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自信觀後感_觀看中國要自信觀後感

看了視頻《中國人,你要自信》,忍不住要說幾句。我能接受復旦大學張維為教授言語方式也能接受他的看法,但我想說的卻是別的內容。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中國要自信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中國要自信觀後感1

昨晚朋友圈一個高中的同學轉了這樣的一個視頻張維為教授的演講《中國人,你要自信》。

看了以後,當時是覺得他真的講得很好,有數據有案例,充分的表明了中國在世界上的發展無疑是最大進步,也是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

為什麼說當時,那么現在我的看法呢?還是挺支持他的。

上度娘查了一下此人,發現之前天涯論壇裡面就已經有很多人在今年2月份的時候討論這事。視頻也是在那個時間段上傳的,可以說引起大部分人的關注點。

我沒有想像中那么愛國的,因為處在社會基層,看到的是社會很多不公的事件,像最近的天津塘沽濱海爆炸,至今相關的責任人都還沒有出現給大家一個交代,所以很多網友在微博上質疑聲一片。還有很多很多,錢權勾結但百姓無處申訴,法律漏洞讓一部分人逃過了該嚴懲的結果,看到這些,但凡政府有點無作為,鍵盤俠們就趁機把平時的積怨全部發泄出來,罵政府罵國家,還有些受了西方一些國家的忽悠煽動,也就唯恐天下不亂。

後來了解了更多的國際政治,結合身邊的事,慢慢的,真的那種愛國的情懷平時是說不出來的,一到某個時刻,就會因為自己是箇中國人而感到很自豪!

且不說那些中國輝煌的事跡,就講很簡單的,那時候是看到敘利亞還是哪裡的,一個小女孩,看到攝像師黑色的攝像機,以為是槍枝,而舉起手來投降。那個畫面,妹妹就說那一刻真心覺得處在中國很安全,不說那些什麼不良商家的製毒物影響健康,至少,我們不用飽受戰爭的痛苦,不用看著身邊的人一個一個因戰亂因饑荒而離去。所以身在福中的我們,要知足。

當看到張維為教授那個視頻的時候,確實,我們現在應該要平視美國,平視歐洲國家,中國正在強大是毋庸置疑的,我們也不是以前那個任人欺負的落後國家!

以前學歷史的時候,就聽老師講過這樣一句話: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一旦醒了,必定平地一聲吼,不會任由人宰割。

還有當中國在世界上取得任何成就的時候,看著五星紅旗飄揚在上方,鼻子也酸酸的。有種感動說不出來。

上面所說的也只是代表個人觀點。我也相信,這些不完善都是暫時的,中國會越來越好!

中國要自信觀後感2

中華民族是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延續了幾千年的種子,漢唐盛世成鑄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輝煌,時至今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一步步引領中國向前進。看了張維為教授《中國信心》的視頻,除了鼓舞,更是振奮,我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作為一名輔導員,我也更希望同學們能做一個自信的中國人,成長為國家、社會所需的優秀人才。

1.肯定歷史,吸收文化

作為一名中國人,首先要了解國家的歷史,既要了解曾經的輝煌燦爛,也要熟悉中國人民曾經經歷的苦難,從而更深刻認識中華民族不屈不饒的奮鬥精神。同時,還要學習和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吸收其精髓,認識其本質,將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結合,做有深厚文化涵養、以中華優秀文化為榮的大學生。

2.注重禮儀,提升涵養

中國古代,禮就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在認識到當前不文明禮儀行為的同時,更應該當好禮儀文明的先行者,以優良的文明禮儀,高尚的道德素養將中華傳統精髓延續,將社會不良陋習摒棄,推進國家文化自信。

3.肯定成就,提升自信

現實中,往往會有個別人抱著“西方的月亮比中國圓”的思想,張教授的演講比較好地回答了這些人的問題。用事實說明國家的進步是人類的一個奇蹟。大量留學生學成後選擇回國,國家基礎設施不斷進步,這不是國家的進步是什麼。所以,要肯定我國建設的成就,沒比較你怎么知道我們自身的優勢,我們要全力支持國家發展,提升民族自信心。

