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華:高校基層黨組織重視對大學生情緒把握和引導

摘 要: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意願和需要而產生的態度與體驗,人的內心世界的各種隱秘活動往往可以從情緒的"晴雨表"上反映出來。現代青年大學生情緒變化相對於成年人相比,有著明顯的敏感性和直露性特徵。隨著社會的各項改革的深入,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法制的不完善及市場經濟負效應的影響,一部分對學習重要性產生了動搖,情緒上出現波動,需要高校基層黨組織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切實重視做好對大學生的情緒把握。關鍵字:高校;黨組織,大學生;情緒;把握;引導   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意願和需要而產生的態度與體驗,人的內心世界的各種隱秘活動往往可以從情緒的"晴雨表"上反映出來。現代青年大學生生理成熟前傾而心理成熟滯後,情緒變化相對於成年人相比,有著明顯的敏感性和直露性特徵,隨著生理的發育成熟和心理的不斷發展,多數人逐步把探求的目光從對外部世界的關注轉向對自我"的審視。尤其是當前高等教育由過去“兩包”向“兩自”、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這種前所未有的變革,使得不少大學生感到無所適從,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之間的反差,產生了某種迷茫和困惑。另外,隨著社會的各項改革的深入,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法制的不完善及市場經濟負效應的影響,一部分學生對學習重要性產生了動搖,情緒上出現波動。而這種情緒的波動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品德修養、學習創造等都產生著很大的影響。對此,要善於把握人的情緒脈搏,適時地予以引導,激發健康情緒,化解消極情緒,從而使大學生具有振奮精神,勤奮學習,知難而上,不斷進取,意志堅強,心胸開闊,熱情開朗,平易近人等健康情緒的時代特徵。筆者通過對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認識和實踐,體會到基層黨組織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對大學生的情緒把握和引導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1.情況要熟悉。情緒同其他一切心理現象一樣,是客觀事物作用於人腦的結果,是人腦和中樞神經的機能,會引起面部表情、姿態、聲調和音色的變化。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鑼鼓聽音"、"說話聽聲"。因此,我們熟悉、了解和掌握學生平時的情緒怎樣就顯得十分重要。首先,應盡最大努力地去接近他們,與他們交知心朋友,儘快地“潛入”到大學生的內心深處,獲取可靠的心理"數據",了解他們的個性心理特徵和常見的不良情緒,以便於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地開展工作。比如:可以擠出時間與大學生聊天,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經濟狀況、個人經歷、業餘時間最關心什麼、有什麼興趣愛好,並適當地參加一些學生組織的集體活動,融洽師生之間的感情。從中可以消除學生中的某種防範心理,這樣就樂意在我們面前表露真實情緒。其次,考慮到大學生的情緒不再像中、國小生那樣天真、純樸、真露,而是比較內向、曲隱、含蓄,其心理往往帶有"閉鎖性",即把自己真實的內心情感世界"封閉"、"偽裝"起來,許多秘密也不輕易流露出來,他們會根據一定的時間、地點、場合、人物等方面的因素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由於學生骨幹與普通同學所處的角色是平等的,日常相處建立了友情,彼此較為信任,有些情緒會自覺和不自覺地在班幹部面前流露出來。為此,著重點應加強對學生幹部的選拔、培訓,教育、指導學生幹部收集信息和發現自己身邊同學的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讓他們盡心盡責地工作,充分發揮學生骨幹的作用。這樣,只要我們平時加強與學生幹部的信息反饋工作,且注意講究工作藝術,保護和調動幹部的積極性,及時掌握學生中的各種情緒是可能的。第三,要充分利用校園網BBS平台,經常地瀏覽學生在網上所關心的所交流的話題,由於網路的虛擬性,學生們普遍地都會如實地發泄自己的內心體驗,經常地瀏覽就會較全面地掌握一部分學生的內心世界。  2.需求要滿足。心理學理論認為:需求和滿足之間的平衡是情緒平穩的基礎,要在可能可行的情況下,儘量滿足學生正當的心理要求,可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情緒產生的特點和需要進行針對性工作。如:新生人學不久,情緒不夠穩定,尤其是年齡小的獨立生活能力差的學生,時常神志恍惚,憂鬱不安,有的因第一次離開了家庭獨立生活,遇到了不順心的事還會悄悄地抹眼淚,他們對新的生活既感到新奇又感到陌生、孤獨。獨自一人在外求學,心理上失去了一種依靠,思鄉思親想友的情緒很重,渴求溫暖,需要友誼,希望與同學有廣泛的交往和被人理解。因此,學校應及時地舉辦一些有意義的生動活潑的集體活動,如:球賽、集體舞會、音樂晚會、遊覽等,使他們感到集體的溫暖,感到生活充實。二、三年級學生對大學生活已經逐步適應,情緒比較穩定。既沒有新生的那種激動和輕鬆,也沒有四年級同學那種臨近畢業就業的緊張和憂慮,但多數同學集體榮譽感較強,熱心參加各種活動,迫切希望在學習、工作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績,引起人們的關注和垂青,渴望通過參與各項活動,提高自己的能力。