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民主生活會上的發言

倡導三個理念:教是為了不教;教是為了不重教;教是為了學。

凸顯三個成效:推進課改,更新觀念;聚焦課堂,落實“80%理論”;提高質量,實現中考目標。

強化三個核心:強化以年級長為核心的包年級制;強化以教研組長為核心的包學科制;強化以班主任為核心的包班級制。

2、研究學科教學規律,最佳化教學質量

課程改革上要處理三個關係:一是教師與教材的關係,改變教學方式,用教材來教;二是學生與教材的關係,改變學習方式,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學教一體;三是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改變行為方式,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向和諧的師生關係要質量。

教學過程上實行“三為主”、“三最佳化”的和“三講三不講”的措施。“三為主”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奠定學生個體知識基礎、基本能力基礎,基本價值觀為主要目標(即三維目標)。“三最佳化”是:最佳化教學過程;最佳化教學手段和方法;最佳化教學氛圍。“三講三不講”是: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漏易混點;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夠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

教學管理上圍繞問題找出路,立足實踐找思路,針對部分的課堂教學“負效、無效、低效”的狀況,開展“有效教學”研究,大力推廣和推動“有效教學”的經驗和好的做法,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低負、高效”。強化教學的五大基本環節(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試),並在具體落實上做到抓規範、抓細節、抓透徹、抓深刻、抓實效。

教學評價上,體現“五看”:一看是否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二看是否正確理解文本;三看是否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參與狀態和個別差異;四看教師的啟發引導,點撥輔導和因勢利導的主導作用;五看教學語言是否簡潔、明快、準確。總體上講,什麼是好課?學生喜歡上的課就是好課。

3、研究教師發展規律,最佳化教師隊伍。

“以教師為本,以教師的發展為本”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面旗幟,一種客觀要求,一個時代的最強音。只有教師才是促進學生髮展的有生力量;只有教師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只有教師才是學校最可寶貴的財富。因此,在今天“弘揚教師的專業尊嚴和專業自覺”是時代的必然要求和事業成功的基石。努力創造條件,增強“人人要學習”的意識;營造“個個在行動”的氛圍;創設“時時能成長”的機會;構築“處處是成長”的場所,建設學習型組織和團隊。具體工作上加強了對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的培訓和培養力度,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平台。打造一支“過得硬,叫得響,打得贏”的教師隊伍,向教師“雙合格、雙勝任”的師資培養目標邁進,為國中部的可持續發展儲備人才。

在做好對教師的學習和培訓工作的同時,進一步抓好教研的五大基本環節(備課—說課—上課—評課—反思)。針對教研意識還不是很強的現狀,提出樹立“三個目標”:一是“走得出去”,能開一節好課,能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競賽,並獲得獎項;二是“說得出口”,能用簡練規範的語言評課說課;三是“拿得出手”,能以文字簡潔、系統地闡述。經過系統、長期和科學培養,一大批青年教師成長起來了,成為國中教育教學的中堅和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