4.理性思考,避免盲從

現實社會中,尤其是在網路時代,西方不少別有用心的人始終都在通過各種渠道試圖唱衰中國,破壞中國發展的大好局面。對此,我們要有理性的思維,正確的判斷。張教授在演講中指出:中國崛起到今天這個地步,還要被西方被美國這么淺薄的話語忽悠的話,我們的後代將會詛咒我們:“一手好牌,當時的好牌,怎么當時打成那個樣子?”這不是給我們很好的警醒么。所以,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要理性地對待網路上、媒體上的言論,用理性的思考、縝密的求證去分析你看到的種種表象,避免被別有用心之人忽悠。

一個國家的自強,一個民族的自信,需要國家政策的引導,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作為大學生的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斷提升我們對中華文化、對黨和政府、對國家成就的信心,做一個自信的中國人。

中國要自信觀後感3

同志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飽含深情又無比堅定地指出:“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這是何等的自信!這種自信,集中體現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三個自信”上。

成立於風雨如晦年代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經過90多年的奮鬥、創造、積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歷史和實踐雄辯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

拿經濟發展來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遠遠超過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無論在速度上還是在持續時間上,都超過了經濟起飛時期的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堪稱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蹟。現在,我國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實現了從低收入國家到上中等收入國家的跨越。這樣的經濟發展成就,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所羨慕、所嘆服。不可否認,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也遇到不少問題。但與許多國家至今仍在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下掙扎相比,與許多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相比,我國可謂“風景這邊獨好”。對此,西方國家無論是學者還是政要,都是服氣的。“風景這邊獨好”,正是源於我們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更加堅定“三個自信”?

再拿政治發展來說,這是西方有些人最喜歡指手畫腳、說三道四的。現在,國內有些人受西方影響,對我們自己的政治發展道路缺乏自信,甚至覺得只有實行西方多黨輪流執政、三權分立、兩院制等,才算民主了。事實果真如此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不斷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成功開闢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這一政治發展道路具有深厚歷史底蘊,是長期發展、循序漸進、改革創新、內生演化的結果,符合中國國情,具有旺盛生命力。現在,許多外國專家學者紛紛肯定我國的政治發展道路。《中國大趨勢》的作者美國人約翰·奈斯比特認為,中國沒有以民主的名義使自己陷入政黨爭鬥的局面,在未來幾十年中,中國不僅將改變全球經濟,而且也將以其自身模式來挑戰西方民主政治。與此同時,對西方民主的反思越來越多。今年3月,在西方頗具影響力的《經濟學人》雜誌刊髮長文《民主出了什麼問題?》,坦承“(西方)民主在全球的發展停滯了,甚至可能開始了逆轉”。外國人尚且對我們的政治發展道路如此看好,我們自己又有什麼理由懷疑這一經過實踐檢驗的政治發展道路呢?又有什麼理由不堅定“三個自信”?

其實,不僅僅是經濟、政治,中國在各個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足以讓我們自豪,都雄辯地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今年4月,以色列總統西蒙·佩雷斯訪華時說:“中國人民自強不息,沿著自己選擇的發展道路,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中國和平發展是人類歷史上迄今取得的最偉大成就”。從許多外國政要的客觀評價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發展正是“風正一帆懸”。

中國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堅定了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中當然包含著價值觀自信。中國發展孕育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思想和精神,充分證明我們的奮鬥理想、價值追求充滿向上的力量。今天的中國人需要清醒認識中國的歷史走向,準確定位中國的國家坐標。對自己的認識越清醒,對形勢的判斷越準確,對中國的未來就越自信。

