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提高習作水平的“好幫手”

作文難,作文難,作文課上不開顏。”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老大難。為了突破這一難點,《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孩子“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這猶如一縷燦爛的陽光照亮了作文教學的漫漫長途。怎樣才能讓孩子樂於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和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呢?我認為,指導孩子寫日記是最為有效的途徑。在日記中,孩子們可以把自己每天的所做、所見、所聞、所感等有選擇的記錄下來,不加任何掩飾地表露自己的喜、怒、哀、樂,並且融合了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感情、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並養成寫日記的良好習慣,有利於積累生活素材,提高語文綜合素養,促進思維能力和認識能力的發展,最終,寫作文也就不是一件什麼難事了。

於是從XX年開始,當我又重新接手一屆新生的時候,我著力培養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如何讓學生喜歡寫日記,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呢?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對他們進行培養與指導。

一、寫從說開始,激活寫日記的熱情。

記得開學的第一天,三四十個剛剛六歲的小孩子一進入學校,一進入教室,對什麼都感到好奇,對什麼都感到新鮮,教室里鬧哄哄的,孩子們東張西望,交頭接耳,說過不停,我想:孩子們說話的熱情這么高,我可不能打擊他們。於是,我走進教室後,邊做手勢邊“噓”了幾聲,孩子們終於安靜下來了。我說:“孩子們,剛才你們說得那么高興,笑得那么開心,能不能告訴老師你在說什麼,讓老師也開心開心,好嗎?”剛入學的孩子也不拘束,一個個興高采烈地舉起了小手,“我覺得我們的校園真美。”“我看到我們的教室真大。”“老師。我又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孩子們的表達清楚而又完整。之後,我改變了由老師點名識記學生名字的方法,而是讓孩子們自己進行自我介紹,孩子們奶聲奶氣地說:“我叫鄧合娟。”“我叫盧婧,今年六歲了。”孩子們一個比一個說得好,“我叫王雪,今年六歲,讀一年級啦,我非常喜歡我的新學校。”“我叫白晉瑋,原來在英才學校讀幼稚園,現在在鎮田國小讀一年級,我又認識了很多小朋友,真的很開心。”……孩子們稚嫩的語言讓我驚喜,想不到,不用老師教,孩子們的語言可以如此生動、優美。看來,語言是不需要教的,而是孩子自我積累的,只要給孩子們提供表達的機會,就可以讓我們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於是,我布置了這天的作業就是把讓孩子把自己上學第一天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說給爸爸媽媽聽,讓爸爸媽媽幫他準備一個本子記錄下來。孩子們都非常樂意。於是,孩子們的第一篇“說”日記就開始了,從此以後,我每天的作業就是讓孩子把當天的見聞和感受說給父母聽,由父母幫助記錄。從剛進學校的第一天,我就培養了學生記日記的習慣,由於孩子的識字量少,就由孩子說,父母幫著記錄。等學完拼音後,孩子們識字量增加了,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就動手自己寫了。

一年級的時候,大部分孩子可以寫兩三句清楚連貫的話了,二年級的時候,我班的孩子寫一段話已經不成問題了,當上到三年級的時候,由於基礎紮實,孩子開始學習寫成篇的習作,也難不倒他們了。

二、巧用評價語,體驗寫日記的樂趣。

孩子在日記中會告訴我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困惑,他們的想法……寫日記是我們班孩子每天的樂事。批改學生的日記,也是我這個老師每天最快樂,最陶醉的事情,有時改到學生記敘的新鮮有趣的事情我哈哈大笑,還不忘把它介紹給辦公室的同事,讓他們跟著樂;有時改到學生寫出的精彩詞句,也會旁若無人的大聲朗誦。從學生寫的第一篇日記起,我就認真批閱,哪怕是一兩句話,也同樣寫上批語。我的評語很少從寫作內容和技巧上去評價,而是重在鼓勵和交流,因為我遵從的原則是:賞識比修改更重要。“感謝你對老師的信任,相信你自己能處理好這件事情的。”“迫不及待這個成語我們昨天才學,今天你就用上了,真了不起。”“老師為你的善良而感動,有你這樣的學生,老師很欣慰。”有位學生寫寒假回老家和表哥一起“打紅薯窯”的事情,我的評語是“你精彩的敘述讓我回到了快樂的童年” ……慢慢地,每天下午發日記的時間成了孩子們最盼望的時刻。看到孩子們迫不及待地翻開日記本,眼睛搜尋著老師評語,臉上洋溢著興奮而自豪的微笑,我覺得自己是一名快樂而又幸福的語文老師……

