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優秀作文加評語

目前的高考作文,語言表達大多數表現為空疏乾癟、枯燥乏味、呆板僵死、空話套話較多,缺乏活力,更無美感可言。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高考優秀作文加評語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高考優秀作文加評語一

從暗無天日的大地深處而來,到金黃色的陽光從中去。以新年為始,以秋至為終,幾度輪迴。畫下多少圈圈,突破,伸展,直至抽出綠植,開出花,一直讓綠伸向遠方。

當海棠花落,一切又將趨於平淡,翻轉樹根,猶似昨日。正所謂幾年如一日,也就是日日如此。每日,陽光沒有新意,雨水有司空見慣,唯有身高的身軀見證了時光如梭,滿地紅花飄落,便知曾在世上活過。

光禿禿的自以為遺世獨立,實則優勝劣汰,世遺之,己獨立。

不能彎腰,是看不起眼前的成果。當不再有能力,成功擺在眼前,也是枉然。只能任風雨秀自己。巴望著曾經的繁榮。漸漸的,它就消失。於風雨間的不經意,才發現花已無蹤。

海棠樹很“坦然”,面對死神將至,又有誰會奢望自己的綠伸向遠方!只是自覺無力回天,每天,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回憶。等待著,似乎哪一天,一個驚天霹靂。他很想逃開,卻忙於憶昔。顯得有些麻木,卻還“坦然”。最後,它一定會死,不是死於雷擊,而是被嚇死。死狀更加惡劣,眼神呆滯,又有幾分茫然,卻見不到如何憂傷。

花落又怎一定終結?自以為物是人非,便順得其然,力不從心。“坦然”——蔑視了自己的生命,面對衰老,坦然地習慣了。堅定地相信:風飄碎的花一定一去不復回。如果真的陷入困境,攀爬就會有一絲希望,即便花落。搖搖身體,腳下的根還很踏實,如果真的陷入困境,那就在困境中開闢一條通往“綠”的路。

花落不一定代表終結,失去不一定代表不再來,轉身不一定不再有。美好的事,忘記了,就永遠想不起了么?就算真的想不起,也要帶著幾分憂傷,再去擁抱金陽。

回憶,讓日子日復一日——當然,生命迷茫。聞一聞風雨中漸散的悠悠清香,傾聽一首首讚歌,如果還聽得見,那生命就不會終結。

陰雨的天,有紅花起舞,有枯樹獨立。如果還能畫圈,就畫到不能畫的時候。

幾度輪迴,從暗無天日的大地深處而來,到金黃色圓圈中去。

【簡評】這是一篇精彩的狀物散文,文風婉約綺麗,作者筆底的文字功底非凡。難能可貴的是文字中有一種淡淡的哀愁,這源於韶逝,美物的繁華總有不再的那一天。文字中也有一種豁達隨性,更讓人讀到了作者的深沉之處。

高考優秀作文加評語二

我把自己比喻成一條魚,我要努力尋找離開水的出口。

我把自己比喻成一隻鷹,我要全力飛出藍天的庇護。

我就是我自己,我要跑,跑出父母的視線,跑上自己的軌道。

——題記

起跑

那年高考,發揮失常,落榜了。我堅決地拒絕復讀,執意背著大大的旅行包,踏上了北上的火車。隔著玻璃窗,我看見母親在哭泣,父母在嘆氣,鼻頭有點發酸,轉過臉,說好不哭的。“嗚——”一聲長鳴,火車開動了,母親也隨即跟著火車跑,一遍一遍的揮手,一遍一遍的囑咐。我抬頭看著天空,灰濛濛的,它也是如此寂寞。

跑程

離開了母親的日子是愜意的。至少我可以把房間弄得亂七八糟而不用擔心有人穿著圍裙在門口喋喋不休;至少可以不用理會鄰居們鄙視的目光,不用直視老師們失望的眼神,不會聽見父母心碎的聲音。但同時也伴隨著心酸。每個公司去應聘,我的表現總會令人滿意的,可一看到我的學歷,笑臉馬上變成了疑問,話語也變成了“回去等訊息吧!”那一刻,我感覺全世界都拋棄了我。