這特別在一些學生幹部身長尤為明顯,往往在工作中做出了成績,希望得到肯定,一旦及時肯定了他們的成績並給予了應有的鼓勵,就會使他們的積極性得到保持和進一步的發揮,對他們的表揚獎勵也可能起到鼓勵先進、鞭策後進的作用,調動所有同學的積極性。四年級學生由於面臨著人生的重要轉折,面臨畢業與就業,渴望能聯繫到一個理想的工作單位,希望學校、社會能源源不斷地提供用人單位的信息,有時出現因聯繫工作時不順利而情緒煩躁、精神不振,我們就要及時幫助他們分析人才需求的形勢,傳授畢業就業的技巧,並積極主動地為學生聯繫有關信息。平時在為同學解決生活、學習、工作中的難題時,對於某些合理要求,應該而又可以解決卻沒有或暫時沒有解決的,就要加以正面肯定其要求的合理性,並說清楚為什麼未解決,於什麼時間什麼情況下可以給予解決,這樣就可以減少他們的缺憾感和失落感,同時還會理解學校目前辦學過程中的困難,能心甘情願地與全校教職工們一起同甘共苦,從而把本身的壞事,轉化為培養學生一種顧全大局的好事,使他們感到生活很充實,就有利於健康情緒的發展。當然,在滿足學生各種層次的不同需要時,也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到個人需要和社會現實之間的差距,不要一味地追求不合理的不可行的需要。 3.志向要引導。青年大學生的特點是思想可塑性比較大,思想活躍,愛好交際,具體到每個人來說對生活的不同認識,就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映,有的面對艱苦生活,視之為磨難而感嘆、憂傷,有的視之為磨練而奮發圖強,這歸根到床是由人生觀、價值所決定,因為人生觀是人的情緒的靈魂,人生觀制約情緒的性質和程度,具有共產主義人生觀的人,在勝利時不驕傲,在失敗時不灰心,情緒穩定而深沉。反之,事事患得患失,斤斤計較,情緒波動大。因此,針對大學生的所有情緒體驗,特別是高級情緒的體驗尚存在一定淺薄性、狹隘性的情況,我們就應該有意識地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讓他們明白,只有樹立遠大抱負,堅定的信念,才能有寬廣的胸懷,豁達的氣度,心底無私天地寬,才能超脫"小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和民族乃至於人類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在志向引導方面,可以根據各種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層次的教育幫助,對面上的普通同學著重進行愛國主義、團隊精神、民族主義的教育,大力提倡"修身治國平天下",可以結合時事及重大紀念日,進行“知識競賽、歌詠比賽、讀好書”等活動,可以結合學習先進模範人物的事跡、中外著名的科學家傳記。還可以結合日常的校園文明建設,開展"我愛我校"、"我愛我所學的專業"、"我愛我宿舍"等活動。對於學生骨幹,要結合學生黨建工作的開展,啟發引導更多的同學向黨組織靠攏,努力培養他們的優良品德和良好個性,自覺地以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  4.環境要塑造。就是要創造和諧的組織氣氛,形成良好的內外部環境。在一個班級中,情緒是互相感染的,一個積極的情緒占主導地位的班級,即使有一點消極情緒,也會被化解。反之,一旦消極情緒占主導地位,整個集體就會處在低沉和緊張的情緒狀態中。所以我們一定要下功夫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使人人在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真誠氣氛中學習、生活,從而激發學生持續不斷的進取精神。例如:在學習上可以在班級學生中建立互幫互學小組,在生活衛生方面開展"我愛我家"的文明宿舍評比表彰活動,努力改變學生宿舍髒、亂、差的局面,塑造一個清潔、整齊、美麗、舒適的小天地。還要利用學校的宣傳輿論工具,廣泛地宣傳學生中的好人好事,宣傳學校學生中的閃光點,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新局面。  5.方法要傳授。大學生正處於風華正茂之年,他們情緒有如疾風怒濤,表現出強烈跌宕、不協調的特色,因而也是體驗著人生中感情最激烈的時代。時下大學生中因情緒控制調節不好而失去理智,結果發生不幸事件時有出現。如:自殺現象的不斷出現,也正說明大學生在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自控能力極差,更普遍的現象是由於不能及時妥善地調節自己的情緒,使健康水平下降,學習成績退步,人際關係緊張,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成才。據本人觀察,一般低年級自控能力低於高年級,女生低於男生,獨立生活能力弱的學生低於獨立意識強的學生,家庭經濟生活狀況好的學生低於家庭經濟狀況差的學生,知識面狹窄的學生低於知識面寬的學生。另外大學生的自控能力,還與家庭成員(主要是父母,的文化水平、職業情況,同親職教育及所在居住區的環境等因素有一定的關係。因此,為了他們自身的成才和成長,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尤為重要的是,應該注意因人而異,因事而異,認真傳授一些科學的方法,讓他們學會用理智戰勝情感,當在學習上碰到困難產生畏難情緒時,家庭遭受不幸產生憂傷情緒時,生活中遇到挫折產生失望情緒時,不被同伴理解產生苦悶情緒時,都能運用理智和意志的力量,克服消極情緒,保持寧靜和愉快的心境,以保證學習、生活的正常進行。通常有的方法:如理智調節法、語言調節法、交往調節法、活動轉移法、自我暗示法、環境轉換法、推理比較法、注意轉移法等。要告訴學生每當遇到情緒不好時,找知心朋友傾訴心中鬱悶,參加一些別的活動,轉移注意力,這樣就可以淡化痛苦心理體驗,最終超越情緒的低谷。同時也讓學生明白,理想只有與現實相結合,才不至於成為空中樓閣,否則,往往一遇挫折就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實現它的能力,動搖自己對生活的信心。總之,我們有責任及時地傳授一些調節情緒的科學方法,以利於學生走出情緒的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