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新生如何寫好作文

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一直是個不能迴避的話題,尤其是初一新生。語文老師必須面對自己學生的特點採取適宜的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因為作文能力的高低對學生今後的學習、工作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在這個方面的探討、研究可以說是碩果纍纍,文章汗牛充棟。然而似乎至今沒有找出一個可以推廣的模式,依然處在一種“繞圈子”的狀態。

初一的學生還未擺脫國小生的稚氣,在作文中無論是章法還是用詞都不夠成熟,許多學生連起碼的行文要求謀篇布局都不會,更談不上水平的發展、提高。近幾年來,我覺得在中學作文教學中,我們每次的作文指導上要拋開理論說教,要具有可行性,要讓學生儘快入門,掌握常用的基本的行文方法。然後才能在今後的兩年學習中談發展、提升。在具體的操作中我是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現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

一讀為寫先行

這個道理我們就不多說了,問題是平時真正落實的太少了。作文的很多能力是依賴讀的,是在閱讀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為了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每個星期的2節早讀課我要求至少有一天在課代表的帶領下按一定順序集體朗讀課外資料上的文章。我反對唯書本論,一本走天下。語文學科的特殊性,使我們不能滿足教科書,沒有幾本課外資料是我一直認為一種荒唐的學習方法,在閱讀上是不能減負的。我在不過分增加學生經濟負擔的前提下,讓學生征訂一份20元左右的月刊:《中學語文讀寫天地》。這是一份不錯的雜誌,不僅文字精美,文章數量多,內容範圍也廣,是學生閱讀的好資料。在閱讀中吸取別人的思想,學習別人的用詞及其章法,給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另外每逢周末,適當布置一些讀寫任務,為了防止學生走過場,要求寫讀書筆記,在筆記中一般要寫清書名、作者、故事情節、感受、文中精彩的片段或細節並註明欣賞的理由,最後由家長簽字。

這個訓練的過程是非常艱難的,因為閱讀量大,給人的感覺似乎游離了教課書,在做無用功。剛開始的幾個月是沒有任何效果的,學生不習慣,很容易放棄,回到老路上去。要知道語文能力在於積累,要結果一定的量變才會有質變。無論怎么樣,我們一定要牢記:沒有一定量的閱讀就沒有語文能力,沒有一定量的閱讀是無法讓學生的思想達到一定高度的,“我手寫我心”的語文宗旨,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來表情達意就是一句空話。閱讀的過程就是學習吸收的過程,接受影響的過程,其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做起來是要付出一定努力和精力的。我還認為教課書只能是一種工具而不是語文的全部。我們的語文學習若僅局限在課本上,我們的語文就死掉了,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議也僵化了。讀,是非常重要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是至理名言佳句

二仿為寫先導

在作文中,人們一直反對學生抄襲模仿,要求寫出有創意的文章。創新固然是作文的生命,本意固然很好,但這個提法我一直覺得脫離了剛進入國中一年級學生的實際。他們雖然在國小里寫了一些作文,但在教學實際中發現,現在的初一許多學生連最起碼的謀篇布局都不會,基本的辭彙也沒有,行文的要求更是不懂,修辭幾乎為零,怎么去創新?作文是一門藝術,表情達意的藝術,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藝術地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的,必須要經過學習訓練,掌握基本的方法。國小作文,只能算是感覺階段。“定出公式和框子是不對的,但是要求初學者熟悉並且掌握作文的基本步驟和方法,還是需要的,對於初步培養學生的思維條理也是有益的”。所以我認為要想提高作文水平,必須讓學生先掌握一般的作文格式,了解某一類題材、主題的文章一般運用什麼格式來寫,怎么去處理中間的一些材料,在表達手法上一般有哪些技巧等等,就像數學教學中讓學生掌握某一類例題一樣,有了入門的一般文體常用的套路,才能談創新,寫創意。

入門的捷徑之一,我首推仿寫,若連仿都不會的個別學生,我主張做一定的“抄襲”訓練。這個“抄襲”不是傳統上說的將別人的文章從頭抄到尾,而是抄其精彩的語段,抄自己寫不出、分析不出但必須要有的文字,是“借用”一下。我戲稱這叫“借它山之石”。我認為這種“抄襲”也是一種學習,最起碼能通過這樣“不正確的方式”在作文的起始階段學到一些“正確的語言和思想”,學到一些“正確的結構和章法”,形成一種“定性思維”,以後會“依葫蘆”地畫出些自己的“瓢”,這總比茫然無序,到處亂撞要好多了。至少能打開一扇門,知道某類作文怎么去安排材料了,為以後的精雕琢磨做了鋪墊。

