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聯考作文“踮起腳尖”精評及例文(學案)

請以“踮起腳尖”為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60分)

作文解析】

看到這個題目,我就突然想到必背名篇荀子《勸學》中有句話:吾嘗跂而望焉,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跂而望,應該就是踮起腳尖(好像又說是踮起腳後跟,這個並不影響我來反彈琵琶立好意)來看,以便看到目標。但依靠人身體本身的高度和自身的先天稟賦是有限的,踮起腳尖當然就不如“登高”更能望遠,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就能比巨人看得更遠。文化的積累、思想的傳承、科學的發展莫不如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要拒絕踮起腳尖的小家子氣,而要有登高望遠的博大胸懷。

我們甚至可以說之所以要踮起腳尖,是因為自身的高度不夠或者自信不夠!

記得中學時候因為家貧匱乏,自己不長個子,每次測身高都試圖踮起腳尖增加一點高度,甚至讀大學的時候還在漂亮的女同學面前為自己165cm身高而自卑,內心裡很羨慕有長得高的男同學。現在想來何必!對於身高、相貌甚至殘疾等身體天賦和缺陷要敢於正視,人之所以為人在於思想的高貴,何必踮起腳尖呢!這是箇中心主題,中間可添加若干材料,如貝多芬的醜陋相貌與絕美音符、高貴的心靈,司馬遷的宮刑與發奮修史等等。

網上熱評XX年聯考作文題之“最”,很多人認為最有挑戰性的是湖南卷的《踮起腳跟》, “踮起腳尖……”是人的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個平常用而又平常的動作。“踮起腳尖”能做什麼?最直接的作用是能克服一定的視線障礙,讓人看到更寬更遠的地方;能摘到正常站著而不能摘到的果實;能藉此攀上一個高一級的台階!當然,“踮起腳尖”可以理解為“人的一種力所能及的努力”。人的許多成功都在於“力所能及的努力”。這“踮起腳尖”也是學生學習時摘到桃子的那“跳一跳”!“泰山不避細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避細流,故能成其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不期望所有年輕人均一次“挾泰山以超北海”,但我們希望所有年輕人通過無數次的“力所能及的努力”成就事業,攀上南天門,蹬上“玉皇頂”!

這“踮起腳尖”價值導向功能突出,又不乏一點含蓄,寓哲理於舉手投足,以小見大。也許有人不以為然:這不有些故弄玄虛?價值引導何不直截了當?然而,如果說對於這樣的念頭也可以理解的話,那么推開說來,一切科學、人的思維就是多餘的了!因為客觀事物本來就是這樣隱晦和含蓄。這一分含蓄,正是一種天然!

小時候,我們為了看到更高的風景,常常踮起小小的腳尖,一雙渴望的眼睛痴痴地望向遠處。腳尖提升了我們的高度,讓我們的眼光延伸到了更遠、更深的地方,於是我們收穫了滿足、快樂、夢想和一切的期待。我們不是巨人,所以我們的眼睛會被峰巒遮掩,而看不到行進的路;我們沒有明察秋毫的智慧,所以我們的眼睛會被一些事物誤導,而導致錯誤的判斷;夢想的果實,也總不會在伸手可觸的地方……那么你是否想過,只要踮起腳尖,稍稍地抬起我們的頭,提升我們的眼光,我們就能看到行進的路--或蜿蜒,或寬窄,或陡峭……提前做好行進的準備,而不至於盲目樂觀或消極悲觀,最終順利到達遠方;我們亦能看清事物的本質,不至於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我們還能發現,腳尖提升後我們離夢想又近了, “星不遠,夢並不遠,只要你踮起腳尖…

歸納三點:

一、用語簡捷,明確扼要。作文題是這樣表述的:“請以‘踮起腳尖’為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短短兩句話,二十幾個字,便規定了作文的內容、標題、字數和文體,簡捷而明確。相對於湖南作文命題的總體風格,顯示出另外一種風貌。自04 年自行命題以來,除XX年“詩意地生活”外,湖南的作文題均有較具體的“引導語”或“闡釋語”。這些圍繞文題而設制的提示性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考生理解題旨,體現了命題者的人文關懷,但“形象大于思想”,這些提示有時會束縛考生的思維,有時則嫌羅嗦繁冗。最典型的當屬XX年,闡釋語的表述顯得有些含混和晦澀,其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聯繫當年上海卷的“他們”和山東卷的“春來草自青” 簡明文題的命制,今年湖南卷作文表述風格的轉變,應是命題組在比較辨析基礎上自我反思、主動反撥的必然結果。

二、形象鮮活,饒有寓意。作文題“踮起腳尖”是一個動詞短語,勾勒出一個富於彈性和張力的喻義性動態意象,意蘊豐厚,耐人尋味。從立意的角度看,文題以“踮起”為標誌性詞語和思維核心,圍繞個體的人的“提升”“發展”這一中心,至少蘊含“勵志”“認知”和“踐行”三個層面的寓意。主觀上,可引申提煉“不滿現狀,爭取更高”、“努力進取,追求卓越”、“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等觀點;客觀上,可引申提煉“升高而致遠”、“更高才能更闊”、“挖掘潛力得發展”、“目標要有可行性”等觀點。意象鮮活,含義豐富,可引發思想、文化、學習、實踐等方面的多極聯想和思考,從不同角度提煉中心和觀點。

三、契合實際,注意導向。這一作文題,由於“踮起”的“腳尖”一般只能是個體,因而,在寫作內容上,強調結合實際,聯繫自我,注重青年一代的成長和發展。這對於糾正學生作文中動輒古人、偉人、名人的選材局限,防止宿寫、套構,起到較好的導向作用。在命題形式上,既有一定的限制性,又有較大的開放性,即寫作的內容要以“踮起腳尖”這一動作性意象為起點,但又須在這一基礎上由此及彼、由實而虛,自然引發延伸。這對於改變近年一些聯考作文題的“虛”而“空”的浮華文風,強調命題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具有良好的現實意義。此外,繼續限制文體,規範文章寫作,對中學語文教學和指導,無疑具有較好的引領效應。

河北省作協副主席談歌寫湖南聯考作文:踮起腳尖

踮:動詞。即提起腳跟,用腳尖著地。

踮起腳尖,即是一個引體向上提升的動作。大凡踮起腳尖,都是有目的性的動作,比如扒牆頭看熱鬧,比如樹下摘果子,比如學習跳舞種種。這些都是一個引體向上努力的動作,是為了提升自身的高度,而做出的費工費力的動作。是啊,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誰願意天天“踮起腳尖”來呢?

問題是,在實際生活中,需要我們“踮起腳尖”的迫不得已的動作很多,便使得我們的生活變得緊緊巴巴的了。比如說,聰明的經濟學家,在實際操作中,總是把經濟目標制定到讓我們“踮起腳尖”就能夠到的位置。我們不踮起腳尖我們的經濟收益就要縮水。不“踮”行嗎?再比如,美好的景色,常常需要我們“踮起腳尖”才能看到。為了滿足我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我們不“踮”行嗎?由此說,“踮起腳尖”是人人生活中常常發生的動作。為了一個目標或者視點,無論多么艱難困苦,我們也必須踮起腳尖來。

如此一“踮”,就有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如此一“踮”,就有了“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之林”。如此一“踮”,即是風生水起,別開生面。如此一“踮”,便如柳暗花明,峰迴路轉。

以理想主義說,踮起腳尖,就是一個努力向上的人生動作。人生的幸福與體驗往往就在我們“踮”起的那一剎那。誰說過?沒有比腳下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如果我們不能“踮”起腳尖,腳下的路程便要塌陷,人生的峰巒必是挪移。為了讓我們日益麻木不仁的生活重新鮮活柔軟起來,為了讓我們乾涸呆滯的眼睛重新濕潤生動起來,為了讓我們有新的觸動與啟發,我們必須踮起腳尖。

