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我一雙慧眼吧

小引

大千世界,五光十色,包羅萬象;社會生活,千姿百態,豐富多彩;能觸動我們情思,引起我們遐想的事物,層出不窮,舉不勝舉。可是,每當讓同學們講述一點見聞,或發表一些見解時,好多同學卻無話可說,無文可作。這是為什麼呢?除了其他因素外,我以為,缺乏必要的觀察與感悟的意識和訓練,是一個主要的原因。由於沒有學會觀察和感悟,往往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或“見而不感”、“聞而不悟”,所以說話時難以張口,寫作時難於動筆。如果學會了觀察生活,感悟生活,並善於從繁複萬狀的日常生活中捕捉信息,探求真諦,寫作文時就會有說不完的話題,寫不完的題材了。因此,積極、能動地觀察生活,並將對外事外物的觀察深化為內心情感的體驗,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用心感受生活的好習慣,是寫好作文的前提。那么,在日常,我們應該怎樣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呢?

要做一個有心的人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千古名言佳句:“任何人都無法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我們的生活每一天都在變化,我們的世界每一刻都不相同。只要你留心觀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

[例文一]

昨晚從山上回來,采了幾串茨實,幾簇秋楂,幾枝蓓蕾著的山茶。

我把他們投插在一個鐵壺裡面,掛在壁間。

鮮紅的楂子和嫩黃的茨實襯著波碧的山茶花——這是怎么也不能描畫出的一種風味。

黑色的鐵壺更和苔衣深厚的岩骨一樣了。

今早剛從熟睡里醒來時,小小的一室里漾著一種清香的不知名的花氣。這是從什麼地方吹來的呀?——

原來鐵壺中投插著的山茶,竟開了四朵白色的鮮花。

啊,清秋活在我壺裡了。

(選自郭沫若《山茶花》)

[文思點撥]

我生活在秋天裡,清秋活在我壺裡,這是人與自然最親密的融合。我們常常在尋找日益遠去的自然,孰不知它從來不曾遠離,只消一縷淡淡的茶花香,感受的門就打開了,然而所有這一切只發生在瞬間。許多同學說:生活太枯燥了,根本無從體驗。其實,並不是生活枯燥,而是你缺少觀察。社會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要提高作文水平,就要隨時隨地注意細緻地觀察,廣泛地認識生活,從細緻處做起,一點一滴的積累。大凡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父母兄弟、老師同學、親朋好友的言談舉止、音容笑貌、穿著打扮、興趣愛好、性格情趣等,都是我們觀察和認識的對象。

要做一個善感的人

法國偉大的雕塑家羅丹曾經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一位詩人說過:陽光每一天都是新的。是的,大千世界,林林總總,有多少美的風景,美的圖畫,需要我們睜大心靈的眸子去發現,去欣賞,去交融,去感悟。

[例文二]

我覺得,儘管經驗每一次都把結局準確無誤地向我們做出了預示,不過一個剝蛋殼的人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每一個念頭及其指導下的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某種異樣的不安:隨意敲敲,蛋殼表面便出現了裂痕,每一次開裂的紋理都不一樣,每一次都是事先難以預料的,就像地質學上的板塊構造。此刻,這隻遍體“哥察開片”的雞蛋儘管還未來得及損失什麼,但是受里掂上去的感覺,顯然已不復是幾分鐘之前。

(節選自沈宏非《寫食主義、剝雞蛋》)

[思路點撥]

剝雞蛋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動作了,剝雞蛋的一剎那得到如此多的體驗,如果沒有靈敏的感官,一切都無從而得。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時時刻刻都能得到這樣或那樣的感受。而訓練自己的感官,使之能靈敏、準確地對外界的刺激作出反應,擺脫粗糙、混沌的狀態,培養感受生活的意識,關鍵在於你要以積極的心態去對待生活。

[例文三]

寬容

和一個朋友去喝茶,談到了我們都認識的另一個朋友。那位朋友一向以才疏學淺但自我感覺良好著稱。“我實在是不能忍受!”她忿忿地說。我笑道:“你總是允許人家也有驕傲的理由。”她白了我一眼:“你就是這樣,沒有原則的寬容。”我笑起來,沒有接話。

