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寫作點撥

原來的所謂 “文化作文”,用幾個歷史人物打遍天下的文章,其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了。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問一句,除了議論文、議論性散文,對於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記敘文,你準備好了嗎?

記敘文是每個學生學習語文最早接觸的文章體裁,也是每個學生學習寫作的起始體裁,理應成為考生應對作文考試的得心應手的當家手段。事實上,回顧近幾年聯考作文的情況,各地所推薦的優秀之作,其中就不乏記敘文。但現實的情況是,不少考生在考場作文時不願寫或者不敢寫記敘文,一些考生寫出的記敘文得不到理想的分數,倒是因行文中不合體式的“硬傷”或者表達方面的原因而痛失分數。因此,我們在作文訓練中應確立這樣的信念:敢寫記敘文,寫好記敘文

一、明確記敘文的體裁特徵

記敘文主要指記人、敘事、寫景、狀物一類的文章。具體地說,它是藉助敘述、描寫、抒情等手段記敘社會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態及其發展過程,用以表現作者的思想、抒發作者某種感情的文章。就文章的外部形式上的特徵而言,記敘文還表現為諸如新聞、通訊、報告文學、人物傳記、遊記、日記、書信等諸多體式。我們通常則把記敘文分為記人、敘事類,寫景、狀物類和抒情類三種。

記人、敘事密不可分。記人,就是寫人的活動,而人的活動無不表現為事件;敘事,就是寫事件的過程,而任何事件的過程,又無不是人物活動的體現。儘管如此,記人和敘事還是可以從它們寫作的出發點和著眼點的不同加以劃分。人物記敘文著眼於寫人,敘事。是為了通過人物的行為、活動表現人物的思想面貌、精神品質和性格特點,無須過多渲染事件本身。如朱自清的《背影》,圍繞“送別”這一事件,有父子分別前家境的敘述,有臨行時父親精心關照的諸多情節的描寫,如安排座位、買桔、話別等等。這一系列的描述,無一不是以刻畫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深情為著眼點,處處都體現出兒子對父親從未有過的憐愛與感激。事件記敘文以描述事件為中心,儘管也有人物的活動,但不必刻意描繪,作文的著眼點在於展現事件過程,反映事物的本質與意義。w.w.w.k.s.5.u.c.o.m

寫景為主和狀物為主的記敘文,比較容易鑑別,要注意的是它們與抒情類記敘文的區別。誠然,寫景、狀物離不開抒情,而抒情又往往需要藉助景和物,這就是所謂“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一般說來,如果以寫景或狀物為主要內容,抒情只是其中的穿插或闡發,這就是寫景記敘文或狀物記敘文,前者如郁達夫的《故都的秋》,後者如賈平凹的《醜石》。如果一篇文章,以抒發某種感情為主線,景物只是藉以寄託的一種比擬或象徵,這就是抒情性記敘文了。如茅盾的《白楊禮讚》,儘管文中具體地描述了白楊的生活環境、白楊樹的整體形象以至樹幹、樹葉和婆娑的姿態等各個不同的側面,表達對北方的農民、對民族解放戰爭的歌頌和讚美,全文貫穿了一種感情的主線,景物在這裡成為一種象徵。

二、掌握記敘文寫作的一般方法

無論何種形式的記敘文,從下筆之前的構思到文字形態的呈現,總要經過作者精心獨到的營構,這個過程之中,應特別注意下列方法的運用。

(一)確定一個好的主題

每篇文章都有主題,它是作者對文章所記寫的內容的總的看法或評價。在文章中,它是統率一切的靈魂,是貫穿全篇的紅線,文章的選材、剪裁、結構、語言、表達等等,都要以此為據,自覺受其約束。

衡量文章主題確立是否夠好的標準是:

1.正確指所確立的主題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規律,符合正確、高尚的審美觀與價值觀。

2.鮮明指文章的主題必須明確表示作者對所記寫事物的理性判斷和感情傾向。

3.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主題,全部的記敘都必須圍繞它展開。有些材料的運用看似旁逸斜出,其實它們一般都是為了深化或升華主題。

(二)精心選擇材料

記敘文的寫作,無論是記人、敘事,還是寫景、狀物,首先要解決的是內容問題,為此,作者必須儘可能深地熟悉反映的對象,儘可能多地占有材料。而作者所掌握的材料能否成為文章中的有用部分,關鍵在於選擇和取捨,對此,著名作家茅盾形象地說“要像關卡的稅吏們的百般挑剔”。具體說來,這“挑剔”的標準就是:

