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鎮黨代會上的講話

——實現城鄉環境明顯改善。加快集鎮建設步伐,鎮區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輻射、帶動和服務功能明顯增強。集鎮新區規劃和建設水平明顯提高。環境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大,水環境、大氣環境及鎮區環境衛生整治全面加強。

——實現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努力增加民眾就業機會,農民人均收入增長15%以上。社會保障體系更趨完善,全民素質明顯提高,全面完成市下達的人口控制任務。

——實現社會發展全面進步。三個文明建設同步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社會治安良好,道德風尚進步,生活方式健康,經濟社會管理步入法制化軌道,人民綜合素質和生活文明程度逐步提高,努力向現代化小城鎮邁進。

根據上述奮鬥目標,XX年我們重點要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1、堅持以人為本,大力實施富民工程,進一步擴大富民成效。

富民是實現“率先全面小康”的核心要務,要堅定不移把富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致富農民是富民工程的重點和難點。我們要以農民增收為中心目標,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依靠產業政策提高農業,依靠工業化來致富農民,依靠城鎮化來帶動農村。要切實抓好農業生產,發展多種經營。認真貫徹落實各級扶持農業、促進農民增收減負的各項方針政策,做好農業稅免徵,落實良種補貼政策,確保農民受惠得益。要鞏固和發展農業結構調整成果,繼續紮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使農民通過深度調整得到更多實惠。

圍繞做特做精,豐富農業園區的發展內涵。依託長江岸線,以長江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為載體,做特做精包括萬畝生態防護林、萬羽特禽養殖、三千畝特水養殖、千畝苗木花卉種植等特色產業。積極推進商品化和標準化建設,引進培育一批龍頭企業,促進全鎮農業產業升級。

堅持把“三資”投入農業作為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的重要抓手,引導和鼓勵“三資”投資開發農業,重點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引進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農民增收致富中的輻射帶動作用。切實加大扶貧力度,促進經濟薄弱村及其農民加快脫貧致富。同時,要繼續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圩堤管理,進一步增強我鎮防洪保全能力。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促進民營經濟更快更好發展。要充分釋放民營經濟的潛能,全年力爭利用民資達到2億元,要吃足用好各級關於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類政策意見。旗幟鮮明地支持創業行為,保障創業權益,努力營造富有活力的政策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和穩定有序的法治環境。要把培育民眾創業意識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大力發展創業精神和創業知識的宣傳教育,在全鎮加快形成創業、創新、創優的濃厚氛圍。更好地推動全民創業、自主創業、艱苦創業。要引導民營企業確立更高的發展目標,堅持走規模型、科技型、外向型、現代型發展之路。積極扶持具備條件的民營骨幹企業做大做強做優,不斷提升我鎮民營經濟的發展層次和水平。

要加快發展服務業,以集鎮建設作為服務業發展的突破口和著力點,不斷完善城鎮功能,切實促進人口向城鎮合理、有序流動,引導人口集聚,拓展服務業發展的空間。同時通過稅收優惠等多種方式,充分發揮全社會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吸引更多的民間資金投向服務業。放開、放活、放寬,放心、放手、放膽,讓每一個創造財富的源泉都充分激發、涌流,打造出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的“高速引擎”。

就業是富民之基、安民之道。要把就業再就業作為事關全局和長遠的大事來抓。千方百計幫助弱勢群體再就業。要不斷規範勞動用工制度,抓好新辦企業和企業新增人員的社保工作。進一步推行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落實城鄉居民最低保障制度,不斷擴大社會保險這張“安全網”。要高度重視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規範和完善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機制,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要繼續抓好農村改水、有線電視、道路建設、危橋改造等實事工程,努力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

2、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推進結構調整,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加快結構調整、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既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舉措,也是加快我鎮新型工業化進程的內在要求。

圍繞做大做強,擴大工業園區的發展規模。虹橋工業園區是省級鄉鎮工業園區,我們必須充分利用這一獨特優勢,按照“產業集聚,企業集群”的發展思路,進一步做大產業,提高綜合競爭能力。圍繞精細化工、機械、染料等優勢產業,儘快做大醫藥化工廠、宏大特鋼、康威塑業、嘉豐公司等10家成長型企業。積極引導中丹集團在靛藍產品產銷量奪得世界第一、“四醚”產品奪得亞洲第一、乙氧基喹啉奪得全國第一的基礎上,迅速將中丹藥業培植成為我鎮新的經濟成長點。

要繼續堅持大企業大集團戰略,加大規模的培育力度。積極培植四個梯隊:一是培植一個10億元以上企業,即中丹集團;二是培植三個過億企業,東太集團、醫藥化工廠,華東船舶製造有限公司;三是培植四個5000萬左右企業,宏大、康威塑業、嘉豐公司和運動器材;四是培植10個過1000萬企業。努力在較短的時間內在全鎮形成一批大項目群,以大項目促大投入、大調整、大發展。