且撇下理想主義路標,從現實主義的立場出發,我們需要防止的是,人生之路,步步小心,不可亂“踮”。一般情況下,在踮起腳尖之前,我們必須首先考慮,“腳尖”對我們身體的實際承受能力。如果我們“踮”得不管不顧,腦袋一熱,“踮”得莽撞衝動,那么生活中“崴”腳脖子的事情,就會常常發生。這且不算,所謂一朝蛇咬的效應就會相伴而生,從而會讓我們變得小心翼翼,即使“踮”算在握,我們也會“踮”不起了。

如此亂“踮”,就會有了“杯弓蛇影”,如此亂“踮”,就會有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此“踮”法,即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如此“踮”法,便如“一子執錯,滿盤皆輸”。

(此文總計924字,用時51分鐘。一路信馬由韁寫下來,肯定有病句錯字。想想在考場上的學子們作文時,心態狀態肯定不如談歌輕鬆。可謂不易啊!)

踮起腳尖(之一)

人人都有過踮起腳尖的體驗。譬如潘長江夾在人堆里看趙本山的小品,如果不踮起腳尖,也許只能聽到高秀敏那爽朗的笑聲;掛在路邊果樹上紅得小姑娘臉蛋的蘋果,如果你不踮起腳尖,恐怕就只有咽口水的份兒;一個充滿誘惑的目標就懸在你的頭上,如果你不踮起腳尖,那么這誘人的目標將永遠只是目標。

於是我們想起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意境。我們要認識這個神秘的世界,欣賞眼前的迷人的風景,就要勇於“踮起腳尖”,就要不畏艱險,就因為“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如果我們僅僅滿足於按部就班,安於現狀,夾在人堆里跟著他人瞎鼓掌瞎起鬨,連“踮起腳尖”的欲望、勇氣都沒有,那么你就無法認識眼前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當然也就沒有了豐富多彩的人生!其實認識一個事物,欣賞一個美景,就因為你站得高度不夠,往往就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往往就會錯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美妙!

於是我們想起了“不行春風,難得秋雨”的諺語。人要想獲得成功,要想去採摘樹上的蘋果,品味人生的甘甜,就要勇於“踮起腳尖”。其實有很多場合,我們往往缺乏的是勇氣與自信,有些看起來遙不可及的事物,只要你願意“踮起腳尖”去爭取,去嘗試,你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你就會品嘗到成功的喜悅與甘甜!人們常常羨慕人家的碩果纍纍,羨慕人家的鮮花掌聲,而總是忽略人家在創造奇蹟的艱難過程。我們現在正處於“耕耘”的季節,只要不吝嗇力氣與汗水,必將迎接五穀豐登的金秋!

於是我們想起了一句特別令人自信的廣告語: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為你讓路。人生在世要腳踏實地,要知足常樂,但絕不能成為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遁辭。人的客觀條件是存在差別,我們確定目標也不要好高騖遠,脫離實際,但是我們不能一味強調客觀條件,而是要充分利用條件,積極創造條件,確定一個及實事求是又富有挑戰性的人生目標,就是要儘可能遠大一些,“踮起腳尖”經過努力有可能實現的目標。我們提倡“盡力而為”,但是更鼓勵“全力以赴”,實現人生的最大值!現在我們的年輕人,特別是從大山里走出的孩子,往往過於謹慎過於理性過於實際,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定的太低,連超越他人的勇氣都沒有,從而嚴重限制他們潛能的發揮。其實人只要有了一個“踮起腳尖”意即通過努力奮鬥就能實現的目標,就有了前進的方向,將人生的大目標分解成一個一個的小目標,朝著這個目標一往無前矢志不渝,那么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為了喝彩!