1.圍繞和突出主題所有占有、積累的素材,以文章的立意為標準,只有能說明和突出中心的,才可選而用之。反之,與中心無關,則應舍而棄之。

2.真實而典型真實指生活中確有其人其事,而非虛構或杜撰(這是記敘文和文學作品的根本區別)。但真實的材料只有能反映事物本質,具有代表性和說服力,才能恰當地表達主題,這就是“典型”的要求。

3.新穎而別致指選擇別人未發現、未使用的材料,或者賦予別人已發現、已使用的材料以新意。

(三)謀定恰當的表現方法

記敘文的表現方法,就是行文的具體技巧。具體包括:

1.線索安排一篇記敘文,哪怕只是記敘一件具體的事情,也應有一條把材料貫穿起來的線索,如果所使用的材料較多,線索的作用更顯得重要。記敘文的線索在具體的文章中可以表現為多種形態,如時間線索、感情線索、邏輯事理線索等。

2.詳略剪裁文中使用眾多的材料,最忌半斤對八兩式的平均用力。一般說來,只有那些最能表現文章中心、最能表現人物個性、最能揭示事物本質的內容,才應詳細具體地展示,而那些在記敘中只起交代或銜接作用的內容,則應略寫或省寫。

3.結構和內容的調度相對於議論文等文體,記敘文的結構安排更加靈活自由,但如何開篇即引人入勝,結尾讓人回味無窮,在結構安排上,是大有講究的。比如,在記敘順序上,我們就可以使用倒敘、插敘等手段,使文章波瀾起伏,搖曳生姿。

“文似看山不喜平”,記敘展開的過程講求波瀾起伏、搖曳生姿,我們除了注意記敘順序的安排外,還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1)虛實法如李樂薇的《我們空中樓閣》,實寫小屋的風景,虛寫寄託於小屋的生活志趣。

(2)抑揚法如唐弢的《瑣憶》,開頭說魯迅“多疑”、“世故”、“脾氣大”、“不容易接近”,這是“抑”,它造成懸念,引起讀者的思索。接下來講述幾個故事,通過故事表現魯訊先生對青年平易近人、親切熱情的特點,以及他對那些攀附闊佬的奴才、偽裝的道學者、滿嘴昏話的騙子、燒殺搶掠的屠伯的“脾氣”和“罵”,這些都是“揚”,先抑後揚,很好地表現了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偉大人格。

(3)離合法如魯迅的《藤野先生》,主要是懷念藤野先生,開頭卻用很大篇幅描述上野的櫻花、“清國留學生”、中國留學生會館、仙台幾個職員的操心、居室的變換等等。這些似乎“離題”的文字,卻顯示了藤野先生與“我”交往的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突出了師生之間關係的深刻意義。在記敘了藤野先生對“我”在學習上的種種幫助之後,文章又插進日本學生輕視、嘲弄的一場風波,“我”看電影后的變化。這又一次的“離題”,實際上將“我”與藤野先生的交往推向高潮,使文章的主題表現因為這些材料更高層次上的“合”更顯深沉和厚重。

4.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一般的表達方式指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記敘文當然以記敘和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卻並不排除使用其他手段,只是,對它們的使用要特別慎重,可用可不用時,堅決不用;必須用到時,也儘量簡省筆墨。千萬不能下筆滔滔,掩蓋或扭曲記敘文的文體特徵。

三、記敘文文采的提升——善於描寫

描寫,就是把所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描寫能再現事物栩栩如生的具體形象,讓讀者如見其人、似睹其物,它是作文的基本功。一提到描寫,很多同學都知道好的描寫要達到生動、具體、形象。可怎樣才能做到這幾點呢?

會抓細節

“他總是把雨傘裝在套子裡,把表放在一個灰色的鹿皮套子裡;就連那削鉛筆的小刀也是裝在一個小套子裡的。他的臉也好像蒙著套子……”

這是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五中的一課——《裝在套子裡的人》。契訶夫筆下看似輕描淡寫的細節,卻抓住了人物的特徵,讓別里科夫成為世界文學之林中的“這一個”。

福樓拜說過,當你描寫“一棵樹”或“一堆火”的時候,只有發現了“這棵樹”或“這堆火”的特點後,才能下筆。當你去寫一個人、一個物或是寫一件事時,抓好一個典型的細節,抓住一個區別其他的特徵,就能勝過千言萬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一次作文練筆中,讓學生寫自己的老師。很多學生寫出的老師就好像是一個模子裡面刻出來的,一樣的外貌、一樣的事件,沒有特點,不能與眾不同。有一個學生寫得卻很生動:

……終於,當班長喊出“起立”的時候,我們全體同學齊刷刷站起來,我攥緊出汗的拳頭,注視著班主任不苟言笑的臉——好像有清風拂過一般,我竟然看見他的嘴角輕輕上揚!他真的是在微笑嗎?一個好久違的表情!……

很多學生都想寫自己的老師嚴厲中卻有著對學生深深的愛,而只有這位同學避開一般性的平鋪直敘,巧妙地選擇了老師做課結束那一剎那的表情變化,寫出了一位不苟言笑的老師對學生的滿意。一個微笑的細節,塑造了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當你還在為乾癟的敘述而頭疼的時候,塌下心來,仔細觀察,發掘一個細節,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善用修辭

何為修辭?修辭就是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利用多種語言手段以收到儘可能好的表達效果的一種語言活動。

概念都是抽象的,換一種方式來說呢?擬人修辭,可以使山上的石頭唱歌,山下的流水動情;排比修辭,是飛流直下的九天銀河,是滾滾東逝的一江春水;比喻修辭,讓浩瀚的宇宙在你的手心中可感,讓茫茫的蒼穹在你的手心中可觸……

老舍在《駱駝祥子》裡面有這樣一段對“熱”的描寫,不出“熱”字,卻把“熱”寫得淋漓盡致:

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無精打采地低垂著。馬路上一個水點也沒有,乾巴巴地發著白光。便道上塵土飛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氣聯接起來,結成一片毒惡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處處乾燥,處處燙手,處處憋悶,整個老城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狗趴在地上吐出紅舌頭,騾馬的鼻孔張得特別大,小販們不敢吆喝,柏油路曬化了,甚至於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這段文字不出“熱”字,可真真切切地讓人們感覺到這種難挨的“熱”,究其表現手法,從修辭的角度,我們看到擬人、排比、比喻、誇張等豐富的修辭,把抽象的感覺具體化、形象化了,仿佛你就在這樣的環境之中,熱得壓抑。

在平時的練習里,有學生嘗試寫“冷”:

北國的冬天,是一定要颳風的。風一起,它就會毫不留情地把樹上殘餘的葉子捲起,一片也不留;風一起,不管人們穿多少衣服,它都像一條泥鰍一樣,順著袖口、領口鑽進衣服裡面,貼著你的皮膚到處遊動;風一起,它就像一把沒有磨好的鈍刀,狠狠地割在臉上、手上,看不見傷口卻仍能感受到辣辣的疼。

我們可以看到小作者獨具匠心的選擇一個切入點——風,來寫冬天之冷。排比、比喻、擬人,用最常見的修辭手法卻極其生動地寫出了冬天的感覺。風,像泥鰍一樣,好像無孔不入地往衣服裡面鑽,真的讓人們覺得無論穿多少衣服,也躲不開藏不住,泥鰍貼在皮膚上的感覺真的讓人們感到風的冷、天的寒。而當人們總說風像刀子一樣刺在臉上的時候,小作者卻寫到風像鈍刀割在臉上,“看不見傷口卻能感受到辣辣的疼”。兩種比喻一比較,“鈍刀”“割”更讓人感受到這風的凜冽。沒有“冷”字,可“冷”就貫穿在字裡行間!這就是修辭的妙用!

豐富角度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事物也是這樣,當你還在乾癟的記敘時,換個敘述視角,會讓文章神采倍增。

1.那是一個潮濕而陰冷的牆角,但在那裡,卻生長出一個美麗而嬌艷的生命。

這朵花時時刻刻都在抱怨,抱怨自己為什麼會出生在這樣一個冷清的地方,好在,她可以欣賞自己。她無時無刻不拿自己的美麗與環境的險惡相比,她時常在想:在這所謂的小小世界中,只有她是最可愛的,沒有任何人可以與她相比。她總是認為世界就是這小小的牆角,這小小的牆角就是整個世界。她就是主宰這個世界的主人。

