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自信作文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中國人的自信作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中國人的自信作文篇一

“北京!”當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向全世界宣布20xx年第14屆冬季奧運會的舉辦地時,整個神州大地都沸騰起來。從20xx年到20xx年,中國用十四年的時間,完成了這一偉大創舉。

十四年的時間,中國從內到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能完成這一創舉,靠的就是我們中國人的自信。冬奧申委員會成員楊瀾說:“如今中國人的精神面貌、生活狀態都跟20xx年第一次申奧的精神狀態有很大不同。我們期待,這一次能為世界做出什麼貢獻。”楊瀾出場時自信的笑容展現出了中國的氣度。

如今,我們中國人都自信起來了,靠的不就是我們國家間間增長的實力嗎?

從古至今,就有無數中國人,他們自信,自強,有著崇高的信仰並堅守自己的原則。晏嬰面對趾高氣揚的楚王,他以自信征服對方,並贏得了楚國對自己以及整個齊國的尊重。面對兇殘之及的敵人,董存瑞、黃繼光、劉胡蘭,他們不屈外侮,為國家獻出生命,不就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的國家最終會趕跑侵略者,重新光復起來嗎?一張珍貴的黑白照片,記錄了周總理在迎接美國總統尼克森時自信的風度及神采飛揚的氣宇。

我們中國人,不管在何時何地都等保持我們的民族自信心,也就是這個原因,中國人才會在國際場合中大放光彩。

20xx年7月24日,世界游泳錦標賽在俄羅斯喀山開幕。不論是對被禁過賽,身負輿論的孫楊來說,還是對經驗不足的新秀寧澤濤來說,這一屆大賽都是極具壓力與挑戰的。但他們擁有強者的實力和心態,克服了困難,頂住艱苦訓練及強大壓力,輕鬆上陣,奪得冠軍,為國爭光。

論中國人,當從自信論起;論自信,當從中國人論起。中國人從近代開始,便將自信之歌越唱越響,越唱越遠。

中國人的自信作文篇二

又一個金色的秋天, 伴著黨的xx大即將召開的東風,共和國走過了第53個年輪。縱觀華夏五千年,雖飽經滄桑,卻始終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多少次生死存亡,眾多仁人志士均力挽狂瀾,民族的自信心是他們的原動力。新中國從“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那日,到屹立於世界舞台的今天,當代炎黃子孫對祖國的自信心,演繹為振興華夏的巨大動力。

一個民族自立自強於世界之林,首要的是自信!

體育健兒們仰視冉冉升起的國旗,聆聽撞擊心扉的國歌,昂首走向領獎台,憑著這股自信心;

南極考察隊員戰嚴寒、做“鐵人”,“特別能戰鬥”,憑的是這股自信心;

實施西部大開發,縮小東西差距,解決貧困問題, 需要不少於20年的時間,想法多辦法多措施多,更召喚這股自信心;

造福子孫後代的南水北調、三峽工程、青藏鐵路、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等五大世紀工程的全方位展開,激發了數以億計的自信心;

申奧、加入WTO源於國人的自信!而申奧和加入WTO成功,我們還有許多許多的事情要做,需要延續申奧的那份激情、那份從容以及加入WTO的那份自信;

盼小康,祖祖輩輩盼了多少代;奔小康,風風雨雨奔了多少年。今天,小康生活就在國人身邊。

你看,目前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已超過8萬億元;

你看,我國人口平均壽命已達71.4歲,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歲;

你再看,精起來的飲食、大起來的住房、靚起來的服飾、多起來的私人轎車、熱起來的假日旅遊和快起來的通訊方式……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的13年來,中國人的自信無時不表現為加快改革開放的巨大力量,這種力量已化作累累碩果。13年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3%,20xx年超過9萬億元,排名躍升到世界第六位、開發中國家第一位。難怪,世界各大報章無不報之以讚嘆!

是的,從中國領導層、中國經濟理論界、中國企業家、中國新聞圈更會感受到這樣的自信心:民富國強。從民富到國強,是海內外每一個中國人共同努力和創造的。

在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進程中,人們面對西方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碰撞,面對承認落後與民族自豪感的碰撞等等,作出自我抉擇,憑藉的依然是根植於內心深處的自信心。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新由舊嬗變而來,感嘆“天地轉、光陰迫”理所當然,但對如煙往事的過份眷戀,則不可取。國慶,也意味著國人精神狀態與精神面貌的更新,一個對生活取嚴肅態度的人,無不於心頭增添了一種緊迫感。

在歡度國慶之際,我們“求新”、“求富”的希望與祝願,已經從單個人到單個家庭的著眼點上,移到了中國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如何進行上。

今年11月8日,我們將迎來黨的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相信改革的力度將更大,發展的任務將更重。改革的到位,也必將進一步改變中國的整體面貌。正像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康有為曾經說過的,“物新則壯,新則鮮,鮮則活,活則通”。國慶確實預示著新的希望。然而任重道遠,需要不同尋常的自信心。

社會向前發展是亘古不變的規則。誠然,在過去的歲月里,改革和發展在一些方面也偶爾出現波瀾。但是,凡有流水的地方就一定會有漩渦,這是一條自然規律。同理,世界上也從來沒有順而又順的事情。只要我們的眼光和思維活動不是在兩個極端之間跳動,那我們自會保持清醒的認識,並增強自信心。

富民之路,強國之路,何其漫漫!

未來留給我們的迴旋餘地絲毫也不寬裕,時間的緊迫與發展機會的珍貴,逼得我們再也擺不得花架子。如何適應?比之已開發國家,比之社會利益分割已相對穩定到位的西方社會,中國人有更原始的本能意識――

自信!如何發展?還是眾多國人銘記的那句話“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