要讓學生寫日記的熱情保持下去,使學生的精神得到更大的滿足。為此,我除了認真批閱外,還給學生提供了更大的表現空間,每天用一定的時間介紹他們的日記,或讓他們自己讀自己的日記,互相傳閱,把日記中精彩的句子抄到黑板上,讓全班同學背誦,還把好的日記列印出來張貼到班級的展示欄里,推薦到校廣播站、校刊中心、報刊雜誌社去,使學生獲得更大的成功體驗,從而愛寫日記,養成認真寫日記的習慣。

三、重視指導,學會寫日記的方法。

1.指導選材,讓學生有事可寫。

俗話說:“巧婦難做無米之炊。”學生不願意寫日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覺得無事可寫。雖然我班的學生喜歡寫日記,但天天寫,日日記,一樣會有倦怠感,一樣也會不知道該寫什麼,針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這個時候要做的事就是教會學生“找米下鍋”。從一開始我就告訴學生:日記要用心來寫,要有四心,即信心、留心、真心、恆心。信心是成功的一半;生活是平凡的,家還是那個家,學校也還是那所學校,爸爸還是那個爸爸,媽媽也還是那媽媽,老師還是那老師,同學還是那些同學,路也還是那條路……可是,生活也是每天都在發展變化的,從你每天早上睜開眼睛的那一刻開始,就要處處留心,觀察身邊的一人一物,一花一草,一鳥一樹……用心去感受天地萬物,發現他們的變化,任何一個小小的變化都可以記錄下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教會學生從早上一睜開眼睛開始就去尋找今天日記的材料,而不是等到拿起筆才來思考今天寫什麼。發現有學生寫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小事,趕緊拿到班上去讀,讓大家知道怎么觀察,怎樣留心。譬如一個學生寫在吃晚飯的時候,因為自己喜歡吃肉,就次次夾肉,不吃青菜而受到爸爸的教育認識到不能挑食的道理;一個學生寫放學回家發現媽媽換了一個新髮型,自己覺得媽媽年輕了很多誇獎媽媽,讓媽媽高興了一整天,從而認識到真心稱讚別人會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快樂的道理;一個孩子寫早上走進校園,發現木棉花已經開了好幾朵了,從而知道春天來了;……這些日記我都及時拿到班上去讀,讓孩子們明白日記的題材很多,內容是豐富多彩的。

2.指導寫具體,讓學生有話可說。

對於一些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來說,即使有了寫日記的材料,可是語言表達較差,感到無話可說,寫起來三言兩語,空洞無物。針對此類情況,我採用“答記者問“的形式,每天抽取兩名學生的日記,當場宣讀,要求其他同學對日記中感覺不具體的事物或不明白的地方進行提問。如針對一個學生寫了一天晚上爸爸醉酒的事寫得不夠具體的情況,我和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

“請問,爸爸喝醉後衣服是不是很整齊?”

“請問,爸爸進門後馬上就去睡覺了嗎?”

“面對爸爸的難受樣,你心裡是什麼滋味?”

“你想對爸爸說什麼?”

學生的回答就是具體的日記內容。經過一段時間的“答記者問”,孩子們的寫作內容具體生動起來了,不會感到無話可說了。

讓我欣慰和自豪的是,一位學生在日記中寫道:“老師。我現在覺得寫日記一點都不難,就是自己和自己說話。”我想,堅持讓學生寫日記,把一些最真實,最有價值的素材積累下來,成為寫作的涓涓細流,這一股股細流定會匯成川流不息的寫作源泉,使學生覺得寫作文不是一件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