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題作文審題指導

命題作文是我國傳統的作文方式,能較為客觀全面地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有利於直接體現作文的意圖,有利於寫作者的思想迅速集中,在對作文能力的考查中仍具特殊價值,命題作文指導。隨著“選題作文”的出現及廣泛套用,命題作文在相對穩定的基礎上又開始逐漸升溫。

縱觀近三年的命題作文,其命題方式大致有以下四種類型:一是“直接命題”,即題目簡潔明了,要求所記的事,所寫的人,所說的理,所狀的物,一目了然,如作文《美好的回憶》、《我有一個夢想》等。二是“比喻命題”,即題目有一定的喻意,考生必須先明確題目的喻意,然後才能緊扣主旨作文,如作文《腳印》,“腳印”比喻在成長過程中留下的痕跡。三是“配提示語命題”,即提供材料或者提示語,要求考生閱讀材料或提示語後,再按要求作文。四是“選擇命題”,即同時提供兩個或多個作文命題,選擇命題作文,留有選擇餘地。在中考試題中,命題作文這四種命題方式大致表現為兩種題型:一是只提供題目和要求;二是提示語+題目+要求;兩種題型比重大致相當,各占半壁江山。

1、審題要準

審題是指細心揣摩題意,把握題旨,明確要求,即對作文題目所顯示的中心、範圍和所暗示的體裁特點等作全面審視。對於命題作文,其中心要依據對題目的分析來確定,因此,審題至關重要,寫作前一定要“瞻前顧後”,審清其中的內涵,明確題目的範圍及重點,找準“題眼”,來確立要表現的中心。否則,一旦“離題”,即使語言非常生動精煉,內容新穎精彩,該文的價值也會大打折扣,得分更難以提高。

審題通常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要抓住題目中的“題眼”,即標題中的關鍵字,這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如四川樂山2024年全命題的題目是“我最愛這裡的風景”。程度副詞“最”在這裡就是關鍵字語。必須通過比較,以突出“愛”之“最”。例如有位考生把“我最愛這裡的風景”定位在柳,開篇就旁及其它植物:“我校的風景很美。松柏常青,夏荷婀娜,柳樹成陰,鑽天楊挺拔。周敦頤筆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使我喜歡,茅盾所寫的質樸的白楊叫我讚嘆,陶鑄讚頌的堅挺無畏的松樹同樣令我敬佩,但我由衷喜歡的風景卻是被人們稱做‘弱女子’的柳樹。”這裡,“最”字已經呼之欲出;接著文章從柳是“綠得最早的春色”、“黃得最晚的生命”、“最具有熱愛母親的情懷”等三個方面進行描述,在比較中一個“最”字貫穿始終,準確地演繹了文題。如果像有的考場作文那樣就柳寫柳,無所旁及,那就誤為“我愛這裡的風景”,偏離了題意。

二要注意題目中的前綴或後綴,即標題中的限制詞和修飾語。如:“行動的力量”,(江蘇淮安卷)要突出表現“行動”一詞給我們的力量。再如《一個會變的人》,要扣住“會變”,或寫不同時期的“變”,或寫不同環境下的變,都算切題。

三要深入分析題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題目語言中所包含的象徵義、比喻義、引申義。如“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四川眉山卷)就是一個比喻義很強的考題,“一朵浪花”,既可以理解為一件事、一種感情,也可以理解為一處景觀、一次誤會。

四是要審準材料選擇的切入口。命題作文比話題作文的審題要求高,命題作文動筆前,把握題意、找準切入口十分重要。如福州泉州“和父母交朋友”這一題目,審題時必須明白:人物是“我”和“父母”,主題是“交朋友”,這就排除了“交朋友”的其他人物和生活瑣事,文中的“朋友”具有特殊的身份,這就決定了切入口應定在與父母之間的交流、理解、包容、互尊互愛等情感因素上,在這個前提下,再確定文章的創新點。

在考場上,有些題目題意明確,我們能迅速地把握命題者的意圖,如:“孝敬父母二三事”(湖北省恩施卷)、“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四川省眉山卷)等。也有些題目題意比較隱蔽,需要我們認真思考,才能挖掘出命題者的用意,如:“門其實開著”(江蘇省無錫卷)、“印象”(遼寧省大連卷)等;還有些考卷的命題者設計了導語或提示語,讓你有所感悟,打開思路,在做這類作文的時候,要讀懂提示語的含義,才能有感而發。對於不同的命題,我們可以採取不同的審題策略。

①有些題目,命題者故意藏頭去尾,使題目帶有迷惑性,增加審題難度,用以考查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如《心愿》這個題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審題有難度。對於這類題目,我們可以採用在原題的前面加上“我”、“媽媽”、“班主任”等因素,使題目成為《我的心愿》、《媽媽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這樣,題目的意思就明確了,文章體裁也就很容易確定了,

