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所見》寫作背景及作者簡介

《所見》是是清代詩人袁枚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袁枚《所見》寫作背景及作者簡介,歡迎閱讀。

《所見》原文

牧童①騎黃牛,

歌聲振②林樾③。

意欲④捕⑤鳴⑥蟬,

忽然閉口立⑦。

注釋

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②振:振盪;迴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③林樾(yuè):指道旁成陰的樹。

④欲:想要。

⑤捕:捉。

⑥鳴:叫。

⑦立:站立。

譯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

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蕩。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

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所見》寫作背景

詩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見一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於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幕觸發了詩人的詩興,就寫下了這一首“所見”。

《所見》作者簡介

袁枚(公元1716年一公元1797年),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詩人、散文家。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築隨園,吟詠其中。廣收弟子,提倡婦女學文,女弟子尤眾。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其文自成一家,與紀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