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及簡介

在唐宋時期有許多非常出名的散文家,他們對中國的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唐宋八大家及簡介的內容,歡迎大家查看。

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 (蘇軾,蘇洵,蘇轍三人稱為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

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長慶四年,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於長安,終年五十七歲。韓愈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古文運動的領袖,在中國散文發展史上地位崇高。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柳宗元:字子厚,漢族,唐代河東郡(今山西運城永濟)人,祖上世代為官,七世祖柳慶為北魏侍中,封濟陰公。世人稱之為“柳河東”、 “河東先生”。是我國唐朝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並稱 “唐宋八大家”。

蘇軾:字子厚,漢族,唐代河東郡(今山西運城永濟)人,祖上世代為官,七世祖柳慶為北魏侍中,封濟陰公。世人稱之為“柳河東”、 “河東先生”。是我國唐朝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 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並稱 “唐宋八大家”。

蘇洵:字明允,四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發憤為學。歲餘舉進士,又舉茂才異等,皆不中。乃悉焚所為文,閉戶益讀書,遂通六經、百家之說,下筆頃刻數千言。至和、嘉祐間,與二子軾、轍同至京師。歐陽修上其所著權書、衡論等二十二篇,士大夫爭傳之。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並稱 “唐宋八大家”。

蘇轍: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豐二年(1079),其兄蘇軾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被捕入獄。他上書請求以自己的官職為兄贖罪,不準,牽連被貶,監筠州鹽酒稅。元豐八年,舊黨當政,號“潁濱遺老”,以讀書著述、默坐參禪為事。卒於1112年十月三日(10月25日),死後追復端明殿學士,諡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天聖八年進士。以翰林學士修《新唐書》。英宗時,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諡文忠。有《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醉翁琴趣外篇》。汲古閣本有《六一詞》,略同《近體樂府》。歐陽修自幼喜愛讀書,常從城南李家借書抄讀,他天資聰穎,又刻苦勤奮,往往書不待抄完,已能成誦;少年習作詩賦文章,文筆老練,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興的希望,曾對歐陽修的母親說:“嫂子不必擔憂家貧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僅可以創業光宗耀祖,他日必然聞名天下。”歐陽修的散文內容充實,形式多樣。無論是議論,還是敘事,都是有為而作,有感而發。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江右民系。北宋撫州臨川縣城鹽埠嶺(今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封荊國公,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鞏:字子固,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之一。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南宋理宗時追謚為“文定”,世稱“南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