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評改的新思路的國小發言稿

今天聽的三節課和老師們的介紹,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國小的“作文自能評改”實驗給我們當前的作文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

首先,“自能評改”讓作文回歸了原有的交際特性。從本質上來說,寫作是人際交流的手段。只有在交流需要的驅動下,寫作才會找到內在的動力。但是,大多情況下學生寫作文只是為了完成老師的任務,很多學生並不清楚寫作還有交流的價值。而“自能評改”完全改變了原來“學生寫,教師改”的單一交流形式,讓作文成了全班同學交流的重要途徑。在同學們互相學習、互相競爭、互相督促的氛圍中,孩子們更願意努力把作文寫好,修改好,在班級中贏得讚揚和榮譽。今天兩堂課,孩子們的積極表現充分表明了他們很享受這種作文課,也說明了“作文自能評改”實驗的價值所在。

其次,“自能評改”讓學生作文變被動為主動。長期以來,大部分學生對自己寫的作文缺少修改的意識,這是作文進步不快的一個重要原因。葉聖陶先生說:“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都處於被動地位。能不能把古來的傳統變一變,讓學生處於主動地位呢?假如著重在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么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動地位了嗎?養成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缺少自我修改的過程,作文教學是不完整的。“作文自能評改”抓住了這個薄弱環節,讓作文教學有了根本性的變化。同學們在自我修改和互相評改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寫作的艱辛,同時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特別值得稱讚的是,實驗課題組的老師們充分利用各種展示的平台,發布孩子們的好作品,激勵孩子們去認真修改作文,拿出自己最滿意的作品,從而大大激發了孩子們寫作的積極性。

第三,“作文自能評改”實驗創造了國小作文評改體系的典型課型。“自能修改課、自能評改課、自能評評課”三種課型各有分工,層層深入,為後續研究和其他學校提供了很好的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