也許我的心理年齡已經有些老化了。我發現我現在越來越缺少與人理論個高低的興致。我總是覺得:對於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不是我寬不寬容的問題,而是我面不面對的問題。如果這件事情與我無關,我就可以不去面對或以沉默面對,如果這件事情與我無關,我就必須得去正面面對和認真面對,如此而已。

至於寬容,人家憑什麼要得到我的寬容?任何人都是獨立的,我必須得允許他的存在——而且,當我對真實的情況並不十分了解時,我很少從個人好惡的角度去評判,因為我知道:無論一個人如何聰明,生活也總有出乎他意料之處。

巴西木

在一家賓館的大堂里,我第一次看見了巴西木。那么的青蔥可愛,潤澤舒展,令人賞心悅目。有人告訴我說它的生命力特別頑強,從它的肢體上隨便截取一小塊,泡在水裡,它都能很快地成長壯大起來,呈現出盎然的生機。

居然有這么神奇的植物?我被震撼了,從心底。我忽然那么渴望自己將來也能像巴西木一樣,不論遭受多大的挫折,不論失去家園多久,不論多么孤寂清冷,都能夠延伸出一方屬於自己的天空。

當然,前提也是要把自己泡在水裡。那水意味著一切高尚的、純淨的、美好的事物。那水象徵著一切明亮的、遼遠的、豐盈的夢想。那水包含著一切智慧的、深沉的、珍貴的思緒。

那水,是精神的甘泉。

賣花人

每天下班,公共汽車從立交橋下拐彎的時候,我都會看到哪個男子。他左手捧玫瑰,右手捧著康乃馨,在汽車的鳴笛和尾氣中進退著,流連著。有人買花的時候,他就會綻放著謙卑的笑臉,將花送進車窗中,然後收下零鈔,小心地放在緊貼胸口的小帆布袋子裡。

他的笑容,有些像淡灰的雛菊。

先生要花嗎?小姐要花嗎?他一遍遍喊著,一般總在小轎車旁邊徘徊。他從不向公共汽車這邊看一眼,然而他的冷漠卻讓我感到那么親切。因為我知道賣完花他也一定是坐著公共汽車回去的。他之所以不到這裡賣花是因為他知道這裡都是和他在一個水平線上的人,正如他的家人。賣東西難道還能向家裡人賣嗎?亦如在街上一起遇到外人和家人的時候,你需要寒暄的肯定是那個外人。

無視與無語,有時反而是一種最默契的表達和最溫暖的方式。

一天,我看見他把一枝折損的鮮花珍重地插在襯衣的口袋裡,臉上閃爍著一種神奇的光輝。我的淚水在一瞬間涌滿了眼眶。我知道我永遠也無法忽視這些最輕微最低層的勞動者,我會永遠祝福他們充滿汗腥味兒的芬芳勞作。

生活

晚報報導說北三環一輛大卡車掉進了昆玉河中,司機居然沒事,游上了岸。又有報導說,西城區有一個老頭兒,一天能編一隻筐,還有報導說:平安街一潑辣女子違反交通規則且不服交警教育,將一籃子雞蛋擲在交警身上,終被拘留。最驚人的訊息是:奈及利亞一輛大油罐車爆炸起火,燒死了兩百多人。

這就是生活嗎?

這就是生活!

(選自喬葉《生活拾零》)

[思路點撥]

一件小事,一種現象,一個凡人,一則新聞……充斥在生活之中的這種種看似偶然、簡簡單單的東西,也許正體現生活最本質的真諦,只要你善於用眼睛去觀察,善於用心靈去感悟。這就是作者給予我們的啟示。要積極地觀察生活,開放五官,攝取各種外界的信息,捕捉自己內心最細膩、最微妙的情緒和感情的波動。不一定非大事才能引發感受,一個自然景觀,一些細微小事,一絲淡淡心緒,一抹小小微笑,都能引起我們的某種感受,成為寫作的契機和切入點。

要做一個多情的人

羅曼.羅蘭說得好:“只有點燃自己心頭的火,才能照亮他人的心。”世界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視而不見是因為我們的心窗不明。試試看,釋放我們的熱情,世界一定會變得精彩起來。

[例文四]

我曾多次考究我有眼睛的朋友,想讓他們體會到他們看到些什麼。最近,我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來看我,她剛從森林裡散步回來。我問她發現了什麼。“沒有什麼特別的。”她回答,好在我對這類回答已經習慣了,因為很久以來我就深信有眼睛的人所看到的東西其實很少,否則我是難以相信她的回答的。