但殊不知,當這朵花沾沾自喜地孤芳自賞時,世界也已縮小了……

2.陽光明媚,微風徐徐,小鳥在幸福地歌唱。屋檐下,牆角中,卻有一枝花在孤芳自賞。“哎,我是多么美麗,翠綠的葉片,火紅的花瓣,米黃的花蕊,連太陽看到我都害羞,每天只看我幾眼,便躲了起來。”屋檐上一滴清露滴了下來,落在花的面前,花朵向清露滴下的地方看,只看到方方正正的巴掌大小的一塊天。“哎,我是這么美麗,這么小的一塊髒兮兮的地方真是配不上我。我真是太可憐了!”然而她卻不知道,她只是面朝牆壁,而在她的背後,是陽光明媚,微風徐徐,小鳥在幸福地歌唱。

這兩段文字都是對冰心寫的“牆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這首小詩而進行的擴展,但比較閱讀就會發現,從描寫的角度上看,兩者優劣分明。第一篇就是在單純地進行心理描寫,而第二篇突出的特點就在於不僅有直接的心理描寫,還有間接的環境烘托,使小花孤芳自賞的性格更加鮮明。這就是多角度描寫帶來的效果。

《水滸傳》中“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中有這樣一段場景:

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稜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又只一拳,太陽上正著,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

這段文字出色之處就在於把“打”的效果寫得“繪聲繪色”,這三拳,從味覺到視覺再到聽覺,多個角度調動感覺器官,充分發揮作用。

四、考場佳作展示

XX年全國卷考的是話題作文,面對“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思辯色彩很強的話題,好多考生寫出了記敘體裁的佳作,茲錄三篇於後:

例文一:

明天一定記著開窗

河南考生

遠遠的我望見一個笨粗的身影倚在牆上,腳點在疊成的磚塊上,費力地用一竹竿挑著一扇關閉的窗。我知道,又是她在為我開窗,我的眼睛濕潤了,心想:明天一定記著開窗。

她是我的房東大娘,我因為在學校里老睡不好覺,才搬到她這裡。剛來時,她給我的印象很不好,笨粗的身子,木訥的表情,還有……總之,不好。

記得剛來的那天中午,天氣很熱,我跑到水龍頭旁大洗了一通,又猛灌起涼水,正感到“淋漓盡致”的時候,她晃著身子,搖著扇子來到我面前:“孩子,不能這樣,會病的。”“關你什麼事兒?水費我一個子兒都不會少的。”我瞟了她一眼又繼續我的“冷水計畫”——大洗,猛灌。她只是木在那裡一動不動,我當時只是覺得好笑:老人也貪財啊,為了點水費,唉!

可是那天晚上,我的壞運氣來了。上吐下瀉,一個晚上上了十幾趟廁所,當我正“奄奄一息”躺在床上的時候,她推門進來了。我沒有好氣地說:“以後進門記著敲一下。”她又木在那裡了,左手搓著衣襟,右手在口袋裡摸了一會兒,伸了出來:“藥,藥,治拉肚子的藥。”她把藥放在桌子止,默默地走了。這時我想起了我的母親,她也曾經在我進行“冷水計畫”的時候阻止我,而我卻認為母親是為我好,現在房東大娘也是如此,而我卻誤解她,傷害她,感情的親疏對認識一個人、認識一件事的根本原來如此重要。

從吃了那包藥以後,我對房東大娘的印象開始好轉,但仍然對她提防著,因為“防人之心不可無”嘛,畢竟她不是我媽,可是……

那天我課間回來取東西時,發現她正站在磚頭上,拿著竹竿挑我的窗戶,難道……我喝了一聲:“你乾什麼!”她嚇得掉了竹竿,從磚頭上跌了下來:“我只是想為你開窗,因為電視上說‘非典’時期,要經常開窗,可你……”我驚了,感到慚愧,我扶她起來:“對不起。”她布滿皺紋的臉露出了笑容。起來後,她堅持要先給我開窗。窗子開了,不僅是房上的,還有我心靈上的。

她現在還在為我開窗,我的淚淌在臉上,滴在心裡:明天一定記著開窗。

【點評】本文是一篇優秀的記敘文。作者審題準確,通過記敘“我”和“房東大娘”的一段經歷來表現話題的內涵。本文突出的特點是情節曲折,由“印象很不好”到“覺得好笑”再到“誤解她,傷害她”直至真相大白,作者一步一步展示房東大娘的精神世界,欲揚先抑,波瀾迭出,很是吸引讀者。

其次是精當的描寫,作者運用多種描寫人物的方法,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栩栩如生。再次是畫龍點睛的議論,使文章的主題得以升華。

例文二:

路是月的痕

湖北考生

依稀想來,已有幾年未踏上這一條灑滿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親親手用鵝卵石鋪成,在月光下泛著朦朧柔和的光。路的那頭,連著那河邊的小屋,連著我的父親。父親啊,你是否依然執著地坐在岸邊,哀怨地吹著笛子,等著兒子的歸來?

