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護自救”主題班會活動方案

教學目標:

1、了解校園安全隱患。

2、掌握安全知識,培養學生“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識。

活動過程:

首先請同學們聽老師講解打架鬥毆的性質及危害性

生命權和健康權是人類最基本的權利。生命權和健康權是其它一切權利的基礎。打架鬥毆行為嚴重威脅他人的生命與健康,輕者違反校規校紀,嚴重者構成犯罪,將被追究刑事責任。打架鬥毆行為可能構成的罪名有兩個:一個是“故意傷害罪”,另一個是“故意殺人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對故意傷害罪的定義是: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打架鬥毆”是一種典型的故意傷害行為。按照故意傷害的傷害結果,可以把“故意傷害罪”分為故意傷害致人“輕傷”、故意傷害至人“重傷”和故意傷害至人“死亡”。法律規定:“14周歲(包括14周歲)以上的人,要對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的後果承擔刑事責任。16周歲(包括16周歲)以上的人,要對故意傷害致人輕傷以上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有的同學可能弄不清楚什麼是“刑事責任”。“刑事責任”是指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具體包括: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管制、拘役等。打架鬥毆等故意傷害行為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嚴重威脅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刑法”規定了較重的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第134條的規定:犯故意傷害致人輕傷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致人重傷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

這裡需要進一步明確的是:聚眾鬥毆,不計後果,欲置人於死地的行為應認定為故意殺人罪,最輕的也要判3~10年。

同學們,生命是脆弱的,決不象電腦遊戲和卡通片中的人物那樣,有幾條命;身體被打得變了形還能恢復原狀。打架鬥毆行為極易造成他人身體的損傷,某些傷害是不可逆轉的,將給受害者造成終生的遺憾。一旦達到輕傷的標準,加害者就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所以,打架鬥毆行為既害人又害己。實際上因打架鬥毆行為造成他人輕傷或更嚴重損傷的事例屢見不鮮。國家《輕傷鑑定標準》規定了構成輕傷的各種情況。同學們不難看到致人輕傷是多么容易。

通過以上內容大家看到,打架鬥毆行為是多么危險。很多因打架鬥毆進入監獄的青少年都會說這樣一句話:“我只想教訓一下,沒想到……。”希望這樣的事不要發生在同學身上,一但因為打架鬥毆致人重傷或者輕傷,後悔就晚了。

我們不僅要在這方面注意安全,還要注意其他方面的安全,誰來說我們都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

學生自由回答,老師對你們所說的進行總結和補充。

一、上下樓梯要注意什麼?

1、不要因為趕時間而奔跑。

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欄桿。

3、整隊下樓時要與同學保持一定距離。

4、上下樓時不要將手放在兜里。

5、不要在樓道內彎腰拾東西、繫鞋帶。

6、上下樓靠右行。

二、課間活動應當注意什麼?

l.室外空氣新鮮,課間活動應當儘量在室外,但不要遠離教室,以免耽誤下面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