我問我自己,在樹林裡走了一個小時,卻沒有看到什麼值得注意的東西,這難道可能嗎?我是個瞎子,但是我光憑觸覺就能發現數以百計的有趣的東西。我能摸出樹葉的精巧的對稱圖形,我的手帶著深情撫摩銀樺的光潤細皮,或者松樹的粗糙的凹凸不平的硬皮。在春天,我懷著希望撫摩樹木的枝條,想找到一個芽蕾,那是大自然在冬眠之後甦醒的第一個徵兆。我感受到花朵的美妙的絲絨般的質地,發現它驚人的螺鏇形的排列——我又探索到大自然的一種奇妙之處。如果我幸運的話,在我把手輕輕放到小樹上時,還能偶爾感到小鳥在枝頭謳歌時所引起的歡樂的顫動。小溪的清涼的水從我撒開的指間流過,使我欣慰。松針或綿軟的草葉鋪成的蔥蘢的地毯比最豪華的波斯地毯還要可愛。春夏秋冬——在我身邊展開,這對我說是一出無窮無盡的驚人的戲劇。這戲的動作是在我的指頭上流過的。

我的心有時大喊大叫,想看到這一切。既然我單憑觸覺就能獲得這么多的快樂,視覺所能展示於人的,又會有多少!但是很明顯,有眼睛的人看見的東西卻很少。他們對充滿這大千世界的色彩、形象、動態所構成的廣闊的畫面習以為常。也許對倒手的東西漠然置之,卻在追求自己所沒有的東西,是人之常情吧。但是在有光明的世界裡,視覺的天賦知識被當作一種方便,而不是被當作讓生命更加充實的手段,這畢竟是令人遺憾的事。

(選自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思路點撥]

海倫、凱勒用觸覺引領我們完成了一次美妙的森林之旅,從她的指尖下流淌出的景致是多么的美麗。一個只剩下觸覺的人何以將生活演繹的如此精彩呢?我想,一切都源於她對生活的熱愛——她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憑著這份愛,憑著這顆心,她用僅有的觸覺為我們展現了她豐富而多情的內心世界。

[例文五]

那是極普通的深秋初冬一個日子,雲層很薄,陽光也不來裝飾。水很靜,完完全全。可能還很淺,但深綠色的浮游生物使水灣深邃幽怨。水杉的華麗的樹冠直垂到水面,看去像龐大的動物在飲水。莊嚴的水,安靜的樹,風躡足遠去。我腳下的草地似乎滲出水來,涼涼的水意從我的腳跟導向全身。那一刻我迷迷惘惘地聽到有無聲的語言在呼喚我,我全身都在主動回答。那樹木始終嚴肅地凝視著,要提醒我一個雪亮的然而卻隔著層層雲霧的秘密。

也許,我曾經是它們的同類?

我終究不能判斷那些水杉和我交換的眼色該怎么翻譯。但我發覺我盼雨的心情是一棵植物的愛戀與希望。

可是,人類和水的關係不也是自然一個無可違抗的法則嗎?

(選自舒婷《源源本本》)

[思路點撥]

水杉與人的共同點是什麼?水杉與人的共同點就是:它們都是生命。萬事萬物都有一個獨特的生命,生命沒有尊卑、貴賤之分,每一種生命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價值。生活中,我們應以一顆敏感的心,多情而細膩地感受萬事萬物,賦予它與人類相似的生命與精神。用情感的大錘錘擊生活,讓平凡小事迸發出耀眼的火花,把生活的意義從情感深處挖掘出來,寫出的文章才能打動人。看來,要想寫好作文,除了好奇而敏銳地觀察生活外,還要細膩而多情地去感受它。

要做一個獨特的人

“獨抒性靈”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袁宏道的文學主張。它要求言之有物,抒自己的胸臆,流自己的心聲,儘量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絕對不無病呻吟,也就是說寫作時得唱自己的歌,抒自己的情,說自己的話。

[例文六]

這海拔八千多尺的岩石上,站著我這樣五尺來長的小軀體,自己能不覺得侷促嗎?自己能不覺得是一個委瑣不堪的侏儒嗎?可是同時一想,我們人的最始最終的家原是一個偉大的宇宙,這時美妙的山川,不過是我們的庭園的一部分,我們自然可以舒舒服服的享受,休休息息我們多煩擾的破碎不完的元神,舒舒適適我們不勝跋涉疲倦侷促的軀殼吧!

