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燈謎的作文八篇

第一篇:猜燈謎

春節一到,紅色一下子就籠罩了整個城市,大街小巷看上去全都著了火似的。於是今天我們在作文班裡猜燈謎。

老師把六個人六個人的分成四組,我心想老師的盒子裡裝了什麼東西呀?於是,同學們一個個猜,同學們一個個急的抓耳撓腮,突然,吳柯靜站起來說:是燈籠。老師一拿出來我們都驚呆了,原來真是燈籠,我心裡悄悄的說:吳柯靜就是吳柯靜,真厲害。

接著老師讓選自己組的組長,我們選了任旭陽,然後老師又讓組長上講台隨便抽了一個燈謎,我對任旭陽說:選二選二呀!組長聽了我的話選了二,任旭陽沮喪著臉回到座位上,我問難不難呀?他說難死了,都怪你讓我選二。我問他謎面是什麼?他說:站在太陽上打一個字。我們猜了好多,甚至在本上寫,也猜不出來,老師說剩幾十秒了,我急的上躥下跳抓耳撓腮,最好我們說了炎熱的炎字,老師搖搖頭,我們激動的心情好像一下子從天堂掉進了地獄,結果第二組說了是音樂的音字,老師一點頭我們驚呆了。

到了公布答案時我們得了0分,他們埋怨我,說都怪你,都怪你。第三組也是0分,我們真是非常失落,希望再比一次,第二組和第四組各得了2分,他們高興的好像一下子飛上了天堂,蹦蹦跳跳的。

通過這次猜燈謎,我知道了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篇二:元宵節猜燈謎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上街玩。

大街上車水馬龍,到處張燈結彩。市中心周圍四條寬闊的馬路上燈火通明,使整個城市籠罩在燈的海洋里,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我們一家來到商之都門口,那裡圍著一群人,里三層外三層圍的水泄不通。人群中還搭建了一個露天舞台,上面有8個小孩在吹氣球看誰先吹炸。別看那些小孩十分瘦小,樣子有些弱不禁風,但吹起氣球來還是能露一手。在一旁的主持人手裡拿著麥克風不停的吶喊加油,使全場的氣氛推向高潮。

我們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來到大廳內。大廳里的大牌子引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湊上前一看原來是猜燈謎,猜到了就到總服務太兌現。我看了渾身都是精神,連忙拉著父母上二樓。到了二樓抬頭看天花板,哇好多的燈籠,有些燈籠下面還掛著紅色的紙條,那上面寫的便是謎面。有的是打一個成語,有的則是一個字,有的則是一名球星的姓名,有的還是一本書名、一道菜名。形式各種各樣,讓人傷透腦筋。到了賣內衣的地方有一個謎面讓我一看就知道謎底:水上健兒(打一成語)我猜的是如魚得水,因為這則謎語曾在電視上播過。正當我興奮的準備到總服務台報謎底時,爸爸的一句話讓我猶豫不決:肯定不對,‘如魚得水’和‘水上健兒’有什麼關係?我想是啊,可我明明記得是對的呀,對,要相信自己。

篇三:元宵猜燈謎

打開我的記憶寶庫,令我永遠不會忘記的是今年的元宵猜燈謎.。

那天晚上,我吃過晚飯,劉依洋來叫我去會所參加小區的猜燈謎晚會。沿路我看見小區的男女老少成群結隊地向會場涌去,我和劉依洋也隨著人流來到了晚會現場,剛一踏進大門,我就看見會場裡人頭攢動,人山人海,會場上方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紙,上面寫著一條條的謎語,有的人對著那些五花八門的謎語歪頭沉思,有的人不時在自己帶來的本子上塗塗寫寫,有的人拿著自己的手機在上網查閱.

