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2024年工作總結及2024年工作打算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民政廳的具體指導下,我們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鞏固、提高、創新、發展”的工作思路,強化服務意識,突出工作重點,開拓創新,狠抓落實,各項民政工作穩步推進,均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長足發展,有效保障了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為進一步做好社會救助工作,通過深入調研、多方協調,以市政府檔案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從根本上解決了困難民眾最需要、最關心的問題,從明年開始,全市將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以財政供養為主的新型農村五保供養機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將也由現在的156元提高到180元,救助水平逐步提高。今年1—10月份,共保障城市困難居民7.4萬人次,發放保障金453萬元;救助特困民眾5500人次,發放救助金90多萬元,困難民眾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開展了“慈心一日捐”活動,加大了勸募力度,共接受各類捐款269.1萬元。成立了萊蕪市慈善總會,對100名特困聯考新生每人發放1500元助學金,通過北美華僑聯合會對20名一年級特困學生,每人每年資助1200元助學金,較好地保障了貧困學生受的權利。

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紮實推進,有力推動了全市“三個文明”建設。一是第八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紮實有效。全市1022個村已全部完成換屆選舉,書記主任“一人兼”和“兩委”成員交叉任職率達到91%和83%,分別高出省委、省政府的要求10個百分點以上,換屆後減少村幹部816名,減輕農民負擔250多萬元。二是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進一步深化。指導基層修訂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建立健全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等制度,在全市基本建立起運作程式規範、工作協調有序的村民自治新機制,進一步提升了村級組織的規範化建設水平,全市村務公開率達到100%,落實比較好的村達到90%以上。三是城市社區建設穩步發展。進一步理清了推進“城中村”開發改造、建設新型社區的思路;在社區組織建設上對社區物業管理和社區組織一體化進行了試點探索,依法選舉社區委員會,理順社區內各種關係;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解決好乾部工資和辦公服務用房,把工作的重點放在完善功能、擴大服務上,不斷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籌措資金,援建了38個社區圖書室,促進了社區精神文明建設。

三、雙擁優撫安置工作不斷深化,大力維護了軍民團結的大好局面。以貫徹全國雙擁工作會議精神為新起點,全面落實《萊蕪市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三年規劃》,充分依託萊蕪戰役紀念館、陳毅指揮所等陣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防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增強了全民的國防觀念和雙擁意識;積極開展軍地“社區共建”活動,在全市區、街、委三個層次,工農商學四條路線形成了牢固的擁軍體系,推動了民眾性雙擁工作想縱深發展;注重為部隊建設排憂解難,市委、市政府“和平使命—XX”中俄聯合軍事演習慰問團,積極走訪慰問參演官兵,增進了軍民的魚水感情,協調有關部門為部分駐萊部隊解決了通水、通電、通路及相關問題,促進了部隊的現代化建設。認真落實優撫政策,制定出台了《關於提高部分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的通知》,及時足額兌現提高后及補發的撫恤補助金髮放到優撫對象手中,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製得到較好落實,全市共為優撫對象發放撫恤補助資金1500萬元。並結合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為在鄉“三老”優撫對象建立起醫療補助、醫療減免、住院費按比例報銷、大病救助“四位一體”的優撫醫療保障制度,有效緩解了重點優撫對象醫療難的問題。實行“安置政策、安置計畫、考試考核成績、安置結果”四公開,大大增強了工作透明度,充分體現了安置工作的公開、公正、公平,保障了退伍軍人的合法權益,今年全市共接收安置城鎮退役士兵394人,按考試考核成績,公開自選工作崗位,其中196人選擇了工作崗位,198人選擇了自謀職業,自謀職業率達到50%以上。

四、農村經濟協會發展步伐加快,充分發揮了協會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大力培育發展農村經濟協會,發揮協會的龍頭帶頭作用,把千家萬戶的農民組織起來,齊頭並進闖市場是新形勢下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內容。我們採取優先發展優勢行業、降低準入門檻、主動上門服務等多種措施,積極探索推行“協會 公司 基地 農戶”和“支部 協會”模式,較好的促進了農村經濟協會的發展,截止目前全市發展農村經濟協會163個,在發展市場經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萊蕪汶源姜蒜協會組織農產品加工出口,實現利稅800萬元,帶動了周邊近萬畝姜蒜基地發展,帶動了農民增收。

五、專項社會事務管理規範有序,進一步增強了依法行政能力。加大對民間組織的監督檢查力度,聯合教育、財政、公安等部門開展執法大檢查,共查處非法民間組織12個,糾正民間組織違法行為30餘起;進一步強化行政區劃和地名管理工作,有效地促進了邊界管理工作的規範化,開通了“萊蕪地名網”和地名服務熱線,區劃地名工作整體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與市人口和計畫生育委員會、財政局、公安局和衛生局共同制定出台《棄嬰收養管理辦法》,規範收養登記程式,明確棄嬰的合法監護人和送養人,保障棄嬰的合法權益,全年共辦理收養登記121例,登記合格率達到100%;認真貫徹《婚姻登記條例》,著力提高登記水平,截止目前共辦理婚姻登記5555對,登記合格率達到100%;加大殯葬管理和執法檢查力度,開展殯葬執法宣傳周活動,有效地遏止了亂建、亂埋、亂葬等問題的發生,火化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

