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中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古至今,大家對於自己有興趣的事物都會提起百分之百的精力去探究。在新課程改革的前提下,老師應在教學思想,方法等方面積極創新,以培養學生的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說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又何談教學成績呢?所以在新課改的指導下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老師應在教學思想、方法等方面積極創新。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應如何跟上改革浪潮變學生不想學為樂學呢,這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

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於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力求與某項活動並且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人對他所感興趣的事物總是使他不知不覺地心向神往,表現出注意的傾向。興趣的本質及其對學習的影響是一個古老而又嶄新的話題,它是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正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國春秋時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中國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說:“我們教書最重要的是引起學生的興趣。”不但如此,蘇聯現代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教育家赫爾巴特把發展廣泛的興趣視為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並認為主要是興趣引起對物體正確的、全面的認識,它導向有意義學習,促進知識的長期保持,並為進一步的學習提供動機。杜威也是興趣問題最有影響的理論家之一,19XX年出版了專著《教育中的興趣和努力》,提出以興趣為基礎的學習的結果與僅僅以努力為基礎的學習的結果有質的不同,他認為,喚起兒童興趣的最好辦法是,發現和兒童目前能力有聯繫的事物和活動。看來保持濃厚的興趣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心理條件。其實有些孩子的學習興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實踐中逐步培養起來的。本課題將採用分析研究,揭示課題因果關係的科學研究方法。對所參與實驗的學生進行測驗。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在各個學科教學中都存在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在各門學科教學中,要通過哪些方法、途徑、渠道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並成為終生有用的東西,使他們較長時間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更長時間的積極參加學習活動,從而成為對社會對國家的有用之才,這課題的現實意義顯而易見。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教育心理學表明,人的任何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所激發並指向一定的目的地,動機以需要為基礎,並與興趣密切相關。興趣是指個體積極認識,探究某種事物,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人的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在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正是由於人們對某些事物產生需要才會對事物發生興趣,因此興趣是認識和從事活動的巨大動力,在青少年學習過程中占有主導地位,青少年只有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需要,並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自覺地有意識的支配自己的興趣,才會認識到自己的學習與社會建設的密切關係,進一步明確學習動機,加強學習責任感,才會自覺地有意識的支配自己的興趣,把自己的學習興趣和社會生活、自己的未來前途聯繫起來,才會長時間的積極學習,打好將來為社會做貢獻的基礎。

四、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一)研究目標

1、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2、提高課堂效率。

3、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二)研究內容

在實踐教學中嘗試運用以下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學習。因此重點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1、優雅自如、感悟興趣。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老師,也會對老師所教的學科感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要鍛鍊優雅自如的風度,要具有主持人的語言表達能力,風采。教態自然大方,微笑貫穿課堂捨得,教學中引入生動的場景、風趣幽默的故事,把抽象的問題直觀化,把枯燥的學習風趣化,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快樂的學習。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對每堂課的開場白應該認真仔細推敲,為傳授新知識掃清心理障礙,讓開場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引入生動的場景,風趣幽默的故事,把抽象的問題直觀化,把枯燥的學習風趣化。因此,教師必須根據不同情況、不同的內容,設計不同的導言,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素質全面和諧發展,提高教學效率。創設情境可以通過多媒體運用、實物演示、角色扮演等多種手段創設課堂教學情景,將認知與情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教與學巧妙地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