些能夠幫助你發泄不良情緒的途徑承受不了的要發泄出來。學會運用現代方法保護好自己。

那么通過這個電影,我覺得未來在心理學這一類的專業可能會越來越受歡迎。幫助他們建立更好的親密關係,解決好未來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問題。

最後這部電影很贊的地方是陳念去看監獄裡的劉北山,兩個人面對玻璃一段沒有話語的表演。周冬雨與易烊千璽的那段表演真的很精彩,開心、難過、惋惜、鼓勵、堅持、等待、愛憐、希望、痛苦、不捨等等一系列的情緒都在那段表演。你真的可以好好欣賞一下。

20xx《少年的你》觀看體會

上個學期末,我就聽說過電影《少年的你》的訊息,所以很期待。

電影講的有關校園暴力的事,內容上不多贅述,電影還算完整,美中不足就在於沒有清清楚楚交代那三個欺凌他人的女孩,欺凌背後的真正原因。但整部電影看完後很震撼,帶我陷入深思。

第一,很多學生對“校園欺凌”沒有正確的認識。“我曾經審過一個案子,一群男生打一個男生,把那個男生打死了。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那樣會打死人。”這是影片中一位警長說的話。很多校園欺凌的事情發生是因為欺凌者對自己的行為沒有正確的認識,覺得那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因為認識膚淺所以往往顧及不到後果。從這點來看,學校和家庭都應該給孩子加強對“校園欺凌”這一主題的普及,讓孩子對校園欺凌有深刻的認識。不對他人進行欺凌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當自己受到他人欺凌時要第一時間告訴家長和老師。

第二,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交朋友。電影中,三個欺凌者中有一人說自己也是被逼無奈。可能剛開始,她們三個人成了朋友。那個女生並不了解她所交的朋友是一群惡臭少年,在朋友的耳濡目染下成了和她們一樣的人。現實中這並不少見,很多學生走向歧途都和他們交的朋友有關。從中告訴我們交朋友一定要選品行端正之人,家長也要教會自己的孩子識人。

第三,學生要有健康的心理,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影片中欺凌別人的老大,家裡最有錢。看似本應有教養,但卻帶著同學欺凌他人。被告到警察局的時候,不僅她為自己開脫,連她的媽媽都為她開脫,認為自己的女兒沒有任何問題。她的父親也因為這件事,一年不理她。從中可見,一個孩子的心理和家長的引導是分不開的,家長要做好的榜樣,才能讓孩子變得陽光。

電影中敘述的故事只是一個特例。我生活的地方很健康,體驗不到,沒有直觀的感受,不過還是需要時刻提防,防範欺凌者,幫助被欺凌的人,但必須保護好自己,讓自己能健康成長!

20xx《少年的你》觀看感想

讓我決定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的很大一部分理由是因為易烊千璽的出演。但我並不是他的冬粉。

作為被公眾一路嘲大的tfboys組合的成員之一,相比較有著討喜長相的王俊凱和性格活潑的王源,在我的印象里似乎他總是容易被忽略的那一個。但是在近兩年的媒體上po出的他的照片中,眉宇間,眼神里多了許多內容,下頜角褪去了屬於孩子的圓潤,開始有了稜角。孩子的魅力在於能夠一眼看穿的稚嫩,沒有了可愛,純潔這些形容詞的加持的成年人,他們所擁有的複雜一樣令我覺得著迷。他的眼神里就有這些複雜。

觀影過程中,我一度被周冬雨的哭戲感染,幾次忍住了想放聲大哭的衝動,眼淚就像關不住的水龍頭一直在流(我承認我真是太愛哭了,對於忍住眼淚這件事實在無能為力)。我驚艷於她的演技,在她的眼淚中涵蓋了委屈,忍耐,不甘,無可奈何,這份毫不矯揉造作的真實表達讓人回憶起少年時期的我們在成長中所遭受的那些痛苦曾經是如何撕心裂肺。而易烊千璽這個影視新人的演繹也的確不俗,絲毫沒有讓我感覺到他與角色之間的不適感,這的確令人驚喜。兩位演員的演技是線上的,電影的拍攝手法也很成熟,某些鏡頭是有美感的,讓人有想要截屏的衝動。

但不客氣的說,除開演員演技和電影技術上的東西,觀影中我只是被那些情緒上的東西感染了,劇情卻並不足以震撼我的內心。不可否認,這部電影讓校園暴力這個議題再次鮮明起來,卻並沒有給我們帶來許多關於校園暴力的思考,甚至於網路上更多的是冬粉們對於兩位演員演技的褒獎,對校園暴力的關注和討論只占到了相當小的部分。的確,校園暴力是太過沉重的話題,似乎討論起演員的演技來更為輕鬆,怎樣讓公眾更多的去關注真正的問題所在,是對電影表達的更高要求。

我很慶幸從來沒有校園暴力的傷害附加在我身上,但我曾旁觀過別人受到的校園暴力。上國小五年級的時候,班裡有個女生,她的長相成為了別人攻擊她的理由,因為不討喜的長相,她經常被班裡的男孩子欺負,平時相處起來很正常的那些男孩子對她惡意滿滿,剛開始只是言語上的辱罵,後來便對她拳打腳踢,仿佛這是“正義”的一種審判。有次我目睹她又被堵在兩排課桌之間,那些男孩子躍躍欲試的準備對她動手,我實在看不過去,就擋在她的面前,怒斥那些男生,終究那些男生也並不是什麼窮凶極惡的孩子,也就慢慢散了。說實話當時的我是很以自己的出手相幫而自豪的,我有些滿意的看著她,想像中她或許應該在言語上或者表情上對我表達一絲感激,但她沒有,她只是拍了拍自己身上的土,面無表情的離開了。當時的我心裡閃過一些不理解,但現在想想,在遭受了那些莫名其妙的惡意之後,難保她的內心不會發生變化,正常的相處與交往以及情緒的表達對她來說是已經是困難的。在最需要保護的童年時期,校園暴力加諸的傷害已經在她心裡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作為旁觀者,我們是無法體會到她的痛苦到底有多深的,也無法預測這種傷害會怎樣影響她以後的人生。後來她或許是轉學了,我再也沒在學校里見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