父親愛好吹笛。小的時候,父親的笛聲載滿了我童年的樂趣,像那條絲帶一樣的小河,牽引著我的童心在父親愛的港灣里一晃一悠。父親很疼我這個唯一的兒子,老喜歡用粗糙的雙手捏我的臉蛋,不顧我疼得哭起來,還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的日暮,父親帶我到河邊的草地上放牛。父親常常放開牛繩讓牛自己吃草,自己便從背後的草簍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間最美妙的音樂。我就靠在父親腿上,看著天邊的夕陽將父親的頭髮染上點點金色。我愛父親,父親的笛聲最美。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討厭起父親,討厭他滿嘴煙味,討厭他的黃牙,討厭他背個草簍到學校找我,還從窗外傻傻地盯著我看,我還討厭他沒有本事,只知侍弄幾畝薄地,連我的學費也沒能賺回。我和父親逐漸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幾次後,父親不再打著赤腳去學校看我,不再嘮叨著讓我好好學習。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唯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來,這又成了不務正業的標誌。

我到外地上學去了。離去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條熟悉的小路,感覺到一絲眷戀與不捨。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過的痕,也划過我的心,幾年時間裡,我未回過一次家。母親在電話里告訴我,我走後,父親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飯不思,只知去河邊吹笛子。最終,我應母親的請求回到了家。回家裡已是夜晚,月剛升起,當我懷著無盡的思緒在小路上行走時,遇到了等我的父親。我忽地一下子哭出來,緊緊抱住了父親。我請求父親給我吹笛,父親答應了。哽咽的笛聲又在耳畔響起,響在灑滿月光的小路,勾起我的回憶。我感覺到父親眷眷的愛子之心,感到愧對父親的笛聲,父親愛我,愛著自己的兒子。他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發現它和我的心竟產生如此強烈的共鳴。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過的痕。月是路的魂,父親的笛聲是我的心魂!

【點評】本文是一篇非常出色的記敘文,以我對父親的感情變化為主線,展示了我讀懂父愛的過程:小時候,我愛父親,父親的笛聲很美;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討厭父親,父親的笛聲如怨如慕;到外地求學幾年後,我才真正地讀懂父愛。笛聲,是“我”選定的作為父愛的一種載體。笛聲的變化(從最美到如怨如慕到哽咽)載著我對父愛的認識過程,緊扣作文要求。本文語言優美,佳句迭出;構思精巧,僅取三個片斷和“幾點”笛聲,就把凝重的父愛和我感受父愛的心理歷程,表達得淋漓盡致,情真意切,是一篇難得的考場佳作。

例文三:

喝茶

河南考生

老李是市社會科學研究所的副所長。他有兩大愛好:一是品茶,二是逗寶貝孫女玩。

說起品茶,老李是行家,怎么辨茶、聞茶、敬茶怎么區別各種不同種類的茶,什麼信陽毛尖啦,清香茉莉啦,牡丹繡球啦,他能跟你說得一套一套的。

說起孫女,老李有兩個,大的叫大蘭,小的叫小蘭。雖然兩個女孩一樣乖巧可愛,衣著打扮完全相同,但老李私下裡更喜歡小蘭。不僅僅因為大蘭不是他的親生孫女,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小蘭嘴更甜,手腳更勤快。每天老李回家,小蘭總是為爺爺捧上一杯濃香可口的茶,而大蘭不是正在看書就是躲在房裡。“到底是親生的孩子疼爹媽呀!”李老想。

一天下午,老李緊皺眉頭一邊思索著工作中的難題,一邊往家裡走去。剛一進門,就見小蘭捧著冒著熱氣的茶迎上來,脆生生的喊:“爺爺,您喝茶!”然後一邊把茶杯捧到爺爺手中,一邊把他扶到沙發上。老李打心眼裡高興,工作中的煩惱一下子煙消雲散了。他一邊撫摸著小蘭的頭,一邊問:“大蘭呢?”