六、社會福利事業穩步推進,福利社會化進程明顯加快。民政服務工作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民政服務設施建設的水平。針對民政基礎設施投入少、基礎差、檔次低的實際,在先後投資1800萬元建設建設市老年公寓和軍休幹部活動中心的基礎上,今年投資500萬元建設的市社會福利院即將投入使用,投資400萬元的市流浪兒童救助管理中心已經開工建設。通過不斷加大改造和建設力度,努力從根本上改變我市民政基礎設施落後

的狀況,提升社會福利事業的檔次和水平,為更好的為民眾服務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福利彩票發行工作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緊緊圍繞“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的福利彩票發行宗旨和“公平、公正、公開”的發行原則,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服務水平,升級銷售系統,提高了福利彩票的社會公信力,到目前福利彩票銷售額已達6720萬元,超額3000萬元完成了銷售任務目標,福彩銷量增幅排在了全省前三位;強化對全市福利企業的監督管理,加強年檢認證工作,維護福利企業殘疾職工的合法權益,全市安置“四殘”職工1460人,實現銷售收入16.9億元,減免各項稅金1.05億元,殘疾職工年平均工資達5000元以上。

關於XX年的全市民政工作,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xx大和xx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快民政事業發展為第一要務,抓牢“保障民生、維護民利、落實民權”這一主線,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抓管理、強服務、創品牌、出亮點,努力開創XX年全市民政工作新局面,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XX年全市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健全一個體系,完善兩個機制,推進四項工作,實現三個目標。

一、健全一個體系,即健全全員覆蓋的社會救助體系。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156元提高180元,擴大城市低保的覆蓋面;取消農村特困戶救助制度,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施動態管理和低保資金社會化發放,確保低保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位;建立以財政供養為主的新型農村五保供養機制,切實加強鄉鎮敬老院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務水平,力爭全市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到60%以上;建立城鄉大病醫療救助制度,區別不同情況給予定額救助;進一步規範完善自然災害應急救援和災民生活救濟制度、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法律和就業援助制度;大力發展社會慈善事業,認真組織開展慈心“一日捐”活動,抓好慈善資金募集和項目實施,建立“慈心超市”等新型社會互助形式。通過以上制度的不斷建立和完善,確保在全市建立起全員化、系統化、規範化的社會救助體系。

二、完善兩個機制,即完善村民自治機制和社區管理機制。一是著力完善以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為核心的村民自治機制。深入貫徹落實中辦發[XX]17號檔案精神,制定出台《萊蕪市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規範》,進一步規範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的內容、形式、程式和監督措施,實現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的規範化、制度化,是“四民主一公開”上一個新台階;充分發揮各級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機構的作用,落實工作職責,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積極開展示範帶動活動,培養一批典型示範單位,促進全市村務公開工作進一步深入;加強調度檢查,狠抓制度落實,確保全市村務公開率達到100%,落實比較好的村達到90%以上。二是著力完善以基礎設施和社區服務為重點的社區管理機制。按照“改制先行、改造提升、整合規範、調整完善”的工作思路,將社區基礎設施納入“城中村”開發規劃,實行規劃、設計、建設、驗收“四統一”,爭取三年內全實“城中村”社區辦公服務用房;對其他社區辦公服務用房,採取新建、購買、租賃等形式,逐步進行解決。認真落實社區幹部工資,充分調動社區幹部工作的積極性。按照居民自治和費隨事轉的原則,不斷改革完善社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逐步落實居民戶口、計畫生育、城市低保和勞動保障等各項社區事務的屬地化管理;堅持“政府主導、社區主辦、民間力量參與”的方針,制定加快社區服務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進一步健全社區服務網路,拓展社區服務領域,逐步實現社區服務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

