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積累素材:拓寬口徑,多中選優

綜觀近幾年的優秀高考作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除了準確扣題之外,所用的素材豐富且典範。因此,進一步拓寬寫作素材來源口徑,最佳化素材搜尋思路,確保素材多中選優,是寫好高考作文的重要保障。

搜尋必修文本與選修文本的學習主題

文本,永遠是寫好高考作文的最大的素材庫,用好文本提供的素材至關重要。如去年山東卷“春來草自青”話題作文,該題在命題設計上“反宿構”很成功,不少考生反映原先積累的素材用不上。其實,只要將學過的必修文本學習主題在大腦里“放電影”過一遍,就會發現魯人版第四冊“至愛親情”學習主題里的文章如《陳情表》、《我不是一個好兒子》、《項脊軒志》、《我與地壇》等均可當作素材來用。“春來草自青”話題作文若從“長輩愛如春意滾滾,晚輩出類拔萃”方面立意,可寫“躬親撫養”李密的祖母,“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李密才能“歷職郎署”,“過蒙拔擢,寵命優渥”;可寫賈平凹的母親,在賈平凹患病、家散之際,母親愛如潮水,幫助賈平凹“戰勝疾病,走出人生低谷,再創煌煌巨著”;還可寫幫助史鐵生走出人生低谷的母親,等等。必修文本與選修文本的學習主題就是一個大的話題,只要踐行學以致用,便可化用為高考作文的上好素材。

搜尋國內外歷史文化事件與古人軼事

如去年重慶卷“在自然中生活”標題作文,很多考生用了陶淵明的事例,恰當但老生常談,不能吊起閱卷老師的胃口。如果把寫作視角對準國外的“陶淵明”——《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寫作效果可就大不一樣了。再如去年江蘇卷“好奇心”標題作文,大部分考生用了“牛頓思索蘋果落地”的事例,落入了俗套,若改用人們驚詫於一代女皇武則天傳奇般的經歷及死後立無字碑的事例,可使文章獨樹一幟。再如去年天津卷“人之常情”標題作文,好多考生用了“高山流水”典故中伯牙與鍾子期友誼長存的事例,也給人一種不新鮮的感覺。若改用管仲與鮑叔牙之間相互理解寬容的事例,可使文章顯得與眾不同。

搜尋時代生活中的典範事例與事件

去年上海卷“他們”標題作文,可寫的內容很多,有的考生深諳此道,將寫作觸角延展到都市生活的最底層——農民工子女,狀寫他們的生存窘態,展望其未來的前景,給文章塗抹上了一種“悲天憫人”、關注蒼生的深厚色彩,大有一種“歌詩合為事而作,文章合為時而著”的現實主義風格。又如去年江西卷以洞庭湖田鼠或其天敵的口吻給人類寫一封信,除突出地域特色外,要選用一些有關當前面臨生態環境危機方面的材料加以豐富充實,如南極上空黑洞日益加大的事例、喜馬拉雅山雪線上移的事例、有關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爭論、世界範圍瀕危動物種類增多的事例,等等。寫作中融入時代活水,關注現實與人生百態,並有意識內化為寫作的因子,高考作文時才能“猝然臨之而不驚”。

搜尋閱讀過的經典著述與文化典籍

如果對小說《紅樓夢》爛熟於胸,寫作去年廣東卷“不要輕易說不”標題作文,可寫林黛玉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環境下從來沒有放棄過對純真愛情的追求;如果對《論語》耳熟能詳,寫作去年四川卷“堅強”話題作文,可寫孔子師徒厄於陳、蔡之間,“弦歌之聲不絕於耳”,及孔子之徒相與問答之事例;如果對《南華經》瞭然於胸,寫作去年福建卷“甜滋味、苦中帶甜、淡滋味”材料作文,可寫莊子“曳尾於塗”之典故、莊子“超然無為”之精神,盡寫其寧靜淡泊之節操。當然,這都要求在廣博閱讀基礎上,對感興趣的“經史子集”盡力“取一瓢飲”,要在“專”上深挖一層,才能保證寫作時文思縱橫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