作文指導《命題作文指導》(/)。◆分享好文◆

②另一些帶有比喻或象徵性的題目,如《暖流》、《春風》等,則可以採用配方的方法。如果題目出的是比喻的喻體,寫作時就配上本體去寫;如果題目出的是象徵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徵性的事物去寫,如《暖流》,暖流是喻體,我們在寫作時就可以從它的本體——同學的幫助、老師的關愛等角度去審題,中心就一目了然了。《春風》、《考試》、《蠟燭》、《七月如火》等一類題目都有可以採用配方的方法去審題。

③對於一些抽象性的題目,如《責任》、《追求》、《寬容》、《合作》、《友善》等,它們如果寫成記敘文,你可以構思成“通過一個我看到(聽到,讀到)的有關×××人(負或不負)責任(寬容、友善……)的故事,告訴大家生活需要……”這時,題目“責任(寬容……)”就是你的記敘文的中心思想所在。如果你熟讀古今中外書籍,擁有大量事例史實,擅長寫議論文,你當然可以把它寫成議論文,此時,題目就是你的議論的話題所在,就是議論文三要素中的論點的中心詞,你只需羅列古今中外幾個有關“責任”(寬容……)的事例,證明一下“責任大于山”,“勇於承擔責任是每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質”,“我們要對自己、家庭、國家負起應有的責任”等論點。

2、選材要精

命題作文,審題準確,選材得當,至關重要。對於題目來說,範圍有大小之分,對於所寫的事件來說,意義有深淺之分。一般情況下,小題應該“大作”,大題應該“小作”。

“小題大作”是指題目比較具體,涉及的範圍較小,涉及的人數較少的作文,對這樣的事件如果作深入地思考和挖掘,往往包含著普遍的、深刻的、給人啟發和教育的道理。“大作”就是要在事件的意義、道理、說明的問題上下功夫,動腦筋,細思考、深挖掘;“大作”就是要“平中見奇”“化腐朽為神奇”,就是要言人所未言之言,道人所想道之理。許多經典作品如魯迅的《一件小事》就是小題大作的典範。作者由人力車夫毅然扶起一位老女人的事件,深入思考車夫的行為,讚美車夫勇於負責的精神,對自己的那種自私的心理進行深刻的解剖和自我批評,進而把這件平常的小事兒與所謂的“國家大事”進行對比,從而突出了正是像車夫這樣勇於負責的人,才是民族的希望之所在的主題思想。由此可見“小題大作”的意義。再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蟬》、《貝殼》等等,這些題目表面看都很具體,範圍都很小,但經作者的細思考、深挖掘、廣聯繫,都寫出了與眾不同的見解和深刻的思想意義。當然,“小題大作”不是生拉硬扯,不是生搬硬套,不是隨意拔高,不是牽強附會。有些同學在作文時學常犯以上毛病,其主要原因是沒有就事件本身所包含的道理作認真細緻的分析,只是為點明所謂事件意義硬加一句而缺少必要的分析,“拔”得突然,“拔”得生硬,這只是為“大作”而“大作”,不是真正的“大作”——挖掘事件本身蘊含的深刻道理和真正內涵,這樣看來,小題要“大作”卻不可強“大作”,硬“大作”。適合大作的題目中考題目比比皆是:2024年太原“傾心一愛”,2024年四川眉山“生活中的一朵浪花”,2024年浙江金華“這就是幸福”,2024年四川樂山“我的收藏”等等。

“大題小作”是指題目涉及的範圍大、時間長、地點多、人物多、關係複雜的作文,要從小處、某一高度、某一兩個人物來具體反映面上的問題,即所謂的“以小見大”。“以小見大”就是要“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一滴水而見太陽的光輝”。因此,這樣的題目選材一定具體,角度一定小而巧。比如:《在迎奧運的日子裡》就是一個大題目,涉及的時間可以是一周、一個月或幾個月,人物可能成百上千,但作文僅要求作者有“大題小作”的能力。比如可加副標題進一步將範圍縮小到某一單位、某一場所,然後選一兩件事具體寫怎樣迎奧運的,最後指出這種人,這種事還有許多,上面所說的僅是全社會的一個縮影。這樣文章寫得既具體又全面。可見“大題小作”的好處之大。適合大題小作的題目一般是範圍、關係類題目,如2017浙江紹興“十六歲的天空”,2024年遼寧大連“印象”,2024年浙江湖州“生活,因變化而精彩”等。這樣的題目就要求具體分析它涉及哪些人、哪些事、多長時間。而要把它寫得有立體感,又具體、又全面,最好的辦法就是“點面結合,即把某一兩件事(點)寫具體了,再一筆點及其它方面的人、事,將其置於全面貌之中,這樣就能寫好這類文章。當然“大題小作”不是只寫一兩件事就完了,還應在開頭和結尾就全面、整體有個概括的交代,全局的點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