中國要自信觀後感4

早晨,看了視頻《中國人,你要自信》,忍不住要說幾句。我能接受復旦大學張維為教授言語方式也能接受他的看法,但我想說的卻是別的內容。

首先是對題目的理解。“中國人,你要自信”這個題目能夠被理解嗎?我的看法是不能。“不能”不是指看不懂這句簡單的漢語,而是不能領會其中的含義。這涉及到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知識的傳遞。對這個問題,我經常會注意到,但估計從來都沒說清楚過。看完這個視頻,觀眾心中留下什麼印象?有人說,美國、民主並非那么好。作為中國人,我要自信。問題是,僅僅如此我真的能變得自信起來嗎?每一個人都可以試一試,例如把這個視頻看上10遍、100遍,甚至做到倒背如流,再去和洋人接觸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會變得自信起來。沒有機會接觸洋人的人,可以看看電影、新聞中的洋人,然後再對比一下自己心裡看到洋人的心態的不同,看看自己是否變得自信起。我可以肯定地說,不可能。也就是說,中國人自信,這件事情只能發生在他們真實地接觸並了解了洋人之後,而不是看完某個視頻或者聽完某個演講之後。間接知識是否真的可能,我深表懷疑。基於這個理由,我說,題目不能被理解。當然,對洋人的了解這件事情一定會發生,或遲或早,或多或少。

面對洋人,在檢查一下自己心裡的感受,這樣的事情我做過。不僅檢查過自己的心裡感受,還觀察過他人的感受。我個人對西方的接觸,應該是80年代開始的,除了西方製造的產品,還有西方人的著作、影視作品等。當然,不能忽視的還有周圍人關於西方的評價。剛剛出過國的人向還沒有出過國的人介紹起他們見到的花花世界時,手握洋貨和沒有洋貨的人介紹自己的洋貨時,心態或許會發生微妙的變化從而導致信息傳遞的失真現象。這樣的失真,也是要考慮在內的。後來,我還專門學習了英語,能夠自己閱讀一些西方的資料、書籍。但無論如何,這些了解都是通過媒體完成的。這裡所謂的媒介是指信息傳遞的介質,存在於我和真實的西方世界的影視導演、書籍的作者、產品的製造者等等都是媒介。因為有了媒介,所以媒介可能導致的失真就需要考慮。更為重要的,媒介是一種了解的渠道,同時也是了解的一種阻礙。剛開始沒有直接了解的機會的時候是一種渠道,之後就是直接接觸、阻礙了解的阻礙。後來,有機會和洋人在一起工作,約4年時間。儘管也有一些生活上的接觸,但依然不夠深入。無論如何,有一個明顯的心理感受是,看到洋人我心裡依然會產生一種異樣的感覺。這個異樣感,可以理解為不自在不放鬆,也可以用張教授的話表達為不能“平視”,這樣的感受當然不會出現在我見到某個亞洲人的時候。或許是我個人對於神情過於敏感,才產生這樣的異樣感。不過,根據我對他人的觀察,這樣的異樣感絕非只出現在我一個人身上,應當很是普遍。洋人和國人是有明顯差別的,不僅在外貌上,神情也是。看到新鮮的不一樣的人就會有感受,這是正常的心理現象,一點都不稀奇。來到深圳2年多,我有機會近距離的接觸更多的洋人,因為在管理層,應該說也更深入。可以說,到今天,20xx年前產生於我心裡的異樣感差不多逐漸消失了。前兩天,看到電視的歐巴馬,突然意識到自己看他的目光有些怪異,之前籠罩在他周圍的幻影或者氣場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只要異樣感尚存,就沒有“平視”,這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的問題。說了這么多,只是想以我親身的經歷來證明一件事:平視、自信,是不可能在聽完講座看完視頻之後發生的。

其次,我想說的是,對於西方的了解仍然停留在想像之中,這在民眾中很普遍。所謂想像,也就是大腦因少量的外部信息激發而形成的圖像。想像是人腦的正常功能,也是人類創造的源泉,但想像並不是事實。幾年前,西方就是完美的彼岸世界,就是我腦子裡的一種想像。我相信,有這種想像的人不是一個兩個,依據這種想像表態的人也不在少數。