那天晚上回到宿舍,攤在沙發上,突然一陣閃電划過深藍色的蒼穹,幾聲雷鳴似乎要將一切生靈喚醒。想起了父母做的香噴噴的紅燒魚;想起了父親語重心長的教誨;想起了家門前那棵歪脖子的老槐樹;想起了院裡那張缺角的桌球台;想起了高三那年那些挑燈夜讀的日子……看著金魚缸里的金魚。我想魚,終究離不開水。

第二天,天放晴了,我拿起電話,撥通了那串最熟悉的號碼。“喂,請問找哪位?”“……”“喂,怎么不說話?”“媽,是我!”“小丹,是你嗎?真的是你嗎?”“媽,我累了!”“孩子,累了就回家,知道嗎?”“哎,媽,我要回家。”城市的夜晚依然燈火闌珊,路上的行人仍然神采奕奕。只是,我將與這一切告別,回到給予我生命之源的那片淨土上去。

終點

我終究還是回來了,回到這個有著無數的氣息的地方。一切都沒有改變,我決定復讀,我也不是不跑了,只是希望有一個更高的起跑點。

後記:魚終究是離不開給予它生命之源的水。

鷹,終究離不開給予它希望之源的天空。

我,始終逃離不了父母和親人朋友們的愛心交織成的幸福圈……

【簡評】這篇作文擬了個有意蘊吸引人的標題,有“文好題一半”的效果。從立意上看,緊緊扣住“跑的體驗”講自己的感受,談自己的情感體驗,容易引起共鳴。從結構上看,題記畫龍點睛,小標題為本文增色不少。關注生活,關注人生是本文寫作成功的關鍵要素

高考優秀作文加評語三

虛擬,一種模仿現實的姿態,訴說著超越現實的夢想,卻不敢回過頭來,直面現實。

的確,虛擬可以創造出一種新現實。關上等,戴上“眼鏡”,你就可以置身各個具體的場景。技術越發達,逼真度就越高;技術越成熟,實在感就越強。VR,就是一種技術。

然而VR又不僅僅是一種技術,它更是一種哲學,一種態度。它在本質上迎合了現代人的種種需求。

對充實感的需求。前一秒你在試衣間,下一秒你在候診室。手錶的滴滴答答再也不會對你造成“時間不夠用”的困擾。你一刻也停不下來,像一隻鏇轉的陀螺。

對超越感的需求。它給你帶來偌大的力量感,賦予你在時空經緯網間自由穿梭的能力,讓你擺脫現實逼仄的平凡,感到無所不能。

對新鮮感的需求。日復一日的機械式勞作沒了。在這裡,你擁有多重生活,品嘗這不同風味的情景,走馬觀花地領略各種可能。

就像海綿,抱得越緊,就越難以鬆開。一切對於現實的不滿,對於無限可能的嚮往,一切遠方,一切詩意,都在這塊海綿里。

人類學家尤瓦爾赫拉利指出,這樣頻繁地將“眼鏡”戴上摘下,不僅讓人模糊了虛擬與現實,還可能加深人們對於現實的不信任,使人們愈發認為,只有在虛擬中根據個人喜好需求“創造”出來的新現實,才是最好的現實。它,剝離了人們與當下。那些對於充實感、力量感、新鮮感的追求,真的是我們所需要的追去嗎?

更多的是一種假象,一個購買注意的循環。根本上,一個人的時間無法增多,一個人也只能擁有一種生活。充實感的背後是用今天支付明天,新鮮感的而背後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去看別人活膩的地方”。

它給人提供了很好的出口,一個逃避現實的出口。只是,人終將面對現實,當“眼鏡”不得不摘下,開關不得不關閉之時,習慣了虛擬的你,又將怎樣面對這個陌生的現實呢?

那么,我們應該擯棄它,扔下它,遠離它,不去看它?

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逃避。宣揚自己熱愛現實的背後,是麻木、默然於現實的心靈。

事實上對於充實感,力量感,新鮮感的追求,人皆有之。它們與現實構成了兩個看似矛盾的維度。

而真正所應做的,不是捨棄一方追求另一方,而是讓VR回歸到一種工具本身,它的存在,只是提供了一種可能。它的存在,是生活的另一方面,是現實的另一方面。

虛擬,源於現實,是現實的需要,也是現實的一種。用海綿自主地擦掉虛擬與現實的界線,讓虛擬完善現實,成為一種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