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身邊抗戰歷史 拜訪身邊抗戰尊長”主題班會策劃書

現在的人很難想像當年中日之間軍力和國力的巨大差距。當時的中國只是一個歷經持續 10 餘年軍閥混戰的僅僅形式上統一的貧弱的農業國,而日本卻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強國。軍事上日本是當時全球最強的陸軍和海軍國之一,擁有先進、完善的軍事組織體系並建立了全民戰爭體制。

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因為它是用我們前輩的鮮血和生命鑄成;今天的國富民強來之不易,因為我們曾經飽受外國侵略列強的欺侮。所以,請珍惜我們現在的生活。

老兵不死,卻終究會漸漸凋零,而今已有成千上萬的老兵,帶著他們的歷史、他們的細節和,悄無聲息地從我們身邊匆匆離去,如今健在的每一位,都是一段搶救的活的歷史。對此,必須有使命感、緊迫感——挽救這段歷史中的一個個細節,趁現在還來得及。

老兵們不僅是歷史、細節和,更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在漫長的歲月里,他們經歷了種種坎坷、磨難,這對他們每一個人而言,都是百味錯雜,甘苦自知。今天哪怕最“年輕”的抗戰老兵,都已是七八十歲的老人,記住他們,不僅要承認他們的抗戰歷史功績,更應給予其應有的待遇和照顧。

我們才更應抓緊不多的時間,趁故事尚新,遺老尚在,把更多的史實、細節留住、澄清。

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才能從激發出內心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才能高揚愛國主義的時代主鏇律,不斷激發奮發圖強的精神動力。今年是抗日戰爭 70周年,就是要銘記這一具有特殊意義的重要日子,重溫歷史,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化恥辱為悲憤,化悲憤為自尊、自信、自理、自立、自強、自勵,進而確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為祖國富強、民族復興而奮鬥!

記住抗戰,記住老兵,並非僅僅一個概念、一句空話,而應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使命

時間:XX年3月3日

拜訪老戰士

寒假我去常德找了爺爺當年的戰友,也是經歷過抗日戰爭的老兵。我於小年的那天去找了他,他姓李,我每次都是叫他李爺爺,我向李爺爺主要是了解了現在抗日戰爭下來的老兵的社會生活現狀和社會對他們的看法態度。

2月12號也就是小年的當天,我早上六點鐘就起床了,吃完早飯,拿了筆記簿和一支筆就去李爺爺家了,一個小時後我在李爺爺家裡看他在吃早飯,雖然做了很多菜,但是只有他一個人,我當時就感受到了他內心的孤獨,後來我叫了他一聲,他轉過身來看著我,剛開始沒有認出我來,過了好幾分鐘才認出我,我們也有幾年沒有看到了。後來我們聊起來了,因為李爺爺沒有家人,所以他從小就對我很好,他和我爺爺是過命的兄弟,以前經常在我家玩,後來我爺爺去世後他就沒有來了。我和他打了一聲招呼後就幫他把家裡收拾了一下,打掃了一下衛生,雖然李爺爺平時也很乾淨,但是畢竟年紀大了有很多東西心有餘而力不足,做完這些後我開始了今天的目的。

我問他現在生活怎么樣,他說一個人不好玩,每天都很無聊,他感覺全世界都忘記了自己,感覺活著沒有什麼意義,做什麼事情都是一個人,很孤獨,當年一些認識的人大多數都是過世了,沒有過世的也差不多都是失去了聯繫。我從中了解到了國家政策對這一方面做得不夠好,對這些抗日老兵報護的不到位,讓他們的心理都沒有了什麼希望,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這些抗日老兵是我們的英雄,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新中國的建立,也就不會有現在的政府,現在人們的幸福生活。所以政府應該加強對他們的保護。李爺爺還對我說現在社會上的一些人根本不把他們當一回事,有的時候還辱罵他們,認為他們都是一些浪費國家糧的廢物。我聽到這種話的時候非常氣憤,如果我當時在場,那我一定會對那些人渣說:如果沒有這些抗日老兵就不會有你爸、你媽、還有你,就是你口中的這些廢物救了中國,如果他們是廢物的話,那你們是什麼,那就是廢物都不如了。這種情況在現在的社會上非常普遍,很多人都不尊老愛幼,社會風氣敗壞。這也是我國社會發展過快產生的一系列問題,雖然這些問題不可避免,但是還是可以減輕的,如果國家的政策到位,每個人都有文明一點,這種情況就會好一點。李爺爺也和我說過現在的人們比以前吃得好,穿得好,但是心都被污染了。我也覺得很有道理,現在這個社會上已經沒有多少陶淵明和李白。

我從這次的社會實踐中也學到了很多東西,我感受到了抗日老兵對國家的熱愛,對祖國富強的喜悅,對社會現狀的不滿。我也提高了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我期望下次有機會還進行這些活動

時間:XX年3月3日

我的英雄——太爺爺

小時候常聽奶奶提起,她的一位表叔,我叫太爺爺,每次奶奶說起他,眼裡充滿了心疼和無限的敬意,在我的心裡也為這位太爺爺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