想到這裡,驀然覺得我已經伏在美妙宇宙的懷裡,我忘去了一切煩擾疲勞和世間種種,像嬰兒躺在溫軟的搖籃里一樣。

(選自《登富士山》)

[思路點撥]

一般人登上山頂,也許感到的是自己的渺小或者是成功的喜悅,而作者體會到的卻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由於人都是有思想的,也就有了主觀能動性的存在。由於主觀能動性的存在,也就有了獨特感覺的發生。有了獨特感受的發生,也就有了獨具特色的文章、作品出現。寫作時我們要選擇那些打動過我們心靈的東西,那些使我們憤怒過、歡喜過、痛苦過的東西來寫。因為這些東西最能使我們產生獨特的感受。各人的生活體驗不同,知識積累也有差異,想像力和聯想力更不盡一致,所以感受決不會完全一樣的。寫作文就要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這樣才能打動讀者。要擁有獨特,我們必須保護自己的個性,防止人云亦云,相信只有善於和敢於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才能寫出真摯感人的好文章。

[例文七]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游《卜運算元.詠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河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毛澤東《卜運算元.詠梅》)

[思路點撥]

陸游讚美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是就一種堅貞不渝的人格有感而發;而毛澤東說梅花“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寫出的是一種臨危不懼的品質。他們描寫的對象是相同的,但由於各自有獨特的心靈感悟,刻畫出了各有千秋的藝術形象。看來,要想不與他人雷同,就得從新的角度出發,去感悟寫作對象。

[底蘊揭示]

生活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應積極地投身到生活中去,拓寬自己的生活空間,使生活更具深度和廣度,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時代已經過去,生活中的一些變化會在我們每個人心中留下一點影子,封閉自己就等於與生活隔離了。

1、要提高寫作水平,就要隨時隨地地注意細緻的觀察生活的各種現象,大到國家大事,小到身邊瑣事,都是我們觀察和認識的內容,因為文章歸根結底是反映生活的。有的同學可能說:我們的生活不精彩,我們的生活太枯燥了!其實,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生活是很豐富的。閉上眼睛想一想:有些事是我們深有感觸的,我們可能為它竊竊而笑過,可能為它悄悄而哭過,可能為它臉紅過,可能為它失眠過;有些事是我們津津樂道的,我們把它當作新聞四處傳播,我們把它添油加醋大肆渲染……只要你留心觀察,很多事都能成為寫作的題材。因此,寫好作文的第一步,就是用心觀察周圍的社會生活,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2、生活中,你見過這種現象嗎?在觀看同一景物時,有的人一片茫然,有的人卻靈感頓生;在經歷同一件事情時,有的人無動於衷,有的人卻百感交集;在面臨同一題目時,有的人木然無知,有的人卻思如泉湧。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不同呢?因為前者聽而不聞,視而不見,萬事萬物不感興趣,一切無所用心,遇事遲鈍,沒有感慨,沒有激情,沒有見解;而後者時時留心,處處在意,遇事敏感,善於發現生活的美,善於激發心中的情,因而寫作富有“靈性”。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二步,是主動地培養感受生活的意識。

3、人都是有感情的。人的內心情感世界,是非常豐富的。“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把外物和內在感情連線起來,觸景生情,睹物生情,就會產生鮮明生動、印象深刻的感受。沒有情的感受會是蒼白無力的。可見,多情才能善感,多情才能寫好作文。

4、用心感受生活落到寫作上,最重要的是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由於感受側重表達自己的感情世界,具有濃厚的主觀色彩,所以一個人的感受愈獨特,他的寫作也就愈深刻。因此,寫作時不能格式化,不能人云亦云,要善於和敢於寫出自己的東西,越是個性化的東西就越能打動人。

其實,觀察並不一定局限於視力,因為生活是多層面的,只有充分調動各種感官,才能盡悉其味。用心觀察周圍的社會生活是感受生活的基礎,而這種觀察並不一定局限於視力,聽、嗅、觸、摸皆可。而那種模仿他人,硬搬他人語言的文章,即使表達的是自己的生活,也會不倫不類。中學生的文章,就是中學生的味道,你的文章,就應該是你的風格。我手寫我心、我思、我悟,決不人云亦云,也不筆是心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