xx總理曾經有過這樣一段精彩論述:我經常在思考,一個民族要興旺發達,就不僅要有人腳踏實地,埋頭苦幹,更要有人遙望星空,堅守精神家園。這樣的民族才有希望,才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才能有光明的未來。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踮起腳尖”,就是既要腳踏實地,又要遙望星空,用扎紮實實的勞動,去追求去實現人生的理想。讓我們踮起腳抬起頭,腳踏實地往前走,去實現我們的人生理想,去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善哉)

踮起腳尖(之二)

小時候,到父母工作的學校閒逛玩耍,突然不遠處教室里傳來一陣朗朗書聲。一種突如其來的衝動,讓我踮起腳尖,扒在窗台上窺視,看見一群哥哥姐姐坐在書桌前朗讀著,每人手裡都捧著一本書。那是年幼的我所不了解的世界,深深吸引了我。直到當我自己也走進教室,拿起書本,那份讓人不禁踮起腳尖的感覺,依然留在心中、不曾改變。

踮起腳尖,是對未來的憧憬。

一個孩子,什麼力量能讓他踮起腳尖?最基本的,應該是內心的夢想。未來是什麼樣子?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夢,這樣的夢驅使他們一次又一次踮起腳,努力去觸摸和感受。正如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所說:“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想)。”他夢想著美國能夠成為一個更美好的國家,他夢想黑人和白人能夠像在上帝面前一樣平等友愛……他不僅自己懷揣這樣的夢,還把它描繪出來,展現在每一個人面前。這樣理想、美好的未來圖景,令無數人憧憬,也令更多人——黑人和白人,一起踮起腳尖來觸摸,來追求,終於讓夢想照進了現實,XX年黑人歐巴馬當選為美國總統,正是無數人踮起腳尖努力的結果。對於一個年輕人,“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未來充滿無數的可能性,而一個更充實、更明亮的未來,總能誘惑我們踮起腳尖,伸出雙手。

踮起腳尖,是對知識的渴望。

“他們念的是什麼,為什麼這么好聽?”那是我扒在窗台上,腦袋瓜子裡冒出的疑問。那鏗鏘的音韻、美妙的詞句,像一首歌縈繞在心中。長大一點後,我才了解那是一首唐詩。後來,當我自己也能捧著課本,反覆吟詠那些千古名篇時,真切的感受到了內心深處的喜悅。求知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人的本能,人類發展進步的需要。看過一篇科幻小說,裡面有一個看似荒誕卻饒有深意的情節設計:銀河系總部判定一種生物是否具有智慧和文明的標準是,該類生物中是否有個體會在晚間抬起頭來仰望星空。巧合的是,xx總理曾贈給青年學子一首詩,也叫《仰望星空》。踮起腳尖,試圖去觸摸星空的人,才能不斷成長;踮起腳尖,不斷在知識的海洋中求索創新的民族,才能發展壯大。

踮起腳尖,是對自己的超越。

在每一個具體的人生階段,人的高度——包括生理、心理和思想——都是有限的。正如幼時的我,身高還幾乎夠不到教室的窗台。但,一個人,在他有生之年,他的自我超越和不斷成長,是無限的;整個人類文明,他的自我超越和不斷成長,更是廣闊無垠的。一個人,一個民族,要讓自己更強大、更豐富,就應當讓自己始終處於一種“飢餓”的狀態,始終看到更高的目標,保持那種踮起腳尖、超越自我的衝動。愛默生在散文《圓》中說,人生就是一個個同心圓,永遠不要把自己局限在現有的圓圈裡。只有不斷拓展自己生命的深度與廣度,勇敢嘗試和追求不那么“唾手可得”的目標,才能超越自己,走向未來。

經過十餘年辛苦卻快樂的學習、十餘年迷惘卻持續的成長,此刻坐在聯考考場的我們,不也是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踮起腳尖去觸摸更寬廣、更高遠的世界嗎?總有一天,今天我們踮起腳尖才能達到的目標,會被我們留在身後、踩在腳下,唯有這種追求的渴望、奮鬥的過程,才是生命的永恆!(莫莫)