“她呀,看書呢。”小蘭不以為然地朝裡屋呶呶嘴。

老李不再說什麼,細細地品起茶來。

第二天上午,老李突然回到家中取資料,一進門就見小蘭正看電視,見爺爺回來了,小蘭習慣性地端起茶几上的杯子,甜甜地喊著:“爺爺,您喝……”這才發現杯子裡什麼也沒有。她忙倒上茶葉去拎茶壺,只見她晃晃悠悠的舉起碩大的茶壺,那壺嘴就像個左顧右盼的蛇頭,突然“呼”地一下葉出一股熱水,直撲杯底,杯里少得可憐的幾片茶葉全被撲出來了。小蘭忙放下茶壺,撿茶葉,撿好茶葉卻又打翻了壺蓋。老李詫異地看著這一切。大蘭一聲不吭地從裡屋走出來了,她默默地洗好杯子,熟練地倒入茶葉,又仔細地倒好了水,然後輕輕吹了吹,把杯子遞給小蘭,看了爺爺一眼,又默默地轉身進屋了。小蘭高舉著杯子,歡天喜地地喊著“爺爺,爺爺,您喝茶!”

李老一下子明白了。原來每天為自己泡茶的,不是自己視為掌上明珠的親孫女小蘭,而是一直被自己冷淡的大蘭。而自己卻……老李木然地接過杯子,卻再也品不出先前的味來。他突然找到了那個這幾天一直困擾著自己的社會學難題的答案:“感情親疏不能代替對事物的正確認知”,釋然地便放下茶杯,匆匆向所里趕去。

【點評】“大題小做”又能“以小顯大”是這篇作文的特色。考生面對“感情的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這個充滿哲理的話題,成功地將其“轉化”為“喝茶”一件小事;又能以老李“喝茶”為線索,通過老李對兩個孫女認識轉變的切身感觸,藝術地表達了主題:感情親疏不能代替對事物的正確認知。

四、幾種常見的記敘文體在考場作文中的運用

考場作文,考生對作文的體裁選擇十分自由。選擇諸如訊息、通訊、調查、遊記或傳記等形式來進行寫作的時候,除了立意上要符合考題題意外,還應注意什麼問題呢?回答是,必須注意符合這些文體的形式要求。

(一)訊息

訊息以明確的思想(它潛含在敘述中),簡潔的文字、迅速及時地反映現實生活中新近發生的具有意義的事實。在訊息中,必須把“六何”——何人、何事、何地、何時、何因、何果交代清楚。訊息的結構安排應該是:

1.題目,它以簡明的語言標出所報導的內容,點明其意義。有時,這個題目還可以多行擬寫,這就是引題(介紹背景、烘托氣氛)、正題(概括主要內容和含意)、副題(補充介紹或說明)。

2.導語訊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從內容上看,它就是用簡明生動的文字,寫出訊息中最主要、最新鮮的事實,鮮明地揭示訊息的主題。從寫法上講,它可以採用敘述式、提問式、描寫式、結論式、評論式等多種寫法,目的都是概括全文重點,喚起讀者注意。

3.主體訊息的主幹和中心部分。本部分的寫作展開應注意層次分明、內容充實、用語精煉。

4.背景訊息報導的事實的歷史條件和環境條件,它的作用是使訊息主體枝葉並茂、豐富飽滿。

5.結尾可以作概括性的小結,幫助讀者加深印象;也可以用啟發、激勵的話語收束,加強讀者的感受。

(二)通訊

也稱通訊報導。它是一種以及時、真實、具體而形象地報導現實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為主要內容的新聞體裁,有人物通訊、事件通訊、工作通訊等類別。與訊息相比,它們有如下區別:

1.從選材、立意看,訊息主要寫的是事情;通訊常常偏重寫人,尤其是人物通訊,更應以表現人的精神面貌、思想境界為主。

2.從表現方法看,訊息主要是運用概括介紹和舉例相結合的敘述,通訊卻因追求更多的具體性和生動性而可交錯靈活地綜合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手段。

3.從篇幅容量看,一條訊息一般寫一件事,通訊往往在一個主題下貫穿容納更加豐富的材料,寫較多的人和事。

4.從結構形式看,訊息的結構是定型化的,通訊則較靈活,可以因對象或表達效果的需要採取不同的組織形式。

(三)傳記

反映一個人一生或相當長的一段時期的事跡,可以用傳記的形式,它必須以翔實典型的材料,反映“傳主”處事、為人的特點,使讀者能通過文字建立起“傳主”的立體形象。寫作傳記應注意:

1.標題人名加文種,如《×××傳》或《×××小傳》。

2.開頭交代傳主姓名、籍貫、年齡、一生經歷等,有時還應交代傳主的家世及交往等情況。

3.正文一般按時間順序對所選取的能刻畫傳主性格特徵的材料加以展開記敘。

4.結尾一般是作者對傳主一生行狀的總體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