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黨課教案

一、 教學目的:了解什麼是和諧社會、什麼是和諧校園;黨章中提出建設和諧社會 的重大意義、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怎樣建設和諧校園。

二、 教學重點:怎樣建設和諧校園,共產黨員如何在日常工作中以實際行動為構建和諧校園貢獻力量。

三、 課前準備:收集資料,擬定方案;製作課件,突出重點;布置會場,烘托氣氛。

四、 教學時間:30分鐘

五、 教學過程:

第一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一、什麼是和諧社會?

何謂和諧?從和諧的偏旁部首來看,“和”由“禾”與“口”組成,意味著人人有飯吃,諧是由“言”和“皆”組成,表示人人可言說,物物相諧,人人相諧。

從社會學意義上來理解和諧,我們認為和諧社會是社會發展的一種良性狀態,一個理想的目標,主要包括人際關係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

而從更深的層次看,和諧屬於哲學範疇。哲學意義上的和諧是關於為人處事、治國安邦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它著眼於和諧與不和諧的對比,抽象出和諧的本質屬性,並對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做出理性概括,主要包括和諧觀念與和諧思維。

這兩種視角的區別是顯而易見的。社會學意義上的和諧,注重的是結果,主要回答什麼是和諧社會的問題;哲學意義上的和諧,更注重過程,主要回答怎樣構建和諧社會的問題。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把二者結合起來,不僅注重結果,同時也注重過程;不僅要搞清楚“什麼是”,更要積極探索“怎么建”,以“怎么建”的經驗積累深化對“什麼是”的認識,逐步在實踐中走出一條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之路。

以和諧的觀念、和諧的思維去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就是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從而認識世界並改造世界。這樣,構建和諧社會的方向才能更加明確,思路才能更加開闊,方法才能更加科學,行為才能更加自覺。

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來審視,和諧哲學是一個由科學觀念、科學態度、科學思維、科學方法構成的完整思想體系,內涵非常豐富,其中比較重要的觀點與方法包括:普遍聯繫的觀點和方法,整體系統的觀點與方法,協調均衡的觀點與方法,動態過程的觀點與方法等。從實踐來看,構建和諧社會的許多實際工作和總體思路,都是對這些觀點與方法的實際運用。

二、黨章修正案增寫黨領導人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個自然段的重大意義在哪裡?

根據中央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部署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黨章修正案增寫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自然段。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寫入黨章,有利於全黨同志深刻認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和戰略地位,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自覺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而奮鬥。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