踮起腳尖(之三)

腳尖踮起的演員們身著潔白羽毛製作的演出服,在柴可夫斯基的悲嗆的《天鵝湖》音樂背景中,輕盈地跳躍,飛速地鏇轉,這是芭蕾舞劇的經典鏡頭。數百年來,世界藝術殿堂的一朵奇葩--芭蕾舞,正是憑藉一代又一代的舞蹈藝術家不懈地踮起腳尖的努力,讓芭蕾舞從不為人知的遊戲性質的民間舞蹈,成長為今日的風靡世界數百年長盛不衰的舞蹈之王。芭蕾舞藝術隱隱約約地向世人昭示,踮起腳尖,前方將有更加美麗的風景在等待。

芭蕾舞劇中,演員們踮起腳尖改變了身體的比例,觀眾眼中的舞蹈演員們便有了一種高於生活的藝術魅力。人類踮起腳尖的原始動機或是為了看到一個原本看不到的美妙景色,或是為了摘到一個原本摘不到的豐碩果實。踮起腳尖的努力,讓人們有了意料之外的收穫,藉助這種努力,人們有了一個更高的解讀世界的角度,藉助這種努力,人們把自己伸手可及的範圍延伸,擴展。

或許有人會說,踮起腳尖太辛苦,不如我腳踏實地來得舒服來得安穩。那么我想告訴你,在沒有進化成類人猿之前,人類是以四肢著地的方式在地上爬行,那是一種最舒適的行走方式。但直立行走,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直立行走是最痛苦同時也是最偉大的一步。兩隻手從行走中分離出來,人類才有了後來的鑽燧取火,人類才能製造改變世界的工具。正是那一次痛苦的選擇,人類征服世界的能力才有了突變與飛躍,人類與動物的世界才漸行漸遠。

踮起腳尖,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我們年輕人有著充沛的體力和精力,我們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我們有著發現新世界的責任和義務,因此,我們不能貪圖舒適,我們不能畏懼踮腳的辛苦。只有踮起我們的腳尖,才能發現前人沒有發現的世界,只有踮起我們的腳尖,人類社會的薪火相傳才能一代一代的延續。否則,我們只能是一條條躺在祖輩們的樹蔭下乘涼的小懶蟲。

年輕人,請與我一起踮起腳尖走路吧,你會發現一個別人看不到的美麗世界,你會發現,你的人生會有一種異樣的精彩。

踮起腳尖 (之四)

踮著腳尖是一種努力向上的生存姿態,是一種不安於現狀,不滿意腳下的位置的主動追求一種高度的心態。人類就是有這種精神的引導,才成為萬物之靈長,才能在這生機繁茂的地球上繁衍不絕。

踮起腳尖是為了越過眼前的障礙,看得更高更遠。少年魯迅,因為父親患病,常常往來於家與藥鋪之間,從而,萌生當一名醫生拯救得國人的軀體。當他來到日本時,踮起腳尖回望國人,才發現國人的靈魂是如此麻木,縱然有健康的軀體,也只能作看客。踮起腳尖讓他獲得一種新的視野。他決定棄醫從文,來喚醒國人的靈魂。踮起腳尖讓他比任何一位作家都更清醒地看到民族的弊病和劣根性,從而開始振聾發聵的吶喊。“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在沒有台階的情況下,踮起腳尖能讓你視通萬里。無數的國學大師,踮起腳尖,向古人學習,仰之彌高,鑽之彌深。進而與古人比肩,甚至超越古人,從而奠定自己的學術基座。踮起腳尖才能神遊前代,遊刃有餘,進而創造前無古人的學術成就。踮起腳尖,雖然只是提升一點點距離,可讓我們的視野因此豁然開朗,讓人類的理想更加高遠。