這時雷力滿臉喜悅地向我跑過來說:肖俊濤,我拿了兩個獎品了。我和劉依洋也激動起來,躍躍欲試,我們在一條條的謎語中間穿梭著,尋找著自己能猜出的謎語,突然我的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條簡單的謎語牛過獨木橋,我一看十分眼熟,心想:一個牛,獨木橋就可以想像是一,牛加一不就是生字嗎!我興奮地跳了起來,馬上把答案寫在了本子上,像泥鰍般的從人群里鑽了出來,興沖沖地拿給工作人員看,工作人員向我豎起大姆指並撕給了我一張獎券。劉依洋看到了,也不甘示弱,在謎語中搜尋起來,只見她站在一條謎語底下托著下巴思考著,我走過去一看,上面寫著二點水打一字,我說:二點水不是偏旁嗎?怎么會是一個字呢?劉依洋一副茅塞頓開的樣子,在紙上寫了一個字,便一溜煙地跑開了,不一會兒拿了一個洗潔精回來了。我急忙問她:是什麼字呀!她歡快地說:二點是二點水偏旁,加上一個水不就是冰嗎!我恍然大悟。

我用獎券兌換了一瓶洗手液,我還得到了一盒牙膏,劉依洋也頗有收穫。

晚上十點鐘,在一陣陣的歡笑聲中晚會結束了,大家依依不捨地回家了。

篇四: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 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它是一種富有譏諫、規戒、詼諧、笑謔的文藝遊戲。謎語懸之於燈,供人猜射,開始於南宋。《武林舊事·燈品》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於燈,映於燭,列於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如今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歷代人們除游燈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廁神、過橋摸釘走百病等習俗,有擊太平鼓、秧歌、高蹺、舞龍、舞獅等遊戲。

傳統社會的元宵節是城鄉重視的民俗大節,在城市元宵喧鬧尤為熱烈,它體現了中國民眾特有的狂歡精神。傳統元宵所承載的節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們逐漸失去了共同的精神興趣,複雜的節俗已經簡化為吃元宵的食俗。

篇五:元宵節猜燈謎

今年的正月十五日,也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我們班舉行了一個既有趣又有意義的活動——元宵節猜燈謎的活動。

早在放假之前,老師就叮囑我們開學一定要帶燈謎。還必須要是拿彩紙來做的。

很快,一個寒假眨眼間就匆匆忙忙的過去了,就到了開學那天——剛好也就是元宵節。

才是早上有些同學已經迫不及待,蠢蠢欲動了,著急想去猜燈謎。更是在吃午飯時,同學們心急如焚,不停去問老師:什麼時候猜燈謎啊?中午睡覺時,我猜同學們的心情肯定是十五個吊桶大水——七上八下的。

下午,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班門口,頓時就愣住了:幾乎是全班的同學都圍在牆邊,你推我搡,卻都沒影響各自專注一心的態度。有的望著燈謎仔細思考,有的和同學在一起探討,有的同學踱步思考極為苦惱……在這熱鬧的場面里,我慶幸我帶了相機,第一時間把這熱鬧的時刻記錄了下來。不過我也在猜燈謎,首先我看見了李思卓的燈謎:石頭旁邊有塊皮(打一字),我馬上想到,這絕對是拼字的一個燈謎。我首先想,石頭就是石,那么就是石字旁邊有一個皮字,絕對就是破字了。我一問李思卓,果然沒錯!還有一個是鄧紫荊的燈謎:所有的甲魚穿金衣(打一電影名),我想到,這絕對是用意思理解的燈謎。甲魚穿金衣?那就是金顏色的啊,所以我立即想到:滿城盡帶黃金甲,一問鄧紫荊,果然又對了!

可是,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活動快結束了,同學們都興高采烈地舉著戰利品回班了,每個人臉上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真是一次熱鬧的活動啊!