三、推進四項工作,即大力推進雙擁優撫安置、農村經濟協會、社會福利社會化、社會行政事務管理工作。一是大力推進雙擁和優撫安置工作制度化。以爭創新一屆“全盛全國雙擁模範城”為目標,全力抓好《萊蕪市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三年規劃》的落實,圍繞“致力全新雙擁、共建綠色鋼城”這一主題,廣泛開展國防教育和雙擁宣傳,不斷強化軍民雙擁意識,營造雙擁工作良好的社會環境;積極開展社區擁軍和企業擁軍活動,提高雙擁工作的社會化程度;加大為部隊辦實事解難題力度,重點解決軍地雙方共同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認真落實《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制定完善優撫工作配套政策,確保優撫對象撫恤定補金及時足額發放,指導各區做到重點優撫對象“四位一體”醫療保障制度的常態運行,切實解決重點優撫對象醫療難問題;做好城鎮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繼續實行全面考試考核、公開自主擇崗的安置辦法,加強安置工作政務公開,不斷提高安置工作透明度,使城鎮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認真落實我市《關於扶持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優惠政策的意見》,及時足額發放一次性經濟補助金,全市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率保持50%以上。二是大力推進農村經濟協會特色化。堅持以區級協會為龍頭,以鄉鎮級協會為重點,以村級協會為基礎,重點在三辣、畜禽、林果等優勢產業,積極推行“協會 公司 基地 農戶”和“支部 協會”的模式,幫助已經成立的農村經濟協會建立健全組織管理機構、完善以協會章程為中心的規章制度,加強對農村經濟協會負責人的培訓力度,促進農村經濟協會管理的規範化,為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發揮更大作用。三是大力推進社會福利事業發展社會化。認真抓好“明天計畫”項目的實施,積極探索推動社會福利社會化的具體辦法和措施,開展養老服務社會化示範活動,妥善搞好孤殘兒童安置;加強社會福利基礎設施建設,努力發展“增量”、盤活“存量”,力爭使各種所有制形式的福利服務機構床位數達到1800張。四是大力推進社會行政事務管理法制化。社會行政事務管理工作要在依法行政上抓規範。立足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強化區劃地名工作,爭取出台《萊蕪市地名管理辦法》,促進地名管理的標準化、規範化;積極推進鄉鎮駐地標誌設定工作,完成市級城市地名規劃;認真開展邊界線自查和聯檢,切實維護邊界地區穩定;實行“兩圖一

責”的管理模式和“三位一體”信息管理,逐步建立界線管理的長效機制。加大嬰棄收養登記工作力度,認真落實《棄嬰管理辦法》,維護棄嬰合法權益,加快社會福利院建設,力爭上半年投入使用。繼續深化殯葬改革,加大對亂立墓碑、亂建墳頭、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的查處力度,淨化社會環境。加強福利企業管理,認真搞好福利企業年檢,對不符合福利企業條件的堅決予以撤消,全面維護殘疾職工的合法權益。

四、實現三個目標,即實現完成招商引資、爭創“雙擁模範城”、民政事業快速健康發展三個目標。一是全力爭創全盛全國“雙擁模範城”。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軍地統籌協調發展,服務于軍地建設,針對部隊科技練兵的需要,動員各級各部門大力支持部隊現代化建設,協調部隊支持地方招商引資和重點工程建設。解決隨軍家屬安置難題等突出問題。進一步開展民眾性的雙擁共建活動,組織新社會組織參與雙擁共建活動,突出抓好基層的雙擁優撫等基礎工作和社區雙擁等民眾性雙擁共建工作,鞏固和加強軍政軍民團結。宣傳具有時代特色的雙擁典型,營造雙擁社會環境,帶動社會雙擁工作的開展。加強督導和工作體制建設,建立完善工作目標責任制,將工作任務分解到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的各個職能部門,形成抓落實的合力,確保實現全國雙擁模範城“四連冠”。二是全面打造一支作風硬、業務精、能創新的幹部隊伍。努力強化業務素質,提高服務能力,著眼於民政事業的長遠發展和對人才的總體需求,創建“學習型”民政,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最佳化人才資源配置,緊緊抓住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用好人才等關鍵環節,著力培養行政管理、專業技術、現場執法等重點人才,全面提高幹部職工幹事創業的能力、狠抓落實的能力、提高效率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綜合協調的能力和科學管理的能力,為全面建設和諧民政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堅持以人為本,實施人性化管理,以實現民政人才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實現從關心事到關心人、從滿足人的低層次需要向滿足人的高層次合理需求轉變,在開掘潛能、增強活力、激發創造力中尊重人、提高人,切實打造一支政治堅強、業務過硬、作風紮實的民政幹部隊伍。三是努力實現民政事業快速健康協調發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用市場化的思路和手段謀求發展。要突出福利彩票“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的宗旨,全面提升福利彩票形象,著力打造福彩品牌,擴大發行領域,提高管理水平,使彩票工作走向規範管理、安全運行、穩定發展的軌道,力爭全年發行量有新的增長,為民政事業發展提供強大資金支持。局屬各單位要用市場化的思路辦法改革管理機制,制定優惠政策,吸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墓建設,加快殯葬改革進程;要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興辦養老福利服務機構,按照投資多元化、服務對象公眾化、運營機制市場化的思路,大力興辦“公辦民營”或“民辦公助”等多種形式的養老福利服務機構,使國辦養老、社區養老和家庭養老互相補充,滿足老年群體的需求。通過以上方式,實現民政事業的健康快速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