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鎮黨代會上的講話

第五、加強黨的建設,改善黨的領導,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必須始終以黨的領導為核心,大力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實踐證明,辦好我們的事業,關鍵在黨、關鍵在人。在推進我鎮富民強鎮的偉大進程中,只要始終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我們就一定能團結和帶領人民民眾去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只有把我鎮基層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我們的事業一定能無往而不勝。

在充分肯定成績、總結經驗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意識到,在前進中還存在一些困難矛盾和問題。一是富民工程任務艱巨,實現預定目標壓力很大。二是經濟“緊運行”效應開始顯現,化解發展制約壓力很大。三是發展要求更加嚴格,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壓力很大。四是發展中新的矛盾不斷湧現,維護社會穩定壓力很大。五是全民創業氛圍不濃,村級經濟發展不夠平衡,鎮財政壓力很大。對此,我們必須正確認識,並在今後的工作中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下決心認真加以解決。

XX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

XX年是實現“率先全面小康”的關鍵之年,更是實現“三年總量翻番”的決戰之年。無論是巨觀大勢還是自身實際,都要求我們再接再勵、乘勢前進。站在新的起點,展望未來發展,只要我們審時度勢,正確把握,趨利避害,我們的既定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XX年我們必須牢牢把握以下四條:

1、要堅持在科學規劃中,加快發展。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加快富民強鎮進程。科學發展觀是黨中央從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大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我們要深刻認識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全面準確把握其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將其落實到指導和推進富民強鎮的偉大實踐中。我們所要走的發展道路,應當是統籌協調的全面發展道路,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我們所要的發展,應當是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的持續快速發展,是社會事業繁榮、人民生活殷實、民主法制健全、文明程度提高、人與自然和諧的協調發展。我們要始終不渝地以科學的發展理論引導全鎮人民的創新實踐。

2、要堅持在關注民生中,致富百姓。富民優先,時刻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在高度重視發展經濟的同時,高度重視民生,全力幫助民富,使廣大人民民眾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分享發展成果,獲取應得利益。要始終堅持統籌發展。推進經濟與社會、集鎮與農村、經濟與政治文化的全面協調發展,把提高人口素質、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人民民眾在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中,不斷改善生活質量,提高生活水平。要始終堅持以民眾觀點看政績。把人民民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政績最根本的標準,把實現和維護人民民眾的利益作為追求政績的根本目的,忠實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3、要堅持在擴大開放中,培育優勢產業。優勢產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對我鎮來說,精細化工、染料、醫藥、硼矽玻璃、機械就是我們的產業優勢和特色,是我們七圩的品牌。為此我們必須圍繞這些優勢產業,實行上伸下延,形成新的產業鏈,形成配套協作的新格局。具備優勢產業的企業要加強研究如何接長的問題,相關企業要研究如何配套協作的問題,力爭使優勢產業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龍頭,促進鋪天蓋地的助推器。

4、要堅持在適應巨觀調控中,保持發展的良好勢頭。加強巨觀調控,是中央著眼全局和長遠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促進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的一個重要舉措。當前,巨觀經濟政策雖保持基本穩定,但全鎮上下仍必須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真正把思想認識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主動適應巨觀調控的新形勢,堅持用新思路、新機制、新辦法解決當前經濟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當前,七圩經濟社會良好的發展勢頭來之不易,廣大基層民眾高漲的發展熱情來之不易。我們要始終堅持從七圩的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因時因地制宜。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各方面的發展積極性。

XX年全鎮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富民強鎮奮鬥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加快富民為核心、改革開放為動力、結構調整為主線,保持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以提高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切實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奮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XX年我鎮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奮鬥目標是:

——實現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全年工業規模淨增6億元,三業總量達到36.6億元,技改投入達到3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0 %以上,財政收入增長10%左右,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三產比重達到9:68:23;工業銷售收入和利潤各增長32%、3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其中:技改投入增長40%。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 明年爭取協定利用外資8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