對彼岸世界的想像,並不是什麼稀奇事情。對於幸福的追求,基於對完美的想像,也是對於彼岸世界的追求。對於彼岸世界的追求,就是當今人類社會現象的根本驅動力,而且這是不自覺的。盧安克說,他曾相信在東方世界的某個角落會有一個完美的人,於是他來到中國。最後,他說,如果自己不去親身演繹這樣完美的人,那么這個世界就不會有這樣完美的人。盧安克的話很有深意,但我這裡引用只是想表達這樣一層意思:把美國想像成完美的彼岸世界很是正常,因為也有西方人對中國有著類似的想像。

第三點,有些形上學。張教授演講的思路是,中國取得了經濟上的成就,中國的政體是好的政體,民主的優越感靠不住,不僅在經濟層面在政體層面我們都可以自信。很明顯,趙教授衡量政體的標準是經濟。民主的西柏林的明亮,專制的東柏林的陰暗,就是以經濟為標尺的衡量。不僅如此,張教授對意識形態的價值也是用經濟這把秤來秤的。不知道到他是否已經意識到自己手中的秤能否用來秤精神層面價值,但他似乎已經知道自己手中、別人手中都沒有別的秤。所謂話語權,話語體系,說到底指的就是衡量體系。兩個年輕人在比試誰的個子高,矮的那個暗自自卑。但是參軍體檢時,那個高個子被刷了下來,因為他體重不夠耐力不行。這回,通過體檢的矮個子釋懷了。為什麼?因為出現了新的衡量標準。西方人有著自己的衡量標準,這個標準的衡量結果之一就是:專制政體還是民主政體。中國人能感受到政體的差別。儘管自己的經濟發展了,而且能夠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的含義,但對於專制政體的感受同樣真切,甚至更為強烈。於是乎,美國人的忽悠仍然具有殺傷力。美國人圍繞民主所編制的神話的確具有吸引力。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為民主這個概念特別切合當今社會的精神發展的主題,這個主題是自我覺醒或者說個體意識。專制就是遏制自我、遏制個體;民主就是自由發展、弘揚自我,這樣的解讀一定會讓少男少女們欣喜若狂。沒有被明確意識到的或許是,自我、個體並非是民主的結果,恰恰相反,民主是自我、個體產生的社會現象。說到底,民主只是獨立的個體之間打鬥卻不分勝負而出現的暫時性狀態。民主本身並沒有任何精神價值。即便從實用性角度看,民主也不適用中國這樣的國家,因為在中國個體、自我從來都不是普遍的社會存在,沒有獨立個體之間毫無節制的打鬥,自然就不會有民主。

荀子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從這個寥寥數語中我看到的是,因為有了先王這樣的能人,所以,中國社會一直成功地處於先賢人為的掌控之中。先賢也是人,因此,中國社會屬於人治社會。如果仔細體會一下儒家和道家的主張不難發現其中的共通之處:人為地有意識地避免人與人之間的爭鬥,而其最核心的手段就是遏制自我、個體意識。對於個體、自我的遏制,毫無疑問是我們文化的重要特徵。它無處不在,在無意識中決定了我們的民族性。中國的先賢們沒有想到的或許是,爭鬥沒有得到人為的有意識的控制的偏僻的資源匱乏、人員稀少的西方居然群體性地出現了理性和宗教現象。不僅如此,任由獸性發揮的西方世界最後不僅因宗教存在而形成了秩序,而且還因理性的出現產生了所謂的現代科技。這個現代科技,極大地改變了看得見摸得著的世界。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回頭想想也是,如果人能算過天,天不早就被人消滅而不復存在了?!

一邊任由獸性發揮,最後出現了宗教,誕生了理性,催產了科技和工業;一邊獸性被人為控制,帶來了農業文明,沒有宗教,缺乏理性,工業沒有誕生卻具有工業組織必需的忍讓和紀律性。要做東西方文化的比較,需要從這裡開始。當然,衡量的標尺,不是GDP,不是經濟的繁榮程度,不是人均壽命,也不是人民的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