篇六:猜燈謎鬧元宵

今天是元宵節,聽說凌江名庭6樓舉行猜燈謎活動,媽媽就早早地燒好晚飯,準備讓我去大顯身手了。

活動開始,大家都爭先恐後地走進大廳,每個人臉上都信心百倍的樣子,當然我也不例外,我快速地拿出一目十行的功夫,生怕一眨眼就被別人搶了先,拿著我認為是比較簡單的燈謎不放,可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一個答案,旁邊的人是拿走了一條條謎語,我急得滿頭大汗,可是越緊張腦中就越沒思路,最後我只能象一隻戰敗的公雞敗下陣來。唉,只能怪自己知識面太窄了。沒幾分鐘,大廳里的燈謎已經所剩無幾,看來今天是一無所獲了,正想打道回府時,聽到媽媽對著我喊:康康,這裡還有一張|||字謎,你看看會不會?真的,在一個最不顯眼的地方,還掛著一張燈謎呢,不過我現在可是一點信心都沒有。我漫不經心地一看,只見謎面是一個炭字,打一成語。呵呵,我腦中靈光一現,小樣的,終於抓到一個我會的了,這不剛好在發下的《語文知識大全》中看到過嗎,我馬上拿下紙條三步並做二步地去領獎了,小朋友,恭喜你答對了。聽阿姨這么一說,我馬上猜測到底能得到啥獎品,洗潔精,餐巾紙,桌球。。。。。。小朋友,不好意思,獎品已經領完了,這樣吧阿姨獎你一把瓜子。這,這跟我想像中的差距也太大了吧,唉,不過瓜子就瓜子,至少這個也是通過我的勞動所得的,嘿,還別說,我真沒吃過這么香的瓜子。

元宵活動結束了,大家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回家了

篇七:燈謎會

今天,我邁著輕快的步伐來到了教室。今天下午舉行燈謎會!喔!老師萬歲!一陣陣歡呼聲響徹雲霄,震耳欲聾。

上課了,同學們各自提著燈籠,拿著燈謎,興高采烈地來到了教室。他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猜燈謎,拿獎品。隨著老師一聲令下,安靜的教室頓時沸騰起來。同學們有的交流,有的看燈謎,有的觀花燈……好不自在。

我看見了小巧玲瓏的愛心燈,威風八面的虎燈,活潑可愛的兔燈,栩栩如生的龍燈,還有許多說不出它的名字的。瞧,那隻小豬憨厚可愛,一搖一擺的,可愛極了。

我開始猜謎了。兩個胖子,打一地名。我想:兩個=合,胖子=肥,合+肥=合肥!我找到出題人——卞涵,告訴了她,拿到了獎品。好事成雙!於是,我開始尋找下一個目標。一個人照鏡子,打一字。人照鏡子,就是兩個人,人+人=從。我告訴出題人——林子昂,可他卻說:錯!你是猜不出來的!我不甘心,絞盡腦汁。是人!我對他說,因為照鏡子的時候東西會反過來!給你,獎品。太棒了,我有了兩份獎品。

環顧四周,同學們有的眉頭緊鎖,有的抓耳撓腮,有的竊竊私語,個個都沉浸在謎海中了。

燈謎會真有趣!

篇八:謎語課

一時歡喜一時愁,想來想去不對頭,要是處處都想到,愁眉一展喜心頭,打一活動名稱。謎底是什麼呢?告訴你們吧,是猜謎語。不錯,這堂課我們就要猜謎語。

首先,劉老師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一道謎語:小小掃帚,一手拿牢,白石縫裡,天天打掃,打一生活用品。誰能猜出這是什麼?她問大家。剛開始,教室里鴉雀無聲,後來,有很多同學舉起了手,一位同學說是掃帚,劉老師搖了搖頭,拖把,雞毛撣子。。。。。。同學們紛紛回答。但劉老師始終微笑著搖頭。牙刷,一位同學說。猜對了,劉老師終於點了頭。有誰見過用拖把和雞毛撣子刷牙的?沒有!同學們哄堂大笑。有的學著劉老師的語氣說話,還有的快笑破了肚皮。

接著,劉老師又在黑板上寫下一道謎語:汽車一到站,乘客人不見,讓同學們猜,大家議論紛紛,有同學說是車,有同學說是站,還有同學說是人,大家絞盡腦汁都沒猜出來。最後,劉老師告訴我們,謎底是乖,乘字下面少了個人字,不正是乖嗎?喔!同學們頓時恍然大悟。

叮鈴鈴,下課鈴響了。通過這堂有趣的謎語課,我終於明白了什麼叫一時歡喜一時愁,想來想去不對頭,要是處處都想到,愁眉一展喜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