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場地組織體育活動方法初探_英語教學論文,小場地組織體育活動方

小場地組織體育活動方法初探

在小場地上同時有幾個班級上課,使學生的活動範圍大為減少,這時易採用“定位法”,即固定隊行進行練習,如在走廊過道、花壇等處排列隊形,要求位置不變而教材教法多變,除了做發展身體素質的體操、跳繩、立臥撐、徒手技術動作等練習外,還可以做單雙數相間的繞人運球,跳躍曲線跑動,前後排雙手胸前傳接球,利用體操棒或小型器材進行協調性練習,用沙包進行拋接練習,充分鍛鍊學生的方位感和空間感。教學秩序活而不亂,易於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二、順勢法。

充分利用學校的自然環境和建築物,做自然地形跑。如:沿著花壇跑、繞樹慢跑、台階兩腳交換跳、跑樓梯、沿牆根慢跑縱跳摸高、靠牆手倒立,對牆投擲、繞過障礙等。這種方法因地制宜,順其自然,學生情緒很高,運動量易於掌握和調整,組織隊形不易混亂、活潑自然,靈活而不忙亂。

三、盤鏇法。

在場地上曲曲直直地花樣移動,如:“8”字形跑、蛇形跑、螺鏇跑、快慢相間跑等,還可以走跑交替、變換動作方向與節奏。這樣場地雖有限,跑距卻可以延伸,稱之為“盤鏇法”,對培養學生的反應和靈活性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四、替代法。

利用沙包、羽毛球、桌球等輕物代替壘球擲遠;以跳背來代替山羊分腿騰越的練習,用跳橡皮筋來代替練習跨越式跳高的過桿技術,可以增加練習次數,掌握好運動技能。並有效地避免運動損傷,在進行練習時應注意加強組織紀律性,只有良好的紀律才是練習次數和質量的保障。

五、循環練習法。

在有效的範圍內分組練習,如:第一組跳繩、第二組舉重物、第三組立臥撐、第四組蛙跳。分散練習,依次輪換,只要組織嚴密,所有空間都能充分得到利用。

六、模擬法。

不用器材而只用手勢動作,如:雙手胸前傳球,原地側向擲壘球,滑凍的蹬冰技術練習和彎道壓步技術練習,籃球的重點技術三步上籃練習等。

充分利用少年兒童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做好徒手練習。

七、遊戲法。

在相宜的場地上利用“遊戲法”完成教材內容,如:畫一有規則的圓形圖案,用小白兔的故事教低年級學生立定跳遠的基本動作,一邊跳圖形一邊唱兒歌,讓學生體會雙腳起跳、雙腳落地的基本要領。還可以開展活動範圍更小的遊戲,如:“叫號賽跑”“貼膏藥”具有對抗性質的“鬥雞”比賽等。既提高了練習興趣,又提高了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學與玩”中掌握動作要領。使學生自始至終處於一種興奮狀態中,利用遊戲規則讓學生理解動作技術的要點,形成良好的紀律性。

八、競賽法。

利用多種競賽活動形式加大運動量,如:迎面接力由單人跑改成手持實心球一至兩個,提高難度,高年級可進行背人負重的接力,在跑之前做五到十次深蹲或立臥撐加入運動量,利用增加密度來加大運動量,如:傳球時由兩人迎面傳球改為三角、四角或用兩球進行,提高傳球數量和質量。跳繩每人跳躍個數由少逐漸增多,有條件的學校可用海綿墊練習前滾翻,再過渡到前滾翻接力,通過增加練習次數達到合適的負荷量和良好的練習效果。

九、實際法。

在教學當中要考慮到地區和學生的特點,如:冬天在許多地區學生喜歡玩鍵子,而且能玩出很多花樣,應在體育活動中充分發揮這一特長,把水平高的組織起來,進行一些小型的單項比賽,進行正確的引導。還可將民族優秀傳統項目“武術”貫穿於教材當中,不需要器械,在小場地上同樣能達到很好的鍛鍊效果。

小場地組織體育活動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