踮起腳尖雖然辛苦,但為我們贏得了高度,實現了自我的超越。成龍出道時,非常平凡,但他踮起了腳尖,紮實地在影視圈打拚,在困難中咬牙堅持,千錘百鍊,終於迎來自己的影視高峰,並走向好萊塢,成就自己的高度。假若他沒有踮起腳尖的精神,

他怎么有如此的高度。世上的事,沒有隨隨便便就可以成功,在距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時需要我們踮起腳尖,咬牙堅持去搏去爭取。徐悲鴻在法國學西畫時,被西洋學生嘲笑,為了捍衛國格,徐悲鴻提出讓彼此代表自己的國家學畫,到畢業時再一決高下。從此他踮起腳尖,在逼狹中苦學,努力提高自己的繪畫技藝,每逢休息日,他常揣一快乾麵包去巴黎藝術館潛心學畫,最終在畢業時的展覽中大獲成功,讓西洋學生自嘆不如。踮起腳尖讓他給“中國人學不好西畫”的謬論一個有力的回擊。

在與命運較量的舞台上,處於膠著狀態時,需要我們踮起腳尖,盡力而為。踮起腳尖是為了更好地靠近目標,創造條件,進而摘取屬於自己的玫瑰的嘗試和挑戰。

在中國貧油的時代,帝國主義列強藐視中國,妄圖掐中國的脖子,大慶油田的鐵人王進喜帶領大家踮起腳尖,自力更生,用忘我,無私的付出,克服種種困難,積極創造條件,提高開採技術,使石油產量大幅度提升,幫中國摘掉了貧油的帽子。世上少有十拿九穩的事,很多成功的獲取需要我們踮起腳尖。在羅布泊,古人馬革裹屍的戰場,鄧稼先等一代科學家,在漫漫大漠,在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在幾乎一片空白的研究領域,踮起腳尖,篳路藍縷,自力更生,辛苦地開創了中國的核彈事業,讓外國列強對中國不再虎視耽耽。如果沒有踮起腳尖的勇於嘗試,又哪來那舉世矚目的壯觀的核彈爆炸的蘑菇雲。踮起腳尖才能創造奇蹟。舉世矚目的萬里長城,埃及金字塔不都是萬千人民踮起腳尖創造的神話嗎?踮起腳尖是一種彌補,是克服生命局限的主動出擊,是身處逆境時鍥而不捨的堅持。在全球金融危機蔓延的當下,更需要各國踮起腳尖,共同抵禦金融風險,把世界經濟扶向快車道。

踮起腳尖是頂住壓力,敢於擔當的精神。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是“關乎家國,捨我其誰?”的奉獻精神。當汶川地震襲來時,面對鋼筋混泥土的大山,譚千秋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軀,護住學生,踮起腳尖是為了給生者更大的生存空間。變形的臉,難以想像的姿態竭力與災難抗爭,他是在生命的最後一息,踮起腳尖,成就史詩般的生命姿態。因為踮起腳尖,祖國的花朵才開的更艷,熱血師魂讓萬世景仰。三峽水電站的設計者們,頂住反對者的質疑,力排眾議,經反覆論證,抱著對祖國負責,對後代負責的態度,頂住壓力,踮起腳尖拿出了三峽水電站的設計方案,讓高峽出平湖,完成了舉世聞名的能源綜合利用工程,造福於百姓。王安石面對腐朽得祖宗之法,挺身而出,提出“祖宗不足法”。制定新法,只手托天,為革除弊政起了積極的作用,雖然變法最後沒有堅持,但他踮起腳尖,勇於擔當的精神千百年來為人們讚頌。踮起腳尖,鐵肩擔道義,成為古今無數仁人志士推動歷史車輪的動力。

踮起腳尖,讓五指緊抓大地,咬定青山不放鬆。

踮起腳尖,讓我們遊目騁懷,方知一覽眾山小“

踮起腳尖,讓民族知難而上,人間萬事出艱辛

踮起腳尖,無限風光就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