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張家界》之十

游完金鞭溪後,我們就乘著車來到了黃石寨這個張家界的主要景點。黃獅寨,位於森林公園西部,因山勢似雄獅而得名。當地有兩句民謠:“不登黃獅寨,枉到張家界”。

登黃石寨有兩條路線可供選擇,一條是乘索道直上黃石寨,另外一條呢?那就是徙步登上黃石寨。由於時間緊迫,加上我們已經走了很多的山路,腳酸痛得很,所以,我們選擇了乘索道而上。

我們第二次乘著索道登上了黃石寨的山頂。在山頂上,放眼望去,一座座幾十丈高的懸崖拔地而起,直插雲霄。

“哇,好美啊!”我不由得從心頭裡湧出一道感慨來。突然一座山峰突兀眼前,聽導遊說,這便是南天一柱。它高達300多米上部粗大,中下部細小,整個石峰一頭托住雲天,一頭植根大地,真象一根擎天石柱!

我們往左拐,便可以看到一座海拔1000多米高的圓形石峰,上平下懸。繁星滿天之夜,你站在這台上,說不定就能摘下幾顆星來!1983年11月8日,原國務委員兼經委主任張勁夫同志登台觀光時,就取芳名“摘星台”。

在黃獅寨頂上向東行幾十米,有一棵古老的黃山松,松樹邊有一懸崖石塔,此塔現有三層,人 們先要下幾十米的陡坡,然後才能攀登上去。置身塔上,只見松奇岩危,空中倒懸,萬般驚險。下方石屋如削,深澗難測,擲石無聲。前後左右方圓幾十里一覽無餘,數千峰頂歷歷在目。在此處不攝影留念,委實遺憾!這就是黃獅寨上的一道風景——望澗台。

在黃獅寨頂上靠南,有一座人工建造的木石結構台,名曰“望峰台”。它是當年林場防止森林火災用的瞭望台,類似古代修建的峰燧報警台(晚上點火叫烽,白天冒煙叫燧)。

據介紹,這座烽火台與護林人員許龍遠一樣,曾為林場防止森林火災立下過汗馬功勞,因為好幾處失火都是在這座瞭望台上發現的。

距望烽台不遠,還有一座望仙台,景觀極為奇妙:往東遠眺,可以看到從土地埡進入鑼鼓塔的一片田園蜿蜒的公路,和新建的旅遊村,往南遠眺,又可以看到“土地公公背媳婦”。近看,對面山峰山有一塊平整光滑的石板,四四方方、恰如棋盤,相傳是八洞神仙下棋的地方。故取名“望仙台”。

站在望仙台向枇杷界山上遠眺,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老頭,背上背著一個姑娘,佝、僂著腰,正蹣跚地向前一步一步攀登,形象十分逼真。那就是饒有風趣的“土地公公背媳婦”景。

在黃獅寨後卡門的一座可望而不可及的山脊背上,有一塊巨石,這座百萬恰如烏龜,看,它有龜頭,有龜殼,還有四腳和龜尾,也似乎看的清清楚楚。當你駐足觀看時,它似乎正四腳移動,慢慢騰騰地向雲海中一步一步抓去呢!那岩石晴天發亮,色呈金黃,故又名“金龜探海”。如遇天晦,又成了“霧海金龜”。

“六奇閣”座落在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黃獅寨的最高處,它是自然景觀群體唯一的一處人文景觀。閣名“六奇閣”,是山奇、水奇、石奇、雲奇、植物奇與動物奇。湘潭大學教 授羊春秋老先生於此撰聯曰:名動全球,到此真堪三擊節;勢拔五嶽,歸來不用再看山。登上六奇閣:往東,可以看到水繞四門(止馬塔)、金鞭溪,以及天子山一大 片;往南,可以看到天門山、土地埡、鑼鼓塔、公園建築群、層層梯田;往西,可以看到朝天觀、龍鳳庵、玉皇宮、棋盤岩;向北,又可以看到天橋遺墩、黑樅垴原始次森林與袁家界一大片風景。真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在六奇閣,你還可以看到獨特的民族風情,唱山歌,欣賞擺手舞,聽咚咚喹,吹木葉,與白族、土家族姑娘對歌,對白,共同表演,盡情聯歡。

“穿雲洞”一景,座落在黃獅寨西邊深澗絕壁中間。

在那巨大厚實的石壁中間,有一個大岩洞,一邊通砂刀溝,一邊通黃獅寨,如遇暴雨初晴天氣,就有白雲一片又一片地從洞中飄出,如飛毯,似棉團,有的飄飄灑灑,成團成片,有的滾滾而過,如波如瀾。無論是濃雲,還是薄霧,從洞中穿過,都有一種神秘感。仿佛有神仙精靈居住一般。

在黃獅寨與袁家界的深灣里,高低、大小遠近均稱的排列著7座如橋墩一般的山峰,那便是“天橋遺墩”。這一景觀據傳說,它是當年向王天子戰敗以後逃離困境時,神仙為他搭的天橋。橋面是用布做的,神仙將布一抖開,從第一墩往第二墩一搭,便成了一座天橋。向王天子過橋以後,橋布自動收走,追敵無法通過,向王天子便得救了。

……

邊走邊觀賞路邊的景色,真是如痴如醉啊!可是時間老人可過得快了,二個半多小時就過去了,下山的時間到了,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黃獅寨。我們又乘起索道,如騰雲駕霧奔下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