為了減少學生作文中抄襲的次數,儘快擺脫這樣的依賴,掌握一定的文法,結合平時的作業和朗讀我還時常要求學生做一些摘抄精美語段,摘抄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等練習。

通過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反覆接觸作文中我們常用的語言和表達的方法,從而熟悉我們生活中作文的一般使用的技巧,進而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三練為寫根本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說的就是一個能力的養成必要的有效途徑,就如運動員參加國際大賽一樣,平時不訓練怎么能斬銀奪金?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在不停的訓練表達中,才能掌握一個方面的技巧,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較好地將自己的思想外化成文字,寫出屬於自己的東西。

為了使學生在練中提高作文能力,我規定每個星期一篇周記,內容多樣化,不拘形式。剛開始時要求可以沒有題目,但必須有開頭、中間、結尾三個部分,能明顯地從字數上區分開來。每篇必查、必批、必評。2個月後要求每篇周記必須有題目,文章的小節數可以增多,培養學生圍繞中心去選材、表達的能力。一段時間以後要求文章中至少要有一段細節描寫。並根據學生的作文情況,適當增加些要求如:抒情議論,修辭,正反對比等。

除次之外,在授課時也有機地將寫作引進來,做到讀寫結合。因為作文訓練不僅僅就在每次的作文課上,平時只要有機會和感觸都可以訓練學生的文字表達。比如學了《一面》可以布置這樣的專業:學習本課外貌描寫的方法寫個自己熟悉的人,並注意人物有特徵的細節;展開聯想,作者買到書回去以後會是怎么樣的情景,注意從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心理等幾個方面去展開;這樣的故事在你身邊聽說過火是經歷過嗎?用文學手法寫出來等等小練筆。再比如學了《鄭人買履》後就讓學生將這個寓言通過想像按記敘文的六要素改編成故事,要求有語言、動作、神態等。既鞏固了課文的內容,又培養了想像能力、表達能力、組織材料能力。每次內容不一定都寫一個完整的故事,一個片段,一個念頭,一個觀點,只要有一定的情感,基本能表達出一個主題就可以了。

我經常布置這樣的“即景式”的小練筆。它的好處是,和學生的生活結合的很緊,有話說,不需要花費多長的時間去苦思冥想,去製造,大部分10分鐘左右就能完成,俗稱“切豆腐塊”。

此外我還進行專題訓練,有春、夏、秋、冬;有植物、動物;有寫人、記事;有遊記、說明。在國中前兩年,爭取把每一個專題都寫一次,讓學生熟悉這類文章表達時注意些什麼問題,一般怎么安排才不偏題,才是靠船下篙,行得正道。

四評為寫動力

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是非常敏感的,一句讚賞能興奮好幾天,寫作激情會高漲許多。我們在評講中既要鼓勵,更要指出不足。表揚固然是動力,批評也是動力。一味表揚會使學生迷失自我,妄自尊大,在提高寫作水平上更需要指出學生的不足,學生才會不斷地完善自己。才能從抄襲模仿走向獨立創新。沒有點評,或是不認真點評,我們平時的作文訓練就是一灘死水,就是走過場的形式主義,學生畢業了依然沒有掌握基本的作文要求和寫法,言不由衷,沒有主題,空洞低俗等現象依然存在,三年的國中學習並沒有給他帶來質的變化,後續的發展依然有障礙,這樣的教育是失敗的。《課標》中所要求的“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將成為一句空話。所以作文後的評講是必不可少的。當然,評講的內容可根據作文的主題確定,字詞評講,修辭評講,主題評講,行文技法評講,詳略評講等。

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途徑有許多,許多老師在這個方面的探討都是可鑑的。不管何種途徑,都是在動態中生成的一個過程,都是持之以恆的一個過程,是一個靜態和動態結合的一個過程,只要我們有心、認真地去做,學生的語文能力一定會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