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觀後感範文:《芳華》是部好電影

《芳華》是部好電影,這是我最直觀的感受。好在哪?不好說。一樣東西不好,我知道它哪不好;一樣東西好,我往往不知道好在哪。

以前聽到好歌也這樣,看到好小說也這樣。反正就是好,對口味。

我沒有經歷過文革,我問老家的人,文革時候的事有印象嗎?說有,大集體嘛,吃大鍋飯,也有下放的知青,窮。講起來,都是幹活記公分的事,都是為了生存怎樣小偷小摸的事。問有人被迫害嗎?說沒有,很少,有過鬥地主,點天燈把人點死了,這家人現在還仇視村里人呢。

問我爹,文革時你們幹嘛?說讀書,打架,幹活。主要是是和其他生產隊的人打架。也是分了幫派的,打得比較狠。倒有點像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

文革是一個意象,只能想像,想像里,有芙蓉鎮的樣子,有活著里的樣子,有兄弟里的樣子,也有動物兇猛里的樣子,霸王別姬里的樣子。感謝這些文藝作品,把我們帶回那個年代。

伍迪.艾倫拍過一部電影,叫《午夜巴黎》,裡面主人翁就在午夜時分和各個時代的大藝術家交流,挺過癮的一件事。

就是一個時代,無所謂好壞。對某些人好,對某些人壞。文革後一段時期的文藝作品,被稱為傷痕文學。小平批評說:哭哭啼啼,沒出息!他老人家也是受害者,但他不計較,反而越挫越勇。

你看歷史,類似事情不勝枚舉。只是有些離我們近一些,感知深一些。

我看芳華,其實就是看一代人的經歷。和我們懷念童年沒啥區別。芳華是馮小剛的青春,嚴歌苓的青春。

嚴歌苓真牛,寫天浴,寫陸犯焉識,寫芳華。都和那個時代有關。

另有一個旅居國外的女作家也牛。張翎。那年看她寫的《金山》,筆法細膩,跨越上百年的歷史,寫得柔腸百轉,真好。

我不是影評人,也根本不會寫影評。我覺得芳華好,就是覺得人好,故事好,色彩好,音樂好,能夠引起我情緒的波動,能夠讓我笑的時候笑,恨的時候恨,哭的時候哭。我沒那能耐挑毛病。

【本文作者:李日